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这十年:开启铁路国际合作的“金钥匙”

交 通 这 十 年

高处、远方是人们求索之境。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既高又远。路在脚下,那高且远的境地,关照未来 ,也一样关照你。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交通广播《交广会客厅》特别策划《交通这十年》。

中国交通广播《交广会客厅》特别策划

《交通这十年》

前言:在西安国际港站,每天都有十多列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这里出发和抵达,连通省内外20多座城市和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河南,陆上、空中、网上三条丝绸之路,织起了一张连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云端大网”,一年的跨境电商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义乌的小商品、服装等货物,到了万里之外的西班牙马德里,马德里也因此成为义乌日用小商品通达欧洲各地的集散地。西班牙红酒、荷兰奶酪、波兰水果也以接近原产地的价格摆上中国普通家庭的餐桌。

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如今,中国铁路似乎已经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的一把“金钥匙”。随着“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一张靓丽名片,也为全球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也已经为各国开辟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

本期交广会客厅《交通这十年》系列节目,我们共同感受铁路这十年在国际合作中的大国担当。

中欧班列

G2771次列车长高云凤告诉旅客王女士,这些产品都是保真的,可以放心购买。

高云凤值乘的G2771次列车从南昌西至深圳北。这趟列车上,可以看到很多国外进口商品,他们都是由中欧班列进口而来,这是中欧班列效能的延伸。通过中欧班列将世界各地特色优质商品引入国内市场,从货物到岸再到消费者收货整个环节全流程监管,且中间环节少,商品具有“保真、平价”的特点。

旅客王女士说,自己也没想到车上还有进口化妆品,之前买要不就是专柜,要不就是代购,这里的东西,价格比起专柜来实惠多了,买得也放心。

高云凤向旅客介绍,因为中欧班列运输比海运快,比空运成本低,所以相对的价格更加亲民。

2016年6月8日,中国铁路正式启用“中欧班列”统一品牌,中欧班列由此驶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8万列,运输货物531万标箱,辐射国内104座城市,铺画了82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个城市,形成一张贯通亚欧的高效物流网络,成为新时代亚欧陆路运输的骨干通道。在陕西西安国际港务区进口商品直营店,搭乘中欧班列而来的欧洲牛奶、红酒、食用油等特色商品琳琅满目;在浙江宁波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馆,中东欧国家的巧克力、蛋糕、果酱等走上超市货架,备受消费者青睐;在中欧班列(重庆)的起点团结村中心站,从欧洲返回的列车将俄罗斯的肉制品、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面粉等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再分拨至全国各地。中欧班列,已变身具有强大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国际物流品牌,激活世界经济“一池春水”。

图左二为陈登科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金华货运中心副主任陈登科介绍,从2014年11月18日义乌——马德里首趟中欧班列开行以来,义乌中欧班列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开行线路新增十余条,义乌至马德里线路成为我国中欧班列线路中跨越国家最多、线路最长、满载率最高的运营线路。中欧班列(义乌)运输货物品类已达上万种,并成功应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买全球,卖全球”的全方位贸易格局加速形成。

十年,斗转星移,联通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十年,带来近14亿中国人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由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中国交通广播《交广会客厅》特别策划《交通这十年》,带您一起亲历交通科技变革,见证交通人自强自立的非凡十年。

西部陆海新通道

向海图强的潮涌里,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有机衔接,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西部地区物流运输完整环线。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大工程之一。经过多年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从2017年开行之初的1条线路,已经发展为对内覆盖我国中西部13个省区市92个站点,对外辐射包括东盟10国在内的107个国家(地区)319个港口的国际运输大动脉,成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RCEP框架下连接中国与东盟地区最快速、最便捷的通道。

2021年5月24日,钦州港东站开出西部陆海陆海新通道班列 陈磊摄

中国铁路南宁局货运部副主任陈小辉告诉记者,截至今年3月底,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站点已经覆盖国内50座城市,连通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

文毅摄

地处广西中北部的柳州,是湘桂、黔桂、衡柳等国家铁路干线的交汇点,是沟通西南与中南、华东、华南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中、东线的重要节点城市。广西柳工集团是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拥有挖掘、铲运、农业机械等13大类、32种整机产品线。近年来,柳工不断发展壮大,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其中柳工装载机年出口量约7000台,主要销往亚太、非洲、欧洲、北美、俄语区、拉美等区域。

陈小辉说,近年来,为助力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集团”)、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菱集团”)推进国际化战略,我们为柳工集团、五菱集团量身定制,在柳州南物流中心分别开行“柳州—莫斯科”等整车出口中欧班列、“柳州—同登”中越跨境班列和“柳州-钦州港-雅加达港”零配件出口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

自2021年5月18日开行首趟“柳州—莫斯科”跨境直通中欧班列以来,截至2022年8月22日,柳州南物流中心始发的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16列,形成每月1列常态化开行态势,累计发货总量达1604个标准箱、1.28万吨,发送货物主要包括柳工集团的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等工程机械等。柳工集团公司海外事业部刘霜峰总监就表示,中欧班列时间准、成本低,稳定性强、安全性高。

中越跨境班列整装待发。文菁摄

柳工集团公司海外事业部刘霜峰总监:成本的降低,带来一部分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从拉美这一块,巴西的出货从柳州出发,整个巴西装载机的竞争力提升了;另外一条线通过中欧班列,柳州直达莫斯科,通过班列,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竞争力大幅度得到提升,对订单量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中欧跨境班列驶出柳州南物流中心 李陈华摄

2017年,铁海联运集装箱发送量不到5000标箱,去年已经达到了63万标箱。西部陆海新通道不是单纯的物流通道,而是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的经济走廊。

亲历科技变革,见证非凡十年,中国交通广播《交广会客厅》特别策划《交通这十年》。

中国铁路走出去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和雅万高铁,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中国同东南亚国家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互利共赢合作的生动缩影。全长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是第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老合作建设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由中铁十五局集团路桥建设公司新建的磨万铁路构件厂,位于老挝万象纳塞通县慧那漫因村13号公路旁,万象市30公里处。2020年3月27日北京时间10点30分,“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磨万段开始铺轨,由中铁十五局磨万铁路构件厂生产的轨枕整齐有序地铺设在这条“友谊之路”上。中老铁路开通9个月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671万人次,货物717万吨,其中跨境货物128万吨,国际货运总值突破100亿元。建设过程中,中老铁路就已经带动老挝当地就业11万人次,帮助老挝修建公路水渠近2000公里,带动老挝当地原材料销售超过51亿元人民币,沿线旅游观光、物流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均提质升级。

老挝农民阿努蓬特别开心,他说以前只能通过公路将种植的草莓运送到万象。中老铁路通车后,运送时间缩短了一半,还有望带来更多游客,“未来数万外国游客会来到我的农场。”

林鹤摄

体现中国标准的还有雅万高铁。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全长142公里,是东南亚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2016年1月,按中国标准设计建造的雅万高铁动工修建,这标志着我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全长142公里,建成后,雅加达到万隆的铁路旅行时间将从3个多小时缩短为40分钟。

杨靖育摄

万隆县吉伦卡特基杜尔村村民塔利亚原来在当地建筑工地打零工,两年前雅万高铁项目部到村里招工,我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尚在建设的雅万高铁已经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吕松洋摄

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工程管理部部长王彦辰也为我们讲述了目前中国铁路走出去的项目建设情况。他说,中国铁路在扎实推进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泰铁路、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等境外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效。去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在两国最高领导人的见证下开通;今年3月19日,匈塞铁路贝尔格莱德至诺威萨德段开通运营,均受到广泛好评。目前,在建项目主要是匈塞铁路和雅万高铁。雅万高铁计划2022年11月G20峰会期间进行试验段和动车组运行展示,2023年2月全线完成铺轨、3月开始联调联试、5月开始试运行、6月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匈塞铁路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对接的首个项目。目前,诺维萨德至苏博蒂察已经全面开工。

匈塞铁路自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至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铁路全长350公里,设计速度200公里/小时。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铁路最早建于1882年,至今仍为单线,设施老旧,全长374公里的路程需要8小时才能走完。中国参与改造后,这条铁路将成为客货复线,并实现全线电气化,全程运行时间将缩短为2.5至3小时。这条铁路将成为中国的“欧洲走廊”,为沿途带来更多的生机和希望。开通后,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半小时可达。

蒋松哲摄

中国铁设塞尔维亚铁路项目部副经理兼总工程师刘爱乔

中国铁设塞尔维亚铁路项目部副经理兼总工程师刘爱乔介绍了相关情况及下一步计划。中方承建的贝尔格莱德-旧帕佐瓦段和诺维萨德-苏博蒂察-边境段的重点工程包含,17座车站,4座乘降点,14座铁路桥,最长为维尔巴斯特大桥1462.95m,43处平交改立交工点,还有诺维萨德和苏博蒂察两个枢纽改造,枢纽内需要考虑部分运营线路的施工过渡,比较复杂。但是我们都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作为参与建设的第一条欧洲铁路,期望能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加速当地的经济发展,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工程典范。 下一步,中国铁设将会积极开拓耕耘中东欧和巴尔干地区市场,扩大集团公司的境外工程板块的发展份额。

从坦赞铁路、蒙内铁路、中老铁路,再到匈塞铁路、雅万高铁,铁路不仅带去了中国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为相关国家创造了更多发展机遇,更承载了中国同有关国家之间的友好情谊。实践证明,共建互联互通、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是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铁宣传部协管郭福成表示,中国铁路将继续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中老铁路运营维护和沿线开发建设工作,发挥中老铁路国际物流黄金通道作用。加大协调力度,务实推进雅万高铁、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建设。加强运输协调和货源组织,实施西南地区重点线路扩能改造,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提质上量。推进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国际化,促进中国与国际铁路规则标准“软联通”。

杨靖育摄

十年来,中国铁路员工们参与建设的条条铁路,不仅形成了国与国之间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打通了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更是与共建国家的人民实现了“心联通”。中国铁路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同时坚定不移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铁路一定能在经济建设和国际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交通广播:高雅 崔枫婉

通讯员:宋媚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贝尔格莱德   雅加达   老挝   中欧   柳州   铁路   金钥匙   欧洲   国际合作   中国   通道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