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粟裕叶剑英反对打越南,陈云一番话,让邓小平下定决心

| 影中纪实

编辑 | 影中纪实

前言

于我国而言,对越反击战无疑是继抗美援朝之后,意义最为深远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不仅对我国维护领土主权具有重要意义,还为中南半岛之后的稳定格局奠定基础,使得世界各国再一次看到中国的力量与强大。

然而彼时的邓公就是否攻打越南这一问题,向军方高层征询意见时,叶剑英元帅和粟裕大将却持反对意见。

反而是陈云的一番话,再度使得邓公下定决心要开战。

那么,陈云当时究竟向邓公说了什么呢?

越南的“狼子野心”

越南这档子事儿,说起来着实令人心寒。

起初这个同在社会阵营的小国家,可谓是在我国慷慨无私地持续援助之下,才得以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1950年,越南正深陷于水深火热的抗法战争之中。

装备落后、缺乏战术的越南人民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孤立无援的胡志明秘密访华,请求中国援助越南抗击法国的侵略战争。

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仍处于战争结束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状态,本身当时我们自己都不富裕,却给越南提供了不少物资和军事援助,帮助越南赶走了法国侵略者。

谁料法国人走了,美国人随即就来了,我国便再度帮助越南击退美国。

1975年越南得以统一和独立,这其中离不开中国的援助与扶持。

抗美援越宣传画

有数据统计,自胡志明1950年向中方求助,到1978年我国停止对越进行援助的28年时间里,我国提供给越南的军事和经济援助高达200亿美元

在整个越南战争时期,中国给越南提供的都是最为先进的武器,累计派出了32万人参战,有不少中国战士牺牲在了越南的战场上。

除了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中方还将先进的军事战术和建造技术倾囊传授给了越南。

原本松散的越南士兵,在中方军官的指导下成了训练有素、能打胜仗的作战队伍,随着中方各方面专家的陆续入越,越南国内的生产和经济也在逐渐得到提高。

那段时期,我国对越南的态度就是“有啥给啥,要啥送啥”。

然而令人感到心痛的是,这28年的援助,最后竟生生演变为了一出“农夫与蛇”的故事。

越南在完成统一之后,就逐渐暴露出了自己的狼子野心。

彼时的越南军队实力在历经锤炼后得到极大提高,背后又有苏联做靠山,于是越南领导人就想着一举吞并老挝和柬埔寨,实现国家的领土扩张。

就在越南举兵入侵柬埔寨的同时,越南国内还在新领导人黎笋的授意下,大肆开展了数次“排华运动”。

这无疑是恩将仇报、过河拆桥的表现。

这场维持了将近4年的排华运动,对于当时生活在越南的华人而言,简直可以说是人间炼狱。

排华运动

华人在越南开设的企业和商店遭到越南人的洗劫,私人财产也被越南人非法侵占。

华人甚至被越南人从自己的家里驱逐出去,被迫到越南人划定的“新经济区”生活。

无论是小孩还是妇孺,只要是华人,都难逃越南人的欺侮,甚至还有人被生生打死在街头,这样的新闻几乎每天都在被报道。

华人想要撤出越南,还要被勒令交纳12两黄金,交不出来就要到集中营做苦力。

过往累累血债,都是每个中国人不能忘记的仇恨。

越南除了开展“排华运动”,对于我国的领土主权也发动了挑衅和侵占行为。

彼时的越南领导人黎笋丧心病狂地对外宣传,称木棉花开的地方都是越南的领土,就连我国的广西广东两省也属于越南。

仅仅在1975年这一年,越南挑起了中越边境流血事件一共400多起,到了1978年,这些事件已然增长到了1100多起。

与此同时,越南不承认我国的南海主权,并趁机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多个岛屿。

越南当时的一切作为,显然已经对我国领土主权安全造成了侵犯。

如果中国态度不强硬的话,越南在占领柬埔寨之后,将会继续占领马六甲海峡,进一步妄图实现称霸中南半岛的计划,这是谁也不想看到的局面。

因此在邓公的心里,对越反击战这一仗,一定要打。

然而此时的叶剑英元帅和粟裕大将,为何要对这场战役提出反对意见呢?

反对的理由

粟裕和叶剑英等人反对出兵越南的理由,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首先,当下的国内形势并不是打仗的好时机。

我党在历经艰难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后才得以建国,新中国成立的伊始阶段又出兵朝鲜抗美援朝,此后的战役范围虽小,但也没有停息。

这一路走来,国内的和平稳定状态不过也只是持续了三十年。

在他们二人看来,国内的一切也才刚刚步入正轨,眼下这段时间正是国内蓬勃发展的时间,重点应该放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要更多地照顾经济和生产的发展。

如果现在要出兵打仗,那无疑会拖慢国家发展的整个进程。

其次,我国目前的军队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

在建国之后,我国的部队就开始裁军,如果征召新兵,这些新兵没有多少战场经验,战斗力也必然不够强盛。

虽说原来征战沙场的将领还在,但是能够上战场领兵打仗的人已经不多了。

反观越南的部队,其中很多将领和士兵都是由中方一手带出来的,对我国的战术和军事情况很是熟悉,同时他们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打仗,实战经验很是丰富。

拿新兵和实战经验丰富的越南兵进行较量和抗衡,这谁心里也没底。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粟裕等人担心的并非是越南,而是越南背后的苏联。

毕竟越南的军事力量再怎么强,也不足以让我国感到畏惧,那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从根本上来说不足为据。

但是苏联在当时可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强国,越南施展扩张的举动是在苏联的授意下完成的,本意就是为了对我国造成威慑、阻碍我国的发展。

1978年,苏联和越南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里面写明如果一方遭遇了军事打击,那么另一方就必须提供无条件支持。

这份条约无疑就是越南嚣张跋扈的根源所在,苏联的介入使得这场仗难办起来。

苏联越南友谊宣传画

彼时越南的士兵在中越边境屡屡挑衅,与此同时北方的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

一旦中方向越南出兵,很难不保证苏联会趁虚而入,与越南呈包抄之势将我军围困。

这也就是为什么邓公,在这场战争后总结说:

“不是南边仗打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北边反应有多大,北边反应不大,那影响就不大。”

可见当时所有人对这场仗犹疑不决的原因不在越南,而在苏联。

因为大家在对越反击战上出现了意见分歧,邓公在当时便询问了中共元老级人物陈云的意见。

那么陈云究竟说了什么,使得邓公再度下定决心呢?

陈云

陈云的想法

陈云29岁就担任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他的看法自然很受党中央的重视。

在经过认真严密的分析后,这位老革命家对邓公的想法投出了支持票。

彼时陈老冷静地说道:“只要我们的速度足够快,苏联是来不及插手的。”

起初大家在听到陈老这句话时,还都是一头雾水,然而在听到陈云之后的发言后,大家这才明白了陈老的意思。

原来彼时的苏联的士兵大多都驻扎在欧洲的边界,如果苏联想要协助越南同时对我国发动进攻,那么一定是要从欧洲进行调兵。

这样大规模的调兵可不是三两天就能完成的,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只要我们采用“速度战”的方式对越南发动急攻,而不是与越南部队之间进行僵持,那么苏联就没有机会介入这场斗争,我们也能尽快取得胜利。

这招出其不意的战术方案使众人眼前一亮。

邓公也因为陈云的这番发言,重新树立了要发动对越反击战的决心。

其实在陈云这番话之前,邓公就认为苏联不太可能插手这场战争。

彼时苏联和美国冷战的主战场其实是在欧洲。

同时苏联还在筹谋中东计划,想在中东下一盘大棋,苏联自顾不暇,又如何能协助越南出兵。

其次,苏联本身不想使自己掺和进中越之间的战场。

虽然当时的中苏关系交恶,但是苏联仍然忌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不愿意与我军开展正面对抗。

这也正是苏联虽然扶持越南,但是也只是在背后搞小动作的原因。

自以为是的越南以为苏越之间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苏联就会在战场上给他们无限地提供军事援助。

然而实际上苏联开出的只是空头支票,只是想利用越南向中国示威,对中国的发展造成阻碍,并不是真的想和越南做盟友。

除此之外,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逐渐得到和缓。

苏联不确定美国是否会对中国予以支持,自然也不会轻举妄动。

在听完陈云的意见后,党中央随即对其想法表示同意。

随后党中央秘密命令我国的相关情报人员在中苏边境进行活动,对苏联在边境布置的百万大军进行秘密监视,注意苏联的举动。

同时党中央还下令进行边境群众转移行动,为苏联可能采取的军事行为做好一切准备。

此时越南的种种挑衅行为越发嚣张,中越边境的流血暴力事件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方势必要给这个白眼狼以致命一击,给越南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彻底让他明白中国不是一个任人欺负的国家。

彼时,一场由我方发起的迅速反击战,已然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对越反击战

1979年1月29日,正值邓公在美国进行访问的时期。

美国总统卡特在华盛顿举办了盛大的国宴,热烈欢迎邓公的到来,这无疑是中美关系走向友好亲密的直接信号。

在此次访美期间,美国记者就当时的越南问题向邓公发问,邓公的回答也十分巧妙,幽默地说出一句:

“小孩子不听话,该打屁股了。”

看似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其中却包含着满满的硝烟味。

2月份是凛冽的寒冬,乌苏里江上的冰层尚未消融,苏联陈列在中苏边境的士兵各个被冻得瑟瑟发抖,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随着一份《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评论文章出现在《人民日报》上,邓公开战的命令也随即下达到前线。

2月17日,中越边界线上万炮齐发,这场轰轰烈烈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正式开始。

面对人民解放军的强势出击,越南部队起初一副自负骄傲的模样,抱有能够打赢的幻想。

因为太过小瞧我国解放军的军事实力了,越南甚至在出兵之初并没有要求苏联进行援助,而是在看到我军的进攻势不可挡之下,才向苏联请求援助。

然而此时的苏联已然彻底放弃介入战争的打算,越南也彻底傻眼。

仅仅用时一个星期,解放军就已然进入了越南境内,三路并进最终占领了高平。

三月初,我军就攻占谅山,深入越南境内40公里,攻克越南北部一系列重镇,再打下去就要打到越南的首都河内。

此次对越自卫反击战正是听取陈云的建议,采取“速度战”的方式,争取速战速决、绝不恋战。

粟裕大将虽然最初对攻打越南持反对意见,但是在战争开始之后,他便一直住在北京西山的地下指挥所中,对越南战场上的解放军进行战略部署。

正是在他的建议下,解放军一鼓作气拿下了谅山南部市区。

解放军的迅猛势头直接消灭了越南起初的嚣张气焰。

部队紧急在河内进行了总动员,生怕解放军真的打到首都。

然而我方只是想给越南一个教训,在达到此次战役的战略目标之后,我国就停止了战火,开始了有序的撤军活动。

这仅仅用时28天的战役,不仅使得越南一战回到原有的经济实力,给了越南一个永久难忘的教训,彻底消灭了越南的狼子野心。

而且这一仗还从根本上,打击了苏联试图对我国造成威胁的幻想,深刻地改变了当时的世界局势。

可以说,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再度打出国威的一仗。

尾声

在上个世纪的冷战局面之下,我国在发展阶段曾遇到过很多危急时刻。

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被卷入惊涛骇浪之中,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的中华大地也可能重遭战火。

面对诸多挑战,我国领导人从来没有畏惧之色,而是从容淡定地面对每一次危机,用自己的智慧和国家的实力,解决每一个危险,为人民创造福祉,保卫国内和平。

可能每一次决议的过程存在分歧,但是他们提出意见的出发点,永远着眼于人民的利益以及国家的未来发展,而最终做的每一个决定,也一定是造福国家与人民的决定。

回顾过往艰难历程,我国有着坚毅的亮剑时刻,同时也有机智的化解时刻,可谓是刚柔并济,尽展东方大国的智慧与实力。

谨以此文,向高瞻远瞩的邓公致敬!

向全体为新中国做出贡献的英雄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越南   党中央   苏联   越南人   反击战   美国   边境   中国   下定决心   解放军   我国   叶剑英   邓小平   陈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