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智能养老产品以及APP的研发与使用离实用还很遥远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说:“目前的适老化APP之所以多数停留在表面,其中无利可图或是主要原因之一,从而导致互联网公司对于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不够积极”。虽然“银发经济”市场很有潜力,但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仍在观望。

智能养老产品以及APP的研发与使用现状——离实用还很远

智慧化养老,是近几年养老非常热门的一个概念,各大博览会、论坛上,科技公司提出的项目层出不穷,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元宇宙,每一个新技术的出现,都能在养老行业掀起一股新风,人们似乎都在等待着新技术为养老行业赋能,为养老服务提供新的可能性。

但是,随着这些智能养老产品日益丰富,随着市场上的智能养老产品越来越丰富,看似老年人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事实上,智能养老产品也在离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在养老机构方面,因为担心老人坠床不能及时呼叫,机构会花大价钱购买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但是,这些似乎在十几年前安装呼叫机就能完成。而有的机构,买回来更多是为了忽悠老人家庭和应付检查,平时根本不会使用。还有的机构因为家属担心安全问题,高价购买的智能产品只能长期闲置。

智能养老产品以及APP的研发与使用现状——离实用还很远


在居家生活方面,许多智能产品都要下载专属的APP,这就让很多老人会望而却步。

老年人无法适应大众APP的潮流更是频频登上热搜,造成老年人“老来无用”的尴尬。而更多的智能养老产品则是研发和需求不对等。

适老化APP使用现状及探索

孝行君发现,各大APP从下载到使用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

首先,各大APP老年版没有统一的命名,有的叫长辈版、有的叫关怀版,有的叫大字版、幸福生活版、关怀模式等等,但是,各大APP的青少年模式的命名就是统一的“青少年模式”,而且在打开APP时就可以直接选择进入“青少年模式”,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可见,平台与平台之间也是可以统一的。

✦+

智能养老产品以及APP的研发与使用现状——离实用还很远


其次,部分APP的“老年版”其实是浮于表面的,不但进入需要多步骤,大众所熟知的支付宝需要3步,微信则需要4步才能进入“关怀模式”。而且大字模式只会出现在首页中,点击进入二级页面后,字体却与正常版一样。

另外,部分APP则需要进入特定的小程序才能打开“老年版”。

广告是老年人诟病最多的使用障碍。

南方都市报的调研数据显示,在中老年手机软件使用障碍TOP10中,排名前三的问题集中在广告纷扰方面,依次为诱导下载、广告太多影响使用,以及广告没有明显的关闭键,容易误触。同时,减少广告在适老化需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放大字体。

✦+

智能养老产品以及APP的研发与使用现状——离实用还很远


“APP中植入广告可以理解,但希望老年版的能够少一些,或者推荐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广告。”一位老年人说。

除了上述老年人使用APP时的困难之外,人工客服则是老年人使用APP过程中反馈最多的问题。很多老年人因为没有人工客服或找不到人工客服而对APP使用望洋兴叹,而有些则是对自动回复无可奈何。

孝行君测评发现,在我们所熟知的APP中,仅有支付宝、淘宝等软件可在两个步骤之内找到人工客服,其他则需要多个步骤才能找到,且操作路径五花八门,更有APP需要检索才能找到人工客服,且检索消息下广告不断,老年人难以判断哪一个是真客服,哪一个广告。更有APP在人工客服栏的输入框里设下了含有大量专业用语的自动回复,老年人可能按了半天仍然没有找到人工客服。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APP客服入口以耳机图案为标识,没有文字标识,对于不熟悉时髦事物的老年人可能无法识别其为客服入口,还有一些软件把人工客服功能安排在了广告栏等不合理的功能区。

另外,复杂的图形、图画、数字验证码更是让视力不好的老人难以辨认。

目前,各个软件的适老化版块在一定程度上都在向字体放大、简化功、减少广告以及推出老人专用功能的方向靠拢。

出行版块软件滴滴出行和高德打车的老年版目前仅支持微信小程序,其中,在微信小程序搜索“滴滴老年版”即可进入对应小程序,可以看到主页面字体放大,功能简洁。首次使用小程序需进行实名认证。认证后进入小程序无需输入地址即可一键呼叫出租车以及电话叫车,支持现金支付,同时支持开通亲友代付通道。

银行板块软件中国建设银行在APP内有一键开启大字模式功能,且页面上只有银行账户信息和账户查询、转账、信用卡、手机充值、党费五个版块,页面清晰,适合老年人操作。

支付宝“关怀版”小程序好似回到了功能机时代,每一个图标简洁巨大,首页仅放置了老年人最常用的健康码、疫情播报、扫一扫、付款码、充话费和缴水电煤,下面是老年人出行会使用的公交卡、地铁卡和叫车服务以及社保卡、取公积金、测退休金等对老年人比较实用的功能。美中不足的是,点击进入“关怀版”小程序的具体功能后,仍然为普通版的页面。

智能养老产品以及APP的研发与使用现状——离实用还很远


智能养老产品以及APP的研发与使用现状——离实用还很远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说:“目前的适老化APP之所以多数停留在表面,其中无利可图或是主要原因之一,从而导致互联网公司对于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不够积极”。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床头经济学 ¥59.8 购买

虽然“银发经济”市场很有潜力,但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仍在观望。

智能养老产品发展现状及探索

总体来看,智能养老产品在近几年的发展还是很快速的,特别是各大老博会中展示的商品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但是,智能养老产品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

从研发角度来看,很多智能养老产品只是智能设备的副产品,并非针对老人需求而研发,往往是先有了产品,然后再到养老场景中寻找应用。

比如,智能音响就是明显的例子,智能音箱的核心作用是担负智能家居的控制中枢,而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往往没有那么多家庭买得起全部的智能家居,这时,智能音响的附带功能讲故事、听音乐等则成为了宣传的主题,由此又推出了对老年人的陪伴作用。可是谁见过天天捧着智能音响的老人呢?

再如智能窗帘,放在酒店的总统套房很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要放在老人家里,则没有什么用了,其实老人需要的不是窗帘的左右开合,而是窗帘杆可以自动升降,这样就可以方便老年人换洗窗帘。

还有很多智能老年产品出现了产品本身所具备的性能是与宣传产品所具备的性能严重脱节的情况。比如某智能床垫,宣传上,它能在老人坠床是自动报警并发送至儿女手机或护理员手机,而事实上,床垫本身还是床垫,并不能感应到老人坠床,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床垫配置的机器,还需要下载专属的APP,使儿女和护理员的操作成本增加不少。

还有很多智能养老产品则没有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例如有的智能设备虽然功能较多,但是没有考虑到耗电问题,产品则因为需要经常充电而使用不便,老年人就只能把它们放在角落积灰。有的智能设备的APP频繁进行升级,而升级后又需要重连蓝牙或需要输入用户密码、验证码等等,还有的使用智能客服,百问不厌,对年轻人都是一种考验,更何况老人。

从供给端来看,智慧养老设备产品主要包括智能可穿戴、智能用品和智能家居三大类别。在智能可穿戴方面,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是行业里的主流产品;智能用品中,以智能轮椅等为主;智能家居方面,主要以智能监控、紧急按钮等“安全”装置为主。

✦+

智能养老产品以及APP的研发与使用现状——离实用还很远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智能养老设备产品种类较多,结合主要智能养老设备功能可以看出,定位、健康监测、一键呼救、语音通话、运动检测等功能最常见。

上述智能养老产品功能虽然能在实际生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市场尚不成熟,能生产出高端智能养老产品的企业较少,而在低端市场中,产品虽多但功能却是大同小异的。

从使用角度来看,受经济因素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使用用品器具方面,老人并不重视自身的特殊需求,大多数老年人会选择年轻人也可以用的普通产品。

社会调查表明:在国内,老年人对养老器械、器具和用品的使用率普遍较低。除了传统的老花镜(60.9%)、假牙(24.8%)以及老年用手机(21.6%)和家用血压仪(13.8%)等产品使用率超过10%,非传统型养老产品,如呼救装置、护理床、气垫床使用率不超过1%。可见,目前中国老年人使用的养老产品多为最基本、最廉价的耐用型器具,而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的器具、器械、用品却鲜少被老年人消费使用。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近年来,养老产品品种有所增多,使用率也有所提高。

✦+

智能养老产品以及APP的研发与使用现状——离实用还很远


各类养老产品除了老年服饰是每个老年人必须要购买的之外,对其他产品的消费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如能够独立行走的老人不会买轮椅以及其他助行设备,健康状态良好的老人也不会对保健品、康复用品产生需求。

在价格方面,非传统型养老产品的价格会比传统型的高,且高低不等,比如,传统轮椅的价格是几百块,而智能轮椅通常是数千元,对于部分经济收入较差的家庭来说购买智能轮椅一项沉重的负担。

在销售渠道方面,不同性格的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选择标准不同。有的消费者喜欢尝试不同的商品,有的则更偏向于自己需要的、了解的产品,他人的使用体验也是选择商品时的重要参考依据,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身边亲朋好友的推荐则成为他们了解商品信息的重要渠道。因而,老年人的智能养老产品则更需要好的口碑。

另外,各类老年人能参加的会展、会销也是老年人了解智能养老产品的重要渠道。

除此之外,电视广告、明星代言也是智能养老产品的宣传渠道之一。

总体而言,当前中国智能产品的研发和使用并不是在一条直线上。

那么,需要怎样做,才能开发出一款好的智能养老产品呢?我们可以看看日本护理机器人的研发过程。

日本专家认为,养老护理是一连串的有关于人的生活照料,就不可以只考虑单独使用机器人,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人与机器的组合。在这样的认知上,日本将护理机器人的研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调查数据,二是开发产品,三是部分试用,四是社会推广。

第一步,调查数据。首先研发人员选取多家不同护理类型的养老院,统计养老护理员每天的工作内容,将护理工作细分成多个项目,根据这些项目,以秒为观察单位,运用作业姿势分析法,分析哪些项目对护理员负担最重。最后,与护理员沟通,让他们选出哪些项目最希望得到改善。

第二步,开发产品。根据发现的问题,组织相关的产品研发。

第三步,部分试用。企业召集护理员、试用老人及家人,给他们说明产品的用途、用法等,并试用一段时间,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护理员和试用老人的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例如有护理员就明确表示,操作机器人的过程中总是会担心出错、担心伤害到老人,心理上的压力比自己动手操作时更大。有的老人则表示在被机器人抱起时会感到紧张和害怕,会手脚无措,他们宁可自己试着翻身或起身,也不想接受机器人服务。

第四步,社会推广。针对试用阶段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有针对性的修改研发,并对护理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根据入住老人的身体状况合理使用机器人。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整个产品研发过程是遵照先有需求后有产品的,而且在前期的需求对接过程中有数据支撑,注重产品的生理和心理效果。而且售后服务也很到位,这样的产品一经面世,则更能适应老年人需求,也会有更大的市场。

此前《半月谈》发文称,从现在开始至未来10年间,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退休潮”,60后群体持续进入退休生活,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

老龄化社会给养老产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也同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智能养老产品更是肩负推动智能科技新发展和顺应老龄社会新需求的双重重任,但是只要找准需求、顺应市场、软件硬件服务并重,才能让智能养老产品突破瓶颈、造福老人。原标题:智能养老产品以及APP的研发与使用现状——离实用还很远

据《孝行天下》杂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孝行   智能   客服   产品   轮椅   老年人   机器人   老年   遥远   现状   老人   需求   模式   功能   程序   广告   宋清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