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诗:成型于抗战宣传中,后不乏家喻户晓的名篇佳作

#读书##诗歌#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你是酷暑里的浓荫,

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

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

啊,友情,你在哪里?

……

那时,李玲修的《啊,友情》(散文诗?)是可以背诵几句的。


我的剪报本,下为第一本(1989.8~1990.9)。



……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

那时,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也是可以背诵几句的。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

只要在秋霜里结好你的果子,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

有时候我也着急,那是因为工作的不顺利;

有时候我也发愁,那是因为我的祖国还很落后。

我曾踏遍人生的领土,最后才知道,

这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

人民的事业与世长久,谁的生命与它结合,

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

……

那时,郭小川的《何必为年龄发愁》(一说是马雅可夫斯基或列宁所作)是可以全背下来的——虽然那时还年少,还根本“不识愁滋味”,还不需要“强说愁”。今天,“为年龄发愁”的热歌不少,如《时间都去哪了》《一晃就老了》《当你老了》等,都远不如这首健康而积极向上。



那时,贺敬之的《雷锋之歌》是耳熟能详的,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现代译作的“朗诵诗”——也是耳熟能详的,是都能顺几句的。

那时,如上诸诗(文)的朗诵是不绝于耳的,广播中就不用说了,各种晚会上也常被选作节目;一些名人也非常喜欢并朗诵过这些作品,如邓颖超(周总理)之于《何必为年龄发愁》,如著名主持人瞿弦和之于《周总理,你在哪里》,如著名播音员方明之于《啊,友情》、李修平之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如著名配音演员乔榛、丁建华之于《雷锋之歌》……

那时,如上诸诗(文)之朗诵可以说是大众的基本精神食粮。

若场合需要,如上诸诗(文)在今天依然是可以出场的,依然是可以如泣如诉或掷地有声的——它们依然不过时,依然有生命力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或诗的体裁,今天创作朗诵诗的恐怕不多了,文艺节目或什么晚会需要,也都是“就事论事”的“急就章”——许多“文字工作者”是有七步而成或立等可取的本事的。朗诵诗,介于诗与歌(词)之间——诗和歌都还有市场。



据朱自清《论雅俗共赏·论朗诵诗》一文论述,我们的现代朗诵诗产生、成型于抗战宣传中——为唤起民众,那时在文化界有一个“朗诵运动”,一些“朗诵诗人”及朗诵诗便应运而生,如高兰(1909-1987),1956年出版的《高兰朗诵诗选》中便精选了他抗战时期的一些佳作(另有一些解放后的新作),且“都曾经在各种不同场合朗诵过”,其朗诵诗创作在新中国亦坚持不辍。

朱自清在文中谈了自己于此期间对朗诵诗的认识的转变、提高,有了“看起来并不觉得好,听起来却觉得很好”的深刻体会,认识到朗诵“能够表达出看的时候看不出的一些情感”——原来是囿于听的时候听不出诗的或整齐或参差的美;他特举了闻一多朗诵艾青的《大堰河》的例子——我们耳熟能详的还有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朱自清紧接着还谈了《美国的朗诵诗》。


创作朗诵诗的或不多了,但朗诵还有,特别是疫情期间的一些线上活动——虽所朗所诵多是前人的作品。

不敢冒然呼唤朗诵诗创作以及朗诵活动的完满回归,一切顺其自然。


#抗日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抗战时期   普希金   抗日战争   急就章   航标灯   立等可取   名篇   体裁   耳熟能详   家喻户晓   佳作   年龄   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