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高管突然不幸离世,这件事到底该不该背锅?

华为高管突发疾病离世的事件这两天传遍网络并引发大量讨论。

一方说马拉松(长跑)是“罪魁祸首”,认为28公里的长跑完全超出一位53岁中年人的“合理”身体承受极限。并进一步把批判的焦点指向马拉松运动,基本上从根本上否定这项长达42.195公里的“挑战极限”的运动。

另一方则认为逝者并非倒在跑道上(这是实情),且日常坚持锻炼。不幸的发生应该有其它诱因(如饮酒)或长期劳累导致。

应该说网络上一位逝者的“故交旧友”所发文章误导了网友:文章说离世者是跑完28公里出的事,让大家产生一种人倒在跑道上的错觉,这比较强烈地冲击和引导了大众的情绪。事实上清晨六点跑步开始,28公里大约需2.5小时,结束时间大约八点半,离晚上“突发疾病”还比较久。

28公里参与者的感慨成了缅怀

从这个角度看,28公里不应该背锅。

但事情不是可以完全割裂这么简单的。

这次不幸事件如果不是因为某些隐藏较深的先天性疾病发作,则很大概率将归因于身体过度疲劳基础上刺激性因素叠加、冲破了人体自我保护的壁垒。打个比方:较高强度的运动会导致心率升高,而疲劳状态下心率恢复正常会减慢。这个时候饮酒、争吵等都会对心脑进一步增加压力,身体出问题的风险自然大大增加。

所以,离世者的不幸确实不能简单归因于当天的28公里,那只是诸多危险、刺激因素中的一项。

归根结底,在我看来,跑马拉松和喝酒有些类似,除了极少数先天“天赋异禀”的、以及极少数生理条件完全无法沾边儿的(比如残疾或严重过敏),绝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日积月累地尝试而逐渐提升“水平”直到适应。

喝酒出事的人更多,大家都赞成“不能喝别喝”。但很少有人说:“喝酒是挑战人正常极限的行为,不能喝”!原因在于大家都接受“酒量”和“适度”这些个概念,认为在酒量范围内适当喝些没什么问题。

真是这样吗?肯定不是啊!

酒量一斤的人,没休息好、心情不好,或者吃了些会起反应的食品、药物,很可能喝半斤就醉了。

跑步亦然。坚持跑步几年、累积跑过几千上万公里的跑者,和多年不锻炼、爬个三楼都要歇两回喘半天的人,28公里(或者马拉松的42公里)对他们的压力和影响势必截然不同。许多成熟的马拉松跑者完成几十公里跑步的平均心率只有120-130次左右,甚至远低于大部分街头“暴走”团员…

长期合理跑步能降低静息心率


10.7公里/小时的跑步速度下心率低于绝大多数健走者

当然,能顺利完赛马拉松的跑者也会因为缺乏睡眠、心情焦虑、感冒吃药等原因导致“跑力”下降。真正危险的就是这种时候——跑者往往按平常习惯的速度和强度等安排训练,但忽视了身体状况的悄悄报警。根据对一部分长期跑者的跟踪调研,睡眠不足这个原因被全部跑者认为“影响跑步状态”,其中最直接的反应是“同等速度下心率更高”。

饮酒一样会让心率变快。

所以最可怕的事情来了:高强度运动后短时间内大量饮酒!这么做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仅仅心率一项就会更长时间地保持在高频水平,非常不利于恢复平缓状态,心脏迟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

总而言之,马拉松不是什么原罪,跑步更不是。真正有危险的是超出个人现实水平和状态的“狂奔”。每个人都要时刻对自己的状态加以关注、及时调整。与其在“应不应该跑马拉松”这个话题上扯皮,不如先找块手表、找个血压计测测自己的心率血压,然后尽量给自己安排一个合理又健康的作息表,毕竟自己的身体首先自己要负责,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


文末

逝者已矣,愿他去路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华为   不幸   心率   逝者   酒量   马拉松   危险   极限   身体   状态   速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