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费”问题待从根上治疗

□曾亦辰(北京大学)

近日,网友反映黑龙江大庆一中学收取学生20元“树叶费”。10月7日,该校高一年级各班主任通知学生,开学时需每人交3麻袋树叶,以给学校植被保暖防寒。通知显示,若学生不方便收集树叶,可在学校“徐大爷”处订购,20元3袋树叶。9日,学校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学校未下达相关通知,是该校一名干事私自将通知发布到班主任群,而通知中称可订购树叶的“徐大爷”并非校方人员。学校已联合当地公安及相关部门对此事进行处理。肇州县教育局回应称,此事系学校干事个人行为,学校已经责令该干事在班主任群里作出解释说明,并通报批评处理。(10月9日《中国新闻周刊》)

“开学不收作业收树叶”,“树叶费”此番登上热搜,其定性不应只是“奇葩”而已。学校干事方未必不知如此收费名目荒唐,更甚于曾被专项调查的“课后服务费”“信息化教育费”,堂而皇之的收费行为恰是对相关部门运动式执法的一种轻视。对于让人眼花缭乱的教育行业乱收费现象,设立专项督办既不现实也不彻底,治理“树叶费”需要一些正本清源的尝试。

纵令卉暖人心寒,胡乱收费为哪般?一片哗然中,也有人认为网友们对“树叶费”的攻击有失偏颇,学校的初心是鼓励学生主动收集树叶,正响应了国家要求加强劳动课程的号召。但这种以教育的需求论证收费的必要,是一种逻辑的混乱,而校方打着有利于教育的旗号就可以免受行政监管,亦暴露了地方相关部门在规制学校收费行为时指导思想上的缺位。

收费手段是否有助于目的实现、收费数额是否为实现该目标的最佳,这是可用于检视校园收费合理性的两个维度。如果20元钱真能教学生树立热爱环境的意识、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也算价有所值;但若只是流入了利益主体的腰包,“为了教育”岂非沦为非蠢即坏的诡辩?每人献出20元,能够买到大量的树叶是毋庸置疑的,而保护植被是否需要这么多的树叶,又为何不用之前的校园经费购买,筹得买树叶多余的钱又去向何处?通报批评干事回答不了相关问题,校方也无法凭“干事个人行为”而从问责系统隐身。

有人认为,20块钱不算多大事,也谈不上增加学生负担。对于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看似不昂贵的收费犹可撩动人们的敏感神经。此次事件中的相关部门屡次强调新闻中学校的“民办”身份,似是透露此事非“公家”行为,却没有在根本上意识到,合规是民办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政府对其监管的根本底线。数个20元叠加在一起,是需应《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要求列入报表的“收入”,可不是“‘树叶’费”般轻飘飘。“树叶费”收缴失范,一叶知秋,民办学校合规还有诸多痛点要在治理系统内解决消化,焉得委罪于外。

该校向新高一学生征“树叶费”已形成传统,不能证明20块钱“不算事”,恰恰揭露了片片树叶下隐藏了不少沉疴痼疾。县级民办中学,是校园自治与基层治理的交锋之处,也是各类监督的薄弱环节。假想同样的收费发生在居民小区,难道还会有人认为抵制这一费用是小题大做吗?“学校提出的事情谁敢不照办呢”的担忧下,因学生与学校权力不对等导致的乱收费问题其来有自,指望学生敢怒而敢言是不合理的。这还需要相关部门在仅仅根据舆情进行回应的舆情治理外,建立更为完善的监察机制。

庇了寒风佑邪风,暖花之费如何追?莫因暖了花卉寒了人心。树叶染了疾病,往往都是根上起了问题。批评了干事和收树叶的“徐大爷”,尚不足以扬汤止沸。相关部门依据核心要素界定并管制乱收费行为、民办学校完善自身财务合规体系做好预决算披露工作、学生及家长勇于发声揭露相关现象,从根源处多管齐下,校园乱收费顽症方可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树叶   舆情   目的   民办学校   人心   植被   校方   块钱   干事   大爷   此事   通知   学校   校园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