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问界M7电池技术解析

自2020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开始快速增长,消费者认可程度、基础配套设施、电池技术等都有了大幅提升,充电网络快速铺开、电池能量密度持续进步,但相比于新能源汽车剧增的保有量,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还未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让部分消费者对「充电难」和「充电慢」心存疑虑,而这也无疑让增程式的优点凸显。正是在基础设施未能充分覆盖的前提下,增程式用低油耗小增程器和容量相对较大的功率电池,提供了一种最具「技术性价比」的技术解决方案,极大缓解新能源消费者的里程焦虑。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8月新能源汽车销售66.6万辆,占比27.9%,至2022年底,将有望实现30%的新能源汽车占比。而在超过6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中,增程等插电混动车型占比近1/4

在8月销售榜单万辆交付的品牌中,出现了一个增程式混动的新名字——AITO问界系列车型。问界系列车型由赛力斯汽车和华为联合设计,其中,目前主销的问界M5和问界M7采用增程式动力形式,今天我们着重介绍问界M7。

作为较早一批涉及新能源领域的车企,赛力斯汽车开发了纯电驱动智能平台,该平台是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匹配纯电、增程等多种新能源动力系统解决方案。在此平台上孕育了问界M7,它匹配了40kWh的宁德时代CTP电池;后驱为200kW高性能主驱动电机,四驱版本还匹配了130kW的前驱电机;增程器则选用了1.5T四缸发动机。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充电问题,下面笔者介绍一下问界M7的电池技术。问界M7是一款增程式插电混动汽车,电容容量是40度电,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电池组提供八年或者16公里的质保,WLTC纯电续航里程是150公里。

目前问界M7在售的有三个版本。其实销量最好的33.98万这款四驱豪华版不送充电桩,需要车主自己购买,华为充电桩是8000包40米线。

电驱方面,问界M7搭载HUAWEI DriveONE高效油冷三合一电驱与六合一集成式DHT总成黄金组合,通过扭矩管理,能量管理的匹配优化,实现了更低的能耗,强劲的动力输出。前电机的六合一集成式DHT动力总成,将发动机、GCU、发电机、双模减速器、MCU、驱动电机高度集成为一体,这意味着为动力系统与整车布置留出了更大的布置空间,也使得整体设计更加紧凑,冷却回路利用率更高,减少了赘余的用材;后电机的HUAWEI DriveONE高效油冷三合一电驱,将MCU、电机、减速器高度集成为一体。系统高度集成与电机油冷设计,使得系统驱动效率高达93%,在CLTC工况下综合效率达到89%。

在充电方法上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使用便携式随车充电器,直接插220V家用插座就可以充电,只是充电时间会比较长。如果不方便安装家用充电桩。建议车主可以选择一款普诺得16A3.5KW便携式充电器。这款充电器采用16A插头,直接插空调插座就可以充电。最快可以达到3.5KW充电功率。3.5KW也就是一小时充3.5度电。因为汽车电池设计有冗余,不会完全耗干,问界M7实测大概10个小时左右充满电。也就是一个晚上可以充满电。在公司单位插座应急补电,或者放假时回农村老家使用,还是非常方便的。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家用充电桩,问界M7交流充电最大功率是220V7KW,充电桩安装费计算更加合理,安装费是按照实际布线距离计算,电表到充电桩的位置越近,越省安装费。问界M7使用家用充电桩实测大概五六个小时充满电,并且有预约充电功能。如果电表有阶梯电价,可以设置成晚上10点钟以后再开始充电,这样用电的成本更低。

最后就是使用直流快充桩,问界M7支持直流快充,最大充电功率可以达到60KW左右。但是即使使用直流快充桩,实际充电功率也不会一直维持在最大功率充电。刚开始充电和最后快要充满电时,功率都会比较低。所以使用直流快充桩,实际也要1个小时多才能充满电。

对于这款车问界M7来说,其采用了搭载大电池的策略,40kWh的CTP电池(Cell-to-Pack),让问界M7纯电续航里程达到了230km,不仅可以轻松满足日常通勤的需求,也进一步节降了车内空间。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市场中,问界系列产品的异军突起,背后不仅象征了赛力斯汽车的实力,更多展现的是用户对产品特征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宁德   安装费   里程   电池   新能源   程式   功率   新势力   电机   动力   汽车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