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粟裕给许世友打电话:老母亲在南京生活困难,请关照一下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9年,南京军区司令部,时任南京军区司令的许世友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打来这个电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一直以来都是自己“顶头上司”的粟裕大将。

粟裕和许世友

此时的粟裕在北京工作,且与许世友已经很久没有交集了,接到电话的许世友一开始也没有想到,粟裕为什么会突然联系自己。

毕竟两个人的关系在很多人眼里看起来并不是很好,但是多年的老战友给自己打这样一个电话,一定是有事情。果不其然,粟裕是想拜托许世友替自己照顾一下年迈的母亲。

原来粟裕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在母亲身边尽孝,而母亲又有病在身,她本人也不愿去到北京,无奈之下,粟裕只好联系此时正在南京的许世友,希望许世友可以抽空关照一下。

许世友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立刻就安排人前去探望粟裕的母亲,同时吩咐士兵,要像照顾他本人的母亲一样,照顾粟裕将军的老母亲。

要知道,一直以来,多数人都觉得,许世友和粟裕的关系是非常差的,最起码不像粟裕和陈毅那样好。

许世友

但多年的战友情,让许世友还是第一时间就派出了人去慰问,可见二人的关系也没有外界传的那么玄。粟裕和许世友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同期入党,风格迥异

粟裕和许世友,两人都是在1927年加入的中国共产党,粟裕相比许世友,要早那么两个月左右。

两个人在部队里的风格是迥然不同的两种,许世友出生于贫苦家庭,是典型的工农革命者。

曾在少林寺呆过一段时间的许世友作战勇猛,敢打敢拼,不怕死不要命,其彪悍的战斗风格让无数敌人闻风丧胆。

而粟裕则截然相反,出生于书香门第的粟裕打小就接受着优秀的教育,并且有志向要为国家而奋斗,怀揣着这样的理想,粟裕踏上了革命之路。

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粟裕以其独有的指挥作战能力深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赏识。毛主席就亲口夸赞过粟裕:“这位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势必会在将来指挥数十万大军作战。”

毛主席看人眼光之准,评价人之毒辣,那是有目共睹的。粟裕后来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成为了一名千古难寻的战神级别指挥员。

虽然许世友和粟裕几乎是同时间段加入的共产党,但是两人的早期军旅生涯并无太大的交集,双方都在各自的作战区域内打出了一片光辉战绩。

许世友跟随八路军的战斗序列,隶属129师这支极其有名的部队,并任386旅副旅长,耳熟吗?没错,就是陈赓的那个386旅!

而粟裕则是南下到皖南地区,成为了新四军的一员,在敌后进行残酷的武装斗争,并且完成得十分出色。也正因为如此,粟裕和许世友一直没有谋面的机会。

1940年,许世友的部队进入了山东地区,从此,许世友就仿佛在山东扎下了根,他也在这里打出了自己最光辉的战绩。

他先是扫清了各大顽固派势力,重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从此在胶东地区和日军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游击战。

许世友在山东地区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正因为他的存在,才让我党在山东地区能始终站稳脚跟,为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抗日战争末期,在日军逐渐日薄西山之时,许世友果断出击,接连解放了威海、烟台等胶东重要城市,让胶东地区的解放区连成了片。

可以说,没有许世友出色的指挥,就没有胶东解放区后来的繁荣。作为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毫无疑问的是最大功臣。

而粟裕的路程则要坎坷一些,但精彩程度也同样不遑多让。粟裕最大的困难来源于,他不光要面对日军、伪军,还要面对蒋介石的国民党军。

蒋介石自皖南事变起,就将新四军视为叛军,要就地消灭,尽管有着如此复杂不利的环境,粟裕依然在敌后创下了辉煌战绩,同时也结识了自己的夫人——楚青。

相比许世友一手打出了胶东解放区,粟裕则是在接连收复失地的过程中为华中解放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到了抗战末期,华中解放区已经可以和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了。

两位将军也即将迎来第一次会面。这一次见面后,两人的故事就此展开了。

粟裕和夫人楚青

“不服”指挥的许世友

解放战争开始后,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和许世友所在的山东野战军合并成为了华东野战军。

由陈毅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实际上自此时起,华东野战军的绝大部分军事行动就完全由粟裕统一指挥了。

而此时的许世友,任第九纵队司令员,归属粟裕指挥。整个新四军里,陈毅的资历那是无可厚非,但是其他人的资历,比起许世友来说,通常都要差一些。

尽管粟裕从各个方面都不差于许世友,但这样一个比自己还小一岁的,同资历,出身新四军的粟裕,让许世友始终是不怎么服气。

粟裕和陈毅

另外再加上前文提到过的,两人的童年背景差距巨大,文化素养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这让二人之间始终有着一种比较微妙的关系。

表面上还是一团和气,可到了事情上,就不一定了,于是两人之间的第一次矛盾点,在1947年展开了。

1947年,在蒋介石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准备后,国民党军开始有预谋、有计划地对我山东解放区展开全面攻击,采用的方法依然是后面见识了无数次的“南北对进”模式。

意图抓住我解放区的主力部队寻求决战,再利用其装备优势拖垮我军。

然而在粟裕神奇的指挥下,华东野战军一次次化险为夷,反而通过各种穿插包围战术包围了李仙洲兵团,并一口气打垮了李仙洲,五万多人仅在三天就全军覆没。

到了战争中后期,李仙洲兵团甚至出现了排着队向我军投降的情况出现。气得王耀武破口大骂:“五万多人!就是五万多头猪,给共军抓三天三夜也抓不完!”

实际上,出现这种情况背后是有着非常多的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山东解放区已经搞得风生水起的土地改革。

我党的这一决策,极大程度地给了广大农民以生存下去的希望,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只有千千万万老百姓看到希望后,整个国家才有希望。

在这样的民心所向之下,在山东战场打仗,许多士兵是非常容易在被包围后瞬间丧失斗志的,一来随时可能被消灭,二来看着我军对待老百姓的样子又深感认同。

再加之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乱战,国人早已厌倦了战争,所以出现排队投降的情况也就见怪不怪了。

全灭李仙洲兵团后,尽管整个山东战场上仍然是国民党的兵力占优,但是双方的对峙状态已经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粟裕在1946年的苏中七战七捷以及山东战场的这一场歼灭战实在是打得各级国民党军官人人自危。但还有一个人不怕粟裕,这个人就是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

仗着手中的全美械装备,以及从抗日战争起就打出来的百战常胜之师,张灵甫此时傲气冲天,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于是在人人裹足不前的情况下,张灵甫主动向他的校长请命,主动出击,寻找粟裕的主力,将其一网打尽。

而在张灵甫的进攻发起之前,粟裕先前已经命令许世友率领九纵追击国民党军队,扩大先前取得的战果。

张灵甫

但是在收到了整编七十四师进攻坦埠的消息后,粟裕马上发现了战机,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消灭整编七十四师的机会!

此时张灵甫的部队太过于突出,身边没有任何友军的协助,一旦被包围,他将插翅难飞!

但要想歼灭张灵甫这样顽固的敌人,就需要重锤出击,要能打硬仗的部队,粟裕此时手里除了叶飞的1纵,陶勇的四纵,王必成的六纵外,最能打的就是许世友的九纵。

于是粟裕立即再次给许世友下达命令,立刻调头,返回坦埠地区待命!这一下,可惹火了许世友!

小摩擦和老战友

许世友在接到粟裕立即撤退回坦埠地区的命令后,当即火冒三丈,此时的他刚刚率领部队一路急行军赶到了原来部署的战略位置,现在粟裕一声令下,又要急行军跑回去。

“他娘的,他们坐在指挥部在地图上比比划划,当兵的却是要用两个脚板子来赶路的!”许世友坐在指挥所内破口大骂。

然后接起粟裕的电话说道:“战士们都是靠着两条腿走路,比不上你们坐在指挥所里那么舒服!此命令我不能服从!”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电话那头的粟裕则是愣在了原地,听说了这件事情的陈毅当即也火了,陈老总可不像粟裕那样怕得罪人,抄起电话又给许世友打了过去,接通后就是劈头盖脸一通训斥。

甚至说出了:“你许和尚要是有本事,我这个位置让你来坐!我去你九纵当司令员好了!”

许世友当即认错,意识到自己直接对粟裕发脾气实在是不妥,但是火爆脾气的他也不可能去给粟裕道歉认错,只是带领部队急行军再次赶到了作战位置。

而在后来的孟良崮攻坚战中,许世友的九纵也没有辜负期望,敢打敢冲的许世友为全歼七十四师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在之后的庆功宴中,许世友却没有出现,不少人都猜测许世友是愧于面对粟裕,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许世友还是打心眼里不喜欢粟裕才没有出席。

但在陈毅元帅的极力调和下,这件事也就此被按下。但是自此次事件之后,粟裕担心过多的战术调整和战略调动会再次让许世友产生不满,自己又对这位猛将没有什么偏见。

于是在中央的安排下,许世友继续坐镇胶东地区,而华东野战军的部队开始逐渐转移向河南方向,与国军继续作战。

以后来的豫东战役为例,粟裕派给许世友的任务就只是佯动以牵制周围国军。这样一来,就不会激化本就存在的小矛盾。

而脱离了粟裕指挥的许世友也更能放开自己的拳脚了,他打仗的套路本来就是刚猛为主,和粟裕那种精密机器一般的运作不同,本就是不属于一种类型的。

在结束豫东战役后,我军在山东、河南地区的局势已经逐渐明朗,粟裕再次趁机发起兖州战役,占领了兖州,至此,济南王耀武的28万大军,成了瓮中之鳖。

于是,怎么打济南,怎样打济南最有价值,成了摆在华野司令部桌上的最大的课题。

起初,粟裕仅仅是想拿下济南,对南方的援兵以阻敌为主,主要目标仍然是济南,或者是佯攻济南,来一次围点打援。

但是在毛主席的精密分析下,认为两者都要兼顾,于是电令粟裕要兼顾攻城和打援。

这可难坏了粟裕,自己手中这些兵力本就捉襟见肘,又刚刚打完了两场大战,现在又要兼顾打济南和打徐州方向的援军,怎么能办到?

这时候,他想到了还在胶东半岛的许世友,但是自己心里很快又否决了,许世友战斗力是很强,但是一旦战场上尥蹶子,到时候战场会向什么方向演变自己心里是没底的。

粟裕这边还在犹豫,主席那边的命令却是已经到了。电报中,毛主席直接委任许世友为济南战役总指挥,而粟裕的任务则是率领部队南下打击徐州方向援军。

得到了这一命令,之前还在称病不出的许世友立刻生龙活虎地跑到了济南战场上去。之后在许世友的指挥下,济南战役大获全胜。

战争结束后,许世友依旧留在了山东地区,在山东地区主持工作,没有跟随华野继续南下。这两个小故事,侧面反映出了许世友在一些军事调动方面“不服”粟裕的情况。

但是实际上,许世友无论是对粟裕、对陈老总、对毛主席的命令,始终都是不折不扣地去执行的,并且大多完成得都非常好。

只是他那火爆脾气以及和粟裕差不多的资历,让外界对二人关系的有着不合的揣测。

实际上,战争这件事情,哪有那么多的意见相同,这也是为什么一支部队只能有一个绝对的指挥的原因,上下级之间意见不同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许世友对粟裕,仅仅是在战场上的意见不和,实际上两人多年的战友情,也让二人在后来建国后关系十分密切,不然也不会有文章一开头,粟裕将老母亲托付给许世友的故事了。

那个年月的战友情,来的纯粹,来的热烈,是互相可以托付生命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解放战争   胶东   野战军   解放区   司令员   作战   济南   南京   山东   部队   困难   地区   许世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