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底线》触犯了谁的底线?

最近,有一部国产剧住在了热搜上。

它的名字叫做《底线》,相信一直网上冲浪的朋友们应该也不会陌生了。

这是一部以“改编真实案件”为卖点的剧,里面有着许多近些年来影响力颇大的案件,

比如说江歌案,吴谢宇弑母案,还有货拉拉跳车案等等,

所以当听到这些案件要被改编成电视剧的消息时,相信许多朋友都和我一样,是抱着很高的期望打开的。

我们期待看到一部还原真实,剖析人性的好作品,就类似于《熔炉》《素媛》那样,

结果呢?《底线》不光搞砸了,甚至还处处踩雷。

随着剧集的更新,关于这部剧的争吵变得越来越多了,而原因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总结下来也就两个字:

魔改。

没错,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即使是真实案件也逃不过被编剧魔改的命运。

就拿前几天的那条热搜来说吧——

#底线改编吴谢宇案引当事人不满#


吴谢宇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几年前他残忍的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由于他北大高材生的身份,还有离奇缜密的犯罪手法,drama的逃亡过程,在这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吴谢宇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

他的作案动机是什么?他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母亲?

这些应该是每一个关注此案的人都想知道的问题。

但可惜,此案直到现在为止还在审理中,

官方并没有对这些问题给出任何的定论,所以真相还依旧是个谜团。

而在《底线》中,编剧却以一种极其简单粗暴的方式,替吴谢宇案编出了个“前因”。

在剧中,男主的母亲是一个极端且控制欲极强的人。

因为生长在一个无比窒息的原生家庭中,所以他出现了严重的反社会人格的,于是当自己骚扰同事被开除后,为了避免遭到母亲的辱骂,他便选择了弑母。

。。。

这很奇怪,明明说是改编自吴谢宇案,可这剧情显然跟真实案件毫无关系。

据大河报记者采访,在《底线》播出后,吴谢宇本人也知道了自己的案件被搬上了大荧幕。

他表示,虽然希望自己的案子能给人们带来一些警示教育作用,可他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母亲被塑造成一个坏人。


《底线》的改编显然已经冒犯到了一些案件的当事人,而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货拉拉女孩跳车事件”中——


#货拉拉案司机要求底线停播#


先来看看《底线》是如何改编货拉拉案的。


选择了一位形象凶狠的糙汉演员来饰演司机,他看上去暴躁易怒,全程对乘车的女孩凶言恶语。


他偏航的路线,一片漆黑没有一处监控也没有路灯,比原定的路线时间还要久。


在司机的车上还出现了一瓶含有禁药的矿泉水,并且就在几天前,他还曾上网搜索过“如何让一个人死去”。

种种细节都仿佛在暗示观众:这是一个阴森恐怖的,具有杀人倾向的犯罪嫌疑人。

可关注过此案的朋友们应该也发现了,以上这些剧情在真实案件中其实是不存在的,搜索记录跟矿泉水已经是属于过分的添油加醋了。

可编剧的乐趣显然并不仅限于此,他还试图来个180度大反转。

就在《底线》把这个司机成功塑造成恶贯满盈的罪犯形象之后,后半段突然的又给他安排了一个得了绝症的老父亲,

前面的搜索记录跟车上的药,也在这个时候终于得到了解释:

“他的目的不是加害陌生人,是他不想看到老父亲再受病痛的折磨”

???

真是让人看的一头雾水,当事人的家属们也一样。

对于以上这些改编,当事人的妻子是这样回应的:

“底线如设有货啦啦案剧情,作为当事人回应,太假了!太假了!真的太假了!简直可以这么讲真的无药可救了,瞎编乱改罔顾事实,用心何义?背离现实剧情最热最狗血我的评价是无任何意义,呼吁法制社会请依法治国,人性道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除了引起案件当事人的不满之外,这些虚构的剧情也引起了关注此案的网友们的强烈不满。

大家应该还记得曾经网络上有关货拉拉案的争议有多么夸张吧。

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可关于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过,偏偏《底线》又以这样离谱的改编,将此事再次的带回了公众视野,结果呢可想而知。

争吵争吵无休止的争吵。

这让我觉得很遗憾,因为我相信改编这些案件的初衷并不是这样的。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位非常支持真实案件影视化的人。

没什么复杂的原因,就是觉得影视的影响力是无穷的,成功的改编是具有社会意义的。

它会帮助更多人了解这些真实的案件,看到更全面的社会,而那些已经尘埃落定了的悲剧,在这个时候便可以成为影响未来的警钟。

可显然有些编剧并不懂得这个道理。

真实案件无论再drama,那它跌宕起伏的程度也是无法跟虚构的剧情相比的。

他们想要刺激,想要反转,想要狗血的剧情,就只能将最最重要的“真实”放在一边。

(在底线中,江歌的妈妈被改编成了遇害女孩的老公)

可这显然是不对的。

就像这部剧的名字一样,我想题材越是严肃的剧集,就越是应该心怀“底线”。

不给没有审理结束的案子轻易的下定论,不给当事人添油加醋的杜撰动机,

不去故意的干扰观众的判断,我想这应该是最起码的改编案件的“底线”。

当然,我也看到有人说,《底线》至少敢拍,相比其他那些注水剧来说,它已经挺不错了。

这我并不否认。它的确是一部“敢拍“的剧,也算带着最近的国产剧迈出了一大步。

可即使是这样,我也不认为它的“敢拍”可以建立在“魔改”的基础上。

毕竟“改编”可不等于“乱编”,这会让真实案件失去它们原本的意义。

就像那个我们已经看过了无数遍的《12怒汉》的故事。

同样的一场案件,在不同人的眼中会变成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是绝对正确的,所以我们需要将事实一遍又一遍的摊开,需要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来讨论。

这就意味着,「还原真实」在这些讨论中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我们是很难避免自己心底的那些下意识的偏见的。

回过头再去看看《底线》中的那些子虚乌有的剧情,你说意义是什么?

我觉得没有意义,可我想编剧或许觉得这些桥段是有意义的。

因为这是她的主观臆测,是她心底对于这些案件的偏见,

这并不真实,也并不谨慎,更可能会误导那些并不了解这些案件的观众们,让他们在判断之前就先跌入偏见的陷阱。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本末倒置呢?

归根结底,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案件的全貌,是真实的人与人性,而不是一部充斥着主观臆测与偏见的“故事”。

当打着「真实改编」旗号的剧,失去了「真实」,

那么我想,这样的敢拍,无非也就是个「毫无底线」的噱头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底线   此案   偏见   编剧   拉拉   当事人   案件   剧情   意义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