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一怪异的石缝,相传每日都会淌出一碗米,原因至今无人知

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无不被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远古传说所吸引。中国山川名胜也如此之多,我们可以总结发现,但凡著名一些的名胜古迹,都被笼罩着一层厚厚的历史文化。也正是因为这些文化和传说,才吸引得大家的关注和流连忘返。

有传说在福建的一座寺庙旁边,有一块巨大的岩石,这块石头比人还高,十几个壮汉手围起来都抱不过。岩石历经久远,上面布满了苔藓和褐色的石斑,象征着它的的年代感。

在这块石头的底部,有一个像酒杯大小一样的洞口,洞口下面有一条长长的凹槽,传说这个凹槽就是用来装米的,从这个洞口会流出白花花的大米出来,在古代的时候,这洞口流出来的米就曾救过一方百姓,所以这岩石又称出米岩

出米岩旁边有一座寺庙,传说寺庙中有一僧人来到岩石旁边,偶然发现了它可以出米的事情,颇为震惊。于是这僧人连续好几天都到岩石处来观察。经过研究,僧人发现,这米也不是一直无休止地流下来,每天流够了一碗便不会再流了,僧人百思不得其解,也琢磨了很久这其中的缘由,始终没有想到准确的原因。

话说当地曾爆发过一次天灾,百姓饥荒,饿灾遍野,寺庙发粮赈灾,但很快粮食便被发完,寺庙僧人便靠着出米岩每天的存粮又顶过了一段时间,总算顶过了那次天灾,救助了一方百姓。但是现在,米岩已经不再流出米来了,这里只剩下一个传说

有人说是寺庙的僧人贪米心切,为了能快速得到大量的米,而不想每天一碗一碗地接,便自作主张凿宽了岩石出米的通道,可这样一凿石头反而失去了灵性,亦或者是上天对贪心之人的惩罚,出米岩便不再出米。

不过,除了这个说法之外还流传着另外一个说法是这块石头所在之处正好是当时寺庙存粮的粮仓,因为粮仓常年没有修缮,老鼠搞了一些破坏,便使得粮仓出现了洞口,所以粮仓每日会有米流出来,后来可能是粮仓的米被用完或者是寺庙的僧人发现了这个洞口将其修补好了,所以就再也没有流出米来。

这两种说法看起来其实第二种更有些道理,毕竟它站立在世人所认知的价值观上,但不管是哪一种传说,无疑都为这块岩石覆盖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由此吸引得广大旅游爱好者的探究和参观,也带动了一方旅游经济

从现代角度来说,出米岩的故事并没有合理的科学解释,从出米到没米,都是祖祖辈辈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而已,真假实在无从得知,现今也无法考证。但是这似乎更像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期盼和希冀,对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期盼,对日子将会越过越好的希冀。

因为在古代并没有现代这么发达的信息和经济,人们也没有相互扶持鼓励的行为,而唯一对人生的期盼就是家有余粮,生活富足,可是在遥遥无期的一生中,人生总该是有些希望和目标的,哪怕是没有真的出米岩,可是这样一块石头一个故事在此,大家便有了美好的希望。

有了希望自然就多了更多的动力,因为知道当自己勤恳劳作之后会有丰收、当自己种下种子之后会在来年得到果实,所以广大贫困百姓哪怕生活再艰辛也有了奔头,这种奔头就是最好的人生生活目标,这其实也不失为一种正能量的激励。

我们何其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不少食不少穿,可是哪怕在这样的年代里全世界也还有很多饥荒灾难病虫害的地区,更何况是在古代那么艰难的日子。所以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学会满足,满足于当下的和平生活,满足于温暖关怀的大千世界。同时也应多一份善良,多一份同情,多一些关怀,多一份社会责任。

出米岩现在都还在,包括旁边的寺庙,也都被命名为出米岩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风景优美的观光胜地,有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拜访。古代劳动人民将自己终生的期盼寄托在这美好的故事传说之中,也警惕当代世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努力工作,获得美好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存粮   都会   石缝   粮仓   福建   僧人   洞口   寺庙   岩石   怪异   石头   说法   古代   原因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