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反美大国?一个绝不能倒向西方的国家,伊朗对中国到底多重要

2021年3月,在美联储不断加息,强化“美元霸权”之前,中国和伊朗做了一项英明而果断的决定——在未来的25年里,中国和伊朗将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

如今,美元不断升值,各国都饱受其蹂躏之苦,而中国则是得以靠人民币“平价”进口被誉为“工业黄金”的石油。

这不仅令人感慨万分,同时也更令人好奇,中伊的关系竟然如此之好?

事实上,伊朗不仅和中国交好,还是世界上少有的敢于和美国直接叫板的国家,更是被誉为“头号反美大国”,在委内瑞拉、古巴等国收获了一众粉丝。

那么,伊朗和美国究竟有着怎样的恩怨?伊朗对于中国又有多重要呢?

(中国与伊朗)


一、波斯湾的困局:美伊的对抗

由于丰富的战略资源,波斯湾自古就是各方势力博弈的重点地区。

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波斯湾。伊朗人觉得,美国人这是在家门口挑衅自己的权威,随即着手备战,向俄罗斯购买了75架米格战斗机、200辆坦克以及3艘基洛级攻击潜艇等新式装备。

美国一看,这还了得?

于是继续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将海军第五舰队的总部设立在霍尔木兹海峡的南岸,军事意图不言自明。

据1995年11月刊行的《华盛顿邮报》报道,大约有9000名美国士兵驻扎在陆地,1.5万名海兵和海军陆战队作为预备力量,能够随时投送战场。

这般强敌就在城门之外,伊朗人可谓是朝夕忧虑。

(美国伊朗矛盾不断)


敌人就在门口,伊朗人难道要坐视不管?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时至今日,伊朗在波斯湾地区的军事实力,仍然可以用“不容小觑”来形容。

倘若于高空俯瞰伊朗全境,那么就会发现,位于霍尔木兹海峡正北方的阿巴斯港正是伊朗五大海军基地之一,其军事打击范围已能够覆盖到卡塔尔境内。

但这样做的后果却是接连不断的恶性循环。

为了制衡军力日增的伊朗,美国不断地强化军事威慑,甚至部署了双航母编队,反而更加剧了美伊两国对峙的烈度,导致波斯湾海域暗流涌动,安全事故频发,一些路过的“无辜者”反倒成为了枪下亡魂。

阿联酋油轮遇袭;沙特石油平台遭空袭……越来越多的路人成为了美伊交锋的受害者。

美国军情部门认定,伊朗是这一系列活动的“幕后黑手”,而伊朗自然是全盘否认。

由于全民反美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愤怒不已的伊朗人甚至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攻占美国大使馆庆祝大会”,以纪念美伊断交,如此作态,“头号反美大国”的名号岂是浪得虚名?

(中东多国曾支持伊朗)


但是,和美国断交的不止一个,伊朗这个“头号反美大国”更有其独到之处,随着波斯湾的安全局势支离破碎,美伊之间的军事对抗不仅持续加剧,还有向区域外蔓延的趋势。

一直以来,伊拉克就是美伊博弈的焦点,双方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随着“伊斯兰国”的覆灭,两国矛盾开始放大,甚至兵戎相见。伊拉克已经成为了美伊博弈的第二战场。

2019年12月,美军在伊拉克的一处军事基地遭受打击,1名美军承包商身亡;

一个月后,伊朗“圣城旅”司令苏莱曼尼遇袭身亡,举世震惊,伊朗人声泪俱下,誓要拉美国人陪葬。

可见,伊朗不仅仅是在国内反美,还在国外高举“反美”大旗,当着“反美”急先锋的角色。

而美国为何一直不曾像是蹂躏伊拉克一般出兵伊朗呢?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伊朗核问题”。

这一问题是美伊对抗在“核领域”的延伸,这是冷战后,一个伊斯兰国家与一个超级大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对峙。

(原油)


自2002年8月以来,伊朗核危机多次爆发。

伊核谈判成为美伊博弈的“拉锯战”。矛盾焦点是伊朗要和平发展核技术,美国则要求前者完全弃核。

双方立场强硬,互不让步。伊朗核问题因此搁置多年,悬而未决。

伊核谈判的“一波三折”折射出美伊“核立场”的尖锐对立。

伊朗不会轻易放弃核技术,尤其是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美国则认定伊朗以和平目的为幌子,掩藏发展核武器的真实目的, 要求伊朗完全弃核。

双方之间的矛盾,与血海深仇几乎无异。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伊朗人产生了无法比拟的优越感:

“伊朗人民有他们看世界的独特方式和哲学,他们认为自己是超级大国,他们是在数千年的背景下这样看世界。”

(伊朗人民举行反美游行)


因而即使伊朗多年来一直承受强大的外部压力,而内部始终凝聚有强大的向心力。

哈梅内伊就曾讲道:

“伊朗伊斯兰体制之所以强大,其特点之一就是面对霸权主义势力的威胁所体现出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不移的精神。侵略者为了恫吓各民族和政府以及保障其非法利益而采取的伎俩之一就是威胁和耀武扬威。假设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人民畏惧霸权主义势力,并向他们妥协,那么现如今的伊朗将一无所有。”

由此观之,美伊之间,注定是一对难解难分的对手。

与美伊相异的,中国和伊朗,则很久以来,就是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伊朗与中国的关系并非是靠着外界的压力才促成的。伊朗对于中国,有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伊朗拥有着中国所需的丰厚能源。

二、石油伙伴:中伊的“生命线”

20世纪中期,巨额的石油收入使伊朗迅速由传统农业国蜕变为现代化强国,国力迅速提升。

时至今日,石油产业已成为伊朗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巍然屹立的经济支柱。而这则得益于伊朗得天独厚的能源禀赋。

伊朗南与波斯湾相接,而波斯湾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是世界石油储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地区。

目前在波斯湾盆地勘探出的超大型油气田,占世界大型油田总量的25%。伊朗现已发现的油气田主要位于波斯湾的扎格罗斯盆地,集中有75%的油气田。

波斯湾海域的霍尔木兹海峡更是世界闻名的“石油海峡”,伊朗就扼守在海峡北侧。

因此伊朗不仅拥有丰富的波斯湾石油,还掌握着霍尔木兹海峡的通行控制权。

纵观其他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虽然石油资源丰富,但是天然气储量却远低于伊朗;

俄罗斯和卡塔尔虽然也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油气资源的总和,以及与向外界可持续供应的潜力没有伊朗大。

可以说,伊朗是世界上仅有的同时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国家之一,是名副其实的能源大国。

而伊朗人看不上的这些资源财富,却是中国最急缺的。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一大原油进口国,而中东地区正是中国的重要进口地。

2019年,我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为451万桶每日,占原油进口总量的44.4%。

但是自2016年底以来,以沙特阿拉伯为主要成员的 OPEC 组织实施减产行动,中东人开始不太愿意向外供给原油。

中东原油对外供给不足,对于我国显然是一大冲击,尤其是美国对中国战略态度的转变,很难保证以沙特为首的中东产油国不会限制中国的进口。

在这样危急的局势面前,与沙特、美国不对眼的伊朗自然不会受到禁令的影响,而伊朗也就成为了中国危急时刻的“油朋友”。

其实自1983年开始,伊朗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原油贸易伙伴。此后双方一路合作。仅在2017年,我国累计从伊朗进口原油就超过了3100万吨。

尽管受美国制裁的影响,导致原油出口大幅减少,但伊朗丝毫不惧,仍把中国视作相当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

而且,与中国签订能源大单之后,伊朗进一步压低了油价。

目前,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70%以上。国际油价的起伏直接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成本的高低。

受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影响,世界石油市场的原油供应不断增加,全球原油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国际油价下跌态势明显。

伊朗由于出口受阻,目前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甚微。但与中国签订能源大单后的伊朗急于将资源变现,以摆脱国内经济发展滞缓和外汇储备不足的困境。

这就能够进一步压低国际油价,降低我国的进口成本。

对于我国而言,可谓是益处多多。

但是,伊朗的重要作用远不止于此。

作为位于“心脏地带”的大国,伊朗对于巩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威信,打造中国“西部防线”有着非凡的意义。

三、“心脏地带”的伊朗:大国的宿命?

单从地形上来看,伊朗更符合盆地的地形特征——四面都是山地,中间为广阔的低地。

伊朗地形的封闭性很好地保护了波斯人的安全,使他们历尽外族入侵却依旧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然而,伊朗高原又不是完全封闭的。它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恰好留有四个出口,这四个出口可以便利地进入西亚、中亚、南亚和印度洋。

伊朗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

麦金德对伊朗的地缘位置给予过充分关注,将其界定为“心脏地带”:

“欧亚大陆上那一片广大的船舶不能到达、但在古代却任凭骑马牧民纵横驰骋,而今天又将布满铁路的地区,不是世界政治的一个枢纽区域吗?”

(伊朗位置示意图)


斯皮克曼同样对伊朗身处边缘地带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于是便出现了那句流传至今的名言:

“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着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掌握着世界的命运。”

如果说麦金德和斯皮克曼仅仅是对地理位置进行了战略意义上的肯定,那么布热津斯基则反复强调伊朗在整个全球大棋局中的位置。

布热津斯基将伊朗定义为“地缘战略棋手”和“地缘政治支轴”,伊朗在欧亚大陆这个伟大棋赛的棋盘上的角色,是决定中美等大国最后命运的关键性因素。

如此重要的伊朗,中国自然会颇为上心。

在一种观点中,伊朗正是处于中国“西大门”的位置,伊朗正是在中国西部钳制美国的关键存在。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与伊朗的对立成为中东地区的核心矛盾,伊朗虽然陷入较为孤立的局面,但是在中东地区一直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

(伊朗地形图)


目前,伊朗积极介入黎巴嫩、叙利亚的纷争,对沙特、科威特的什叶派人群具有一定的宗教影响力。

可以说,伊朗既能掀起天翻地覆的大变局,也能在中东稳定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中东的政治格局中,伊朗是唯一敢向美国说不的国家。否则,美国就会无所顾忌,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处理中东问题,进而一步步从陆地上的西部迫近中国。

伊朗的存在,正是巩固中国西部安全的重要存在。

而同时,中国与伊朗历来友好,既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也不存在现实利益冲突,是天然的合作伙伴。

受制于美国的压力,中国与伊朗的关系一直未能发挥应有潜力。

但随着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伊关系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在“向东看”的政策下,伊朗将中国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不断增强与中国的政治互信,加强地区事务合作。

2019年,中国领导人在会见拉里贾尼时表示:

“无论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化,中方同伊朗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在新形势下,中伊要进一步深化战略互信,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

可见,中伊的合作之路,充满着光明的前景。

结语:

坐拥独特的地理位置,伊朗历来都是大国争锋的焦点。

在与美国的关系破裂之后,伊朗彻底向西方世界说了再见,并和东方世界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

新世纪伊朗核问题出现后,美伊关系更是剑拔弩张,动辄战争相向,海湾和中东局势因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中东地区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长期受到影响,就连中国这样的域外大国也受到冲击。

这样的局面出现时日已久,短期内也很难化解。这便是所谓的“伊朗困局”。

但与美伊关系早已破碎相悖的是,中伊一直都是良好的合作伙伴。

从2016年开始,伊朗人就希望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

对于中国而言,此举可以加强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对于伊朗而言,不用美元就可以避免美国制裁的风险,对于双方可谓是一举两得。

最终于2021年3月,中伊签订协议,达成了在石油交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共识。中伊关系再踏上了新台阶。

由此观之,作为“头号反美大国”,伊朗之重要,是中国必不可轻视的存在。

参考资料:

田文林.伊朗在疫情与制裁的夹缝中彰显韧性[J].人民论坛,2020(10):40-43.

王林聪.当前中东局势新变化及其影响[J].人民论坛,2020(08):110-115.

秦天.美国与伊朗在波斯湾地区的安全博弈及其新进展[J].国际研究参考,2020(06):1-9.

孙立昕.特朗普政府对伊朗政策及美伊战略博弈前景[J].当代世界,2019(10):44-51.

卫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创新[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0):70-7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伊朗   波斯湾   中东地区   中国   大国   伊朗人   中东   美国   原油   头号   石油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