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签署诸多机密文件,援助新中国建设,力度前所未有

当今世界,除了发达国家,剩下的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但我们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在发展中国家是少见的。

从1949年建国到现在,我们能有这样迅速的发展是来之不易的,这其中不仅有历代领导人的努力,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帮助。就比如赫鲁晓夫上台后,对我国进行了多次帮助

1954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五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共领导人决定进行隆重庆祝。

而远在苏联的赫鲁晓夫,此时也在苏共中央主席的会议上,敲定了援助中国的诸多项目。虽然会上有人不同意,但是赫鲁晓夫还是压下了一切不满的声音,要求援助中国,同时将会带领代表团参加中国的国庆典礼。

苏联在此之前一直没有访问中国的想法,为何赫鲁晓夫上任后,不仅大力援助中国,还亲自带领代表团来访中国?这和当时的苏联环境有关。

在苏联内部,赫鲁晓夫需要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来帮自己稳定国内风起云涌的政治斗争。斯大林去世后,他带来的余波并没有结束。苏联国内的基本消费品改革政策失败,对民众的基本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外部,苏联还有美国这一劲敌虎视眈眈。欧洲多个国家在美国的支持下,组成了反对苏联的联盟,这一联盟让苏联的东部防线压力巨大。

除了内部和外部压力外,赫鲁晓夫认为,苏联发达的重工业正是新中国所急需的,此时帮助新中国不仅能收获好感,还能获取大量的原材料,以及民众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1951年9月29日,赫鲁晓夫带着代表团来到中国。10月12日中苏签订了扩大原有协议141项企业设备供应。在苏联的帮助下,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很快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如果说斯大林时期,中国收到的帮助有五十项,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帮助就达到了286项。虽然在后期,中苏关系破裂,赫鲁晓夫将苏联专家撤走,但国内也已经完成了120项大型项目,基本交完设备29项。

除此之外,赫鲁晓夫还将当时四个中苏合营的公司股权,全数交给了中国。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赫鲁晓夫为中国带来的原子能开发,以及旅顺海军基地

不过,中苏合作也因为理念不同产生了很多分歧。毛主席和周总理在赫鲁晓夫访华期间,曾经提出希望希望借助苏联的技术支援,帮助中国攻克核武器难关。

在当时,核武器的研发技术,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是非常珍贵的。赫鲁晓夫思考过后认为,苏联是所有同盟国的后盾,苏联有核武就已经足够了,新中国没有必要自己研发。况且,赫鲁晓夫也不认为新中国有研发核武器的能力和设备。

赫鲁晓夫没有同意,但是为了维护两国友谊,还是派出了原子能专家,帮助中国培养原子弹方面人才,建立属于自己的原子能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

在苏联国内,赫鲁晓夫也展开了改革。虽然经济有了起色,但是在政治上,赫鲁晓夫说出了太多的惊人之语。不仅否定斯大林,还对斯大林时期的各种做法进行了清算。

诚然,斯大林并不是完美的,但是赫鲁晓夫全盘否定的行为,还是产生了很多影响。积极的一面是,在斯大林时期被流放的民众获得自由,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

消极的一面是全盘否定,让周边国家产生了不满和困惑。如新中国在得知赫鲁晓夫的行为后,毛主席认为赫鲁晓夫操之过急,会为苏联的发展埋下祸根。

斯大林虽然行事专横,但是他依旧是带领苏联获得二战胜利,让苏联走上工业强国道路,是个实实在在的英雄。否定斯大林,将会让苏联变成无源之水,对周边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好处。

毛主席在认识到,赫鲁晓夫的操作出问题之后,他多次提醒赫鲁晓夫,然而赫鲁晓夫并没有听进去。

这之后,苏联想在我国南边的沿海地区,建立长波电台,为苏联的核潜艇提供导航。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自己的长波电台,如果同意苏联的操作,就相当于向苏联敞开了海防的大门。

因此,毛主席一直不同意苏联的请求。后来赫鲁晓夫又亲自来中国,向毛主席解释。他表示苏联是为了保护两国安全才做出的决定,并不会影响中国的领海主权。

而且当时美国在东亚建立了很多军事基地,这不仅是对苏联的威胁,也是对东亚国家的威胁。所以,在赫鲁晓夫的解释下,毛主席终于同意,但这次建设由中国出资,苏联指导建设,建成后中国拥有所有权,苏联有固定使用权。

在拥有了长波电台后,中国也想赶上国际步伐,希望研制出自己的核潜艇。于是,中方就向苏联提出请求,希望苏联帮助中国研制自己的核潜艇。

但赫鲁晓夫,依旧认为,核潜艇研究费时费力,中国经济实力并不发达,没有必要将钱浪费在这上面,中国只要和苏联组成共同舰队就可以了。

但毛主席对于这种说法很不满,他告诉苏联代表,不要以为中国造不出自己的核潜艇,中国一定能造出来!而且,赫鲁晓夫这么说就是想要侵占中国的海岸线。

事实上,赫鲁晓夫此时的傲慢,和斯大林时期的“老子党”想法是一致的,他们认为苏联和美国是超级大国,各自在不同的阵营里当老大。既然是老大,同盟国的其他国家只要听话就好,没有必要想太多。

赫鲁晓夫没想到中国会这样想,出于对中国的重视,他只得再次来到北京和毛主席讨论。两人一见面,毛主席就问赫鲁晓夫共同舰队是怎么回事,赫鲁晓夫解释,这是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但以当时中国的海防实力,苏联在中国海岸上扎根之后,海岸基本上就属于苏联了。这种做法,新中国早在一百年前就见识过了。因此,毛主席绝不同意新中国再次犯下同样的错误

两人不欢而散,赫鲁晓夫回国后就下令将苏联的专家撤回,收回之前援助的物资,中方即使几度挽留,也没有将这些专家留下,这之后中苏关系彻底恶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赫鲁晓夫   新中国   斯大林   苏联   长波   核潜艇   原子能   机密   中国   前所未有   力度   中苏   时期   文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