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中国研制原子弹,金庸发文嘲讽:多做几条裤子穿吧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获得了苏联大量的援助,国家开始快速发展。然而很快中苏关系就发生变化,苏联开始想方设法阻止中国发展,尤其是阻止中国涉足核领域。

中央一直非常关心核武器的发展,从海外回国的诸多专家,都指出发展核武器对中国国防的意义。为此,中国开始涉足核领域,苏联因此非常不满。

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彻底恶化,双方的合作被中断,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就只能靠自己。此时,外界普遍不看好中国研发核武器,著名的小说家金庸,就曾公开嘲讽过中国发展核武器。

时至今日,对于无数中国人来说,金庸无疑是国内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引领了武侠小说的发展,将武侠这类题材的作品推至高峰,此后更是先后被改编过无数次,一直到现在都有许多影视剧还在改编金庸的作品。

作为一个作家,金庸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可人无完人,金庸的一生存在着许多争议。比如在中国研发核武器的事情上,金庸就曾犯过大错。

1960年8月,苏联中断了对中国的援助,撤走了在华的专家,将大部分技术设备的机密资料全部带走。中苏关系的恶化,对中国研发核武器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苏联不仅带走了大量的专家设备,还中断了发展核武器所需的原材料供应。因此,有关核武器的研发问题,在中国内部引发了激烈争论。实际上,从当时中央内部,到社会上,有许多人都不赞成继续研发核武器。

新中国是经历了长期的苦战,才在战火中诞生的,可建国后,国家又遇到了朝鲜战争,这次的战争对一穷二白的中国又是一次消耗。紧接着,国内又发生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对民生又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发展核武器,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对于当时穷困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而且与美苏这种科技,工业大国相比,中国的力量还比较弱小,对于能否独立发展核武器,人们心里没有底。

核武器的研发,自然是一场博弈,它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或许倾尽了大量的资源,不一定就能研发出来。

不过,毛主席在核武器的问题上,态度是非常坚决的。他清楚地意识到核武器的重要性,于是力排众议,确定了研发核武器的事项。1963年10月2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在北京面对外国记者采访的时候,表达了中央的态度。

在场的日本记者对中国研究核武器提出了质疑,陈毅则说道:“帝修反有原子弹、核子弹,了不起吗?他们如此欺辱我们,他们笑我们穷,造不起,我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

此言一出,立即让世界意识到中国政府的决心,可许多反对者趁机发难。金庸正是其中之一,从一开始他就不看好中国政府研发核武器,陈毅发言后,金庸立即给予了回应。10月30日,金庸在《明报》上发表了自己撰写的社论,题目就是《要裤子不要核子》。

金庸在文中直言:

中共一位负责首长居然说道‘即使中国人民全无裤子,也要自拥核子武器’,这句话在我们听起来,实在是不胜愤慨。一个政府把军事力量放在第一位,将人民的生活放在第二位。老实说,那绝不是好政府。

在文章的结尾,金庸还写道“中国再努力十年,也决计赶不上英国在攻打苏伊士运河时的核子成就,请问几枚袖珍原子弹,有何用处?还是让人民多做几条裤子穿吧。”

陈毅与金庸在围绕核武器的发言中,都提到了人民与裤子,这是有时代背景的。苏联当初想尽办法阻挠中国研发核武器,在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开始想尽办法给中国使绊子。

打嘴仗是其中之一,苏联就曾公开嘲讽中国,表示中国穷得裤子都穿不上,还想去搞原子弹。陈毅的回答,主要是针对苏联的嘲讽。金庸在写社论的时候,是围绕这些观点说的。

当时,金庸在各地的影响不小,他的这番言论,很快就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人们都开始讨论此事,此前,批评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声音有许多。

金庸的话能引发这么大的争论,除了他的影响之外,还有他言论的内容。在社论中,金庸是公开指责中国政府,批评国家高层。因此,香港各大媒体相继被卷入到这场舆论战中,许多媒体开始攻击金庸的《明报》。

一时间,金庸遭到了许多爱国人士的围攻,很多人纷纷指责金庸,说他是“汉奸”“卖国贼”。面对公众的指责,金庸反而更加兴奋,他开始继续写文章,在媒体上回击那些质疑自己的人。

很快,金庸陆续发表了《中共制造核弹,无益加有害》《我们关于裤核问题的十点立场》等文章,他的《明报》还转载了苏联等国家的媒体攻击中共的文章。金庸在此事上干劲十足,他所发表的诸多社论,如同一颗炸弹一样,在香港等地引发了轰动。

很快,中央知道了金庸在这个问题上的言论。不过,那些围攻金庸,力挺中央的媒体,渐渐没了声音,这场舆论战以这种方式结束。实际上,是陈毅在暗中帮了金庸一把。原本新华社等媒体都要继续围攻金庸,陈毅得知金庸的言论,却显得非常大度。

他大方承认自己在裤子与核子的问题上,言论有些片面,考虑得不够全面。陈毅还说应该把自己的言论与金庸的言论结合起来,那就是正确答案了。

不仅如此,他还主动为金庸辩解道:“《明报》那个社论,要中国人有裤子穿,那还是爱中国人嘛!”陈毅还要求新华社等媒体,不要再难为金庸,得知陈毅是这样的态度,金庸心里非常服气。

当然,无论金庸发表什么样的言论,都不会改变事实。毛主席对核武器的发展态度极为坚决,无论怎样,核武器都要搞出来。因此,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无数人的努力,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终于在1964年成功爆炸。

此事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很多国家都没想到,中国真的能搞出核武器,还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为了搞出核武器,国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当时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个艰难的任务。

事实证明,核武器的研发不仅没有影响到民生,反而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此后,中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巨大的声望,拥有了极大的话语权,更是获得了长期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越来越强大,再也不是原来那个落后的农业国。这个结果,无疑狠狠打了金庸的脸,他此前对中国研发核武器的嘲讽,全部成了笑话,他所做的诸多预测,纷纷都被打脸。那么看到中国有了不一样的发展轨迹,金庸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随着中国的强大,国家对香港地区的控制越来越强,金庸自然无法忽视国家这些年的发展成果。他放下了原来的偏见,开始以正面的角度看待国家的发展。

自此,金庸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一面加强与内地的合作,一面开始在媒体上发表爱国,赞美国家发展的言论。对于金庸当年的话语,中央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邓小平主席,还主动邀请金庸到内地来。

由于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准备解决香港问题,国家需要有更多的香港知名人士出来表态,金庸开始在舆论中撰写支持中国早日收复香港的文章。在他的呼吁下,香港各界人士纷纷站出来表态,营造了很好的舆论氛围。

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在北京接见了金庸,邓小平非常喜欢看书,对金庸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这次会面对金庸十分重要,邓小平没有因为他当年的言论,就否定金庸的成就。金庸对自己当初不成熟的言论,感到十分抱歉。

最终,这次会面圆满结束,自此,金庸在内地打开了自己的市场。他的小说开始在内地流行,影响了内地无数的人。如今,金庸已经去世,他的作品依旧在影响着内地民众。这段往事渐渐被人们淡忘,其实从这件事来看,金庸在很多地方,还是无法摆脱狭隘的文人思维。

对于当年的中国来说,随着国家与苏联关系恶化,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处境极为不利。美苏两大超级强国都对中国虎视眈眈,没有核武器的话,它们是不会允许中国和平发展的,到时候,又不知道会起多少乱子。

正是有核武器作为保障,才能震慑其他国家,为国家赢得和平的环境,这才是发展民生的基础。虽然金庸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但他毕竟存在着局限,很多事情不能要求他做得太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中国   裤子   苏联   核子   社论   核武器   原子弹   香港   发文   言论   年代   媒体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