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资金逆势布局半导体行业 短期承压无阻产业加速推进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近期,受多重因素影响,半导体板块进入市场调整,芯片概念股股价纷纷受挫,国庆后两个交易日,芯片指数累计下跌逾5.5%。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板块调整之际,部分投资者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仍颇具信心,并借道基金拟向布局芯片概念股。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11日,近一个月来10只芯片/半导体主题ETF基金份额实现增长,共计增加了43.30亿份,其中2只基金份额增长超过10亿份。

华创证券电子首席分析师耿琛认为,2018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短期承压但中长期加速推动,在设计、材料、设计等核心环节均取得了重大进展,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受市场情绪影响,半导体板块的悲观情绪短期内集中宣泄,跌幅较大,然未来半导体自主可控的产业趋势将加速推进,短期调整迎来中长期布局黄金坑,建议当前时点积极配置。”耿琛说道。

来自行业的声音也在支撑市场信心,华大九天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受海外政策限制加码影响,短期来看,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长期看,将会加速国产化替代的进程,加速自主可控产业链的建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必将更加完善。”

半导体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整体来看,芯片概念股的回撤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包括海外出口限制加码及行业需求承压等。不过,从目前相关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仍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在上游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圣邦股份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40亿元,同比增长107.30%;北京君正(300223.SZ)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1亿元,同比增长43.9%;兆易创新(603986.SH)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27亿元,同比增长94.34%。

半导体设备生产领域,受益于晶圆厂扩产与国产步伐加速,半导体设备头部厂商的上半年营收净利同比增速表现均较亮眼,其中,北方华创(002371.sz)、盛美上海(688082.SH)与华海清科(600120.SH)均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翻番。

10月11日,北方华创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55亿元~17.95亿元,同比增长136.16%~172.62%。

在EDA领域,国内EDA龙头企业华大九天(301269.SZ)上半年实现主营收入2.66亿元,同比上升46.13%;归母净利润4042.87万元,同比上升105.02%。

“以EDA行业为例,在海外封锁影响下,将会进一步促使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企业和国产EDA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共识与合力,逐步构建国内EDA产业生态圈。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根本上解决EDA行业目前面临的晶圆制造支持不足和缺乏应用验证机会的问题,有助于打通各类集成电路产品的EDA应用链,加速形成自主可控的EDA工具系统,从而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完整的支撑能力,摆脱产业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前述华大九天相关负责人表示。

长江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杨洋也认为,目前无论是存储IDM厂商长存和长鑫的持续投资、还是数条晶圆产线的建设都表明了国内发展IC制造行业的决心;此外,中国大陆代工大厂SMIC和华虹半导体产能的持续提升,也加速了晶圆制造环节国产替代进程,而多地开花的国产晶圆产线和日益提高的产线国产化需求,将有力带动我国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企业的发展,我国优质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企业在得到试验机会后也将进一步加速产品和技术的提升,未来数年将会是我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投资者借道基金逆势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调整之际,已有投资者瞄准机会,通过基金产品逆势布局芯片行业。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1日,近一个月来10只芯片/半导体主题ETF基金份额实现增长。

其中,华夏基金芯片ETF份额增长居首,近一个月增长了13.44亿份。紧随其后的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近一个月份额也增长了10.72亿份。

此外,国泰基金芯片ETF、鹏华基金半导体ETF、广发基金芯片龙头ETF分别增加了4.66亿份、4.42亿份、1.53亿份。嘉实基金和华安基金的两只科创板芯片ETF基金份额也分别增加了3.67亿份和3.61亿份。;

另外3只基金份额增加在1亿份以下,富国基金芯片龙头ETF、汇添富基金芯片ETF基金、易方达基金芯片50ETF分别增加0.81亿份、0.27亿份、0.16亿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不少芯片股获得主力资金加仓,如圣邦股份,截至10月11日收盘,圣邦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518.41万元,连续3日净流入,累计净流入5409.94万元。

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芯片ETF基金经理赵宗庭受访表示,半导体芯片行业的长期投资机会仍然主要在于国产替代、自主可控这个逻辑,这个逻辑在最近得到了加强。

赵宗庭认为,支持半导体芯片产业发展,增强自主可控能力,保障供应链安全,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大国的关注焦点。未来半导体行业的全球化竞争将更加白热化,而针对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的限制条款,以及不排除限制措施持续加码的风险,更加彰显出提升我国半导体芯片产业链各环节自主供应能力的必要性,刺激我国半导体芯片国产替代、国产自主可控进一步加快进程。

“从长期来看,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新能源与自动驾驶、元宇宙的加速发展,半导体芯片产品在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的驱动下持续向更大容量、更高速度、更低功耗进行技术创新,全球半导体芯片需求量在中长期将快速增长,半导体芯片成长性投资价值十分显著。”赵宗庭说道。

申万宏源电子行业主管杨海燕 也指出,目前中国半导体设备整体国产化率仅21%,零件国产化率普遍不超过10%,材料国产化率普遍低于20%,自主可控任重道远。技术迟早会来,只是这一次警钟响得早了一些。同时,成熟制程仍是一段时间内半导体国产化提升的重点。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半导体   产业   行业   概念股   净利润   集成电路   上半年   份额   可控   布局   芯片   自主   趋势   资金   我国   基金   专家   国内   半导体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