养娃不求出人头地!35岁+的妈妈们活成了人间清醒

近年来,“鸡娃”成为一种流行的教育方式,无数家长处在对娃教育的焦虑中。

不过,与年轻家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35岁以上生娃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明显降低许多,“出人头地”不再是大家的第一追求。

之前就有人在某乎上提问:“为什么35+生娃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更倾向于健康快乐而不是出人头地?”

在下面数百个回答中,不少宝妈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这些答案中,可以看出这些35岁+父母的生活态度中,处处透露着“人间清醒”。

与其指望孩子,不如指望自己

有宝妈表示:“25+的宝妈都在鸡孩子,35+的宝妈都在鸡自己,在整合好自己的人格后生孩子,对生命的看法更纯粹,更能承担起作为长者的责任,更能意识到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对孩子更宽容。”

三十多岁生娃的父母,经历和见识更丰富,人格也更成熟,她们更明白把自我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不切实际,与其指望孩子,不如自己多多努力。

孩子的起跑线从来都是父母,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留心观察不难发现,那些成绩优异,在同龄人出类拔萃的“牛娃”,大多背后都有着同样优秀的家长。

而且抛开智商、性格、长相等受遗传影响的因素,父母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网络,这些对孩子的影响都不容忽视,有形或无形中会为孩子在教育、就业、职场中提供优势,使孩子领先于同龄人。

因此,对35+生娃的父母而言,他们更明白家庭背景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与其担心孩子因为不努力而阶层滑落,不如自己更努力打拼,传递给孩子更好的家庭社会资本。

明白健康快乐才是人生真谛

在医学上,35岁以上的初产产妇被认为是“高龄产妇”,患上并发症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整个孕期都要格外小心。

记得之前有宝妈分享,年轻时忙于工作,错过了最佳生育期,等到35岁再生娃时,却是困难重重,努力尝试了各种办法,才成功怀上宝宝。

然而,尽管怀上了孩子,但情况却很不乐观,医生要求卧床打保胎针、吃保胎药,过程中苦不堪言,屁股被保胎针打成筛子,吃中成药苦得怀疑人生,还要时刻担心肚子里的孩子,每次做产检都提心吊胆。

等到成功把宝宝生出来时,这位宝妈才终于把心放回肚子里,宝宝的出生,让她对于人生有了新的理解,她开始反思应该让孩子过怎样的人生,赚很多钱、升到很高的职位、受万人敬仰,这些世俗意义的成功真有那么重要吗?

就像这位宝妈一样,当孩子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身边后,很多35+的家长会更希望孩子将来过得健康快乐,成长顺其自然,如果孩子能没病没灾、衣食无忧,每一天都过得安安稳稳,这样的人生就已经足够了。

对社会有更现实的看法

35岁以后,在职场上历经浮浮沉沉,对事业、社会、个人发展会有更现实的看法,明白努力只是出人头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因此,35+的家长不会再盲目地一味“鸡娃”,不计成本地让孩子努力,如果孩子成为普通人,能够独立在社会上谋生,很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也未尝不可。

在接受一档采访时,记者提问张柏芝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要做一个特别优秀的人吗?

张柏芝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就想让他们正常上课,回家之后舒舒服服的,玩玩自己想玩的游戏,不给他们太大压力,就已经足够了。”

在挑选学校时,张柏芝也没有给孩子安排最好的、最严格的学校,她担心突然把孩子放到一个管教很严厉的学校,孩子会感到有压力。

多年在娱乐圈中摸爬滚打,张柏芝对于功名有更清楚的认识,明白很多时候成功需要努力再加上一点点运气,而这点运气并不是人为因素所能决定的。

所以,在认识到社会的现实一面之后,35岁以后的家长会更希望孩子过得舒服,自由自在,不再去要求孩子盲目追逐出人头地,过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结语:

人在每个年龄段,都会对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悟。

对35+的父母来说,因为经历过人生里更多不一样的风景,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表现得更“佛系”,期望孩子健康快乐而不是出人头地,这可能是一种更高的“教育境界”。

今日话题:你会更期望孩子出人头地,还是健康快乐地长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出人头地   清醒   看法   家长   父母   人间   现实   努力   妈妈   孩子   人生   社会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