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今探古旅行记(东行记)(18)

九、游江苏镇江焦山

焦山在江苏镇江市东北长江中,与南岸象山对峙。山高150米,周约2000米,因东汉陕中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陕中县这北魏置,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北周废。考疑焦光为焦先之误。焦先三国魏河东(汉时指山西西南部)人,字孝然。东汉灵帝刘宏中平(184——189)末,时称“白波贼”起,焦先避波乱,东客扬州(江苏扬州市);献帝刘协建安(196——219)初,还留陕界;关中(陕西长安为中心地区)乱,先窜于河渚间,食革饮水,无衣履,然其行不践邪径,饿不苟食,寒不苟衣,结草为裳,科头徒跣,每出见妇人则隐翳,须去乃出,自作一瓜牛庐,净埽其中,营木为床,布草褥其上,至天寒时,杨火以自炙,呻吟独语,饿则出为人客作,饱食而已,不取其直。曹魏齐王曹芳嘉平(249——254)中,太守贾穆初之官,故过其庐,先见穆再拜。穆与语不应,与食不食。后岁余,先病亡,年89。

焦山满山苍松翠竹,宛如碧玉浮江,故又名浮玉山。山东北有二小山雄峙,名松寥山,古人称为海门。焦山如中流砥柱耸立滚滚白浪之中,气势雄伟,自古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山中有六朝柏、宋槐、明银杏等珍贵古树。银杏系南宋孝宗赵眘淳熙(1174——1189)年间所植,树干中空,已有800余年历史。又一银杏明成祖朱棣永乐(1403——1424)植,也有500余年,胸围350厘米。一称枫杨者,明神宗朱翊钧万历(1573——1620)植,大约400余年,因患树疾长成畸形。一宋槐至今已770余年。

宝墨轩碑刻乃焦山著名历史文物,搜集自六朝至明清碑刻260多方。瘗鹤铭、魏法师碑、澄鉴堂法帖是其中著名珍品。

西山摩崖题名石刻,有唐宋以来200多名人题刻,其中米芾、陆游等题名最引人注目,尤以苏轼诗刻、陆游碑文更为显著。

陆游字务观,宋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早有文名,以荫补登仕朗。其父陆宰字元钧,官朝诸大夫、直袐阁;南宋高宗赵构绍兴(1131——1162)间建袐阁,求天下遗书,首命绍兴府陆宰家书来上,凡万三千卷有奇;著有《春秋后传补遗》。其祖父陆佃字农师,居贫苦学,映月读书,尝受经王安石,而不以新法为是。擢神宗赵顼熙宁甲科,补国子监直讲。安石以佃不附已,专付之经术,不复咨以政;徽宗赵佶时为尚书右丞,每欲参用哲宗赵煦元祐(1086——1093)人才,谗者遂诋佃名在党籍,罢知毫州(今安徽毫县)卒。佃长于礼家名数之说,有著《埤雅》《礼象》《春秋后传》《鹖冠子注》《陶山集》等。

陆游举试荐送屡前列,为秦桧所嫉;桧死,始为宁德(福建宁德县)主簿;孝宗赵眘称其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除枢密院编修;后知夔(今四川奉节县)严(四川西昌县)二州,皆有建白。游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以宝章阁待制致仕隐退。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卒年85;尝爱蜀道风土,题其生平所写诗曰《剑南诗稿》。其诗清新刻露而出以圆润,能自辟一宗。故宋以后诗有剑南一派;又有《入蜀记》《南唐书》《天彭牡丹谱》《老学庵笔记》《渭南文集》《放翁词》。

《入蜀记》书中颂焦山,陆游题名石刻称40岁在此做通判。

其碑文载陆务观、何德器、张玉仲、韩无咎、隆兴帅闰月二十九日踏雪观瘗鹤铭,置酒上方,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船在烟霭间,慨然尽醉,薄晚泛舟自甘露寺以归。明 年十一月壬午圜禅师刻之石务观书。

其中,韩无咎名元吉,令支(今河北迁安县西)人,南宋高宗赵构绍兴(1131——1162)间历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主簿,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令,迁守建州(即建瓯县),大兴学校,累官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封颖川郡公,自号南涧翁,归老于上饶(今江西上饶市西北天津桥)。著有《桐阴旧话》《南涧甲乙稿》《焦尾集》。

焦山上有一尼姑庵,进门墙上可见天水湖缵宗书写:“海不扬波”四巨字。胡缵宗字可泉,一字世甫,自号鸟鼠山人,明秦安(今甘肃秦安县)人,明武宗朱厚照正德(1506——1521)进士,由检讨出为嘉定(今四川乐山县)判官,历官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改河南,俱有政绩;时世宗朱厚熜喜告讦,缵宗为仇所陷,革职归,筑室著书,有《辛巳集》《丙辰集》《鸟鼠山人小集》《春秋本义》《愿学编》《近取编》等。焦山有定慧寺,原名普济庵,始建于东汉献帝刘协兴平元年(194)。

唐玄奘法师弟子法宝、东山重建大雄宝殿;宋改称普济禅院,南宋理宗赵昀景定(1260——1264)又重建大殿。

元易名焦山寺,毁于兵火;明宣宗朱瞻基宣德(1426——1435)年间重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修大殿,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圣祖玄烨南巡赐名定慧寺。清宣宗旻宁道光三十年(1850)又修。其建筑宏伟,前有天王殿有大雄宝殿,后有藏经楼,还有斋堂,大寮、念佛堂、方丈室等。解放后,几经维修,仍保持明代建筑风格,成为江南佛教胜地之一。

焦山顶端有吸江楼。楼上四面开窗,临窗远眺,长江浩瀚,尽入眼底,江涛激浪似与游人呼吸相应和,故有此名。又是观赏日出之处,下有华严阁、观澜阁、百寿亭,壮观楼等名胜。下面又有焦山抗英炮台遗址,在焦山东麓。

时鸦片战争发生后,1842年7月15日,英军舰“弗莱吉森号”向焦山窥视,遭清廷所设焦山和东码头炮台守军轰击。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建焦山和象山炮台,至咸丰三年(1853)被太平军摧毁。同治十三年(1874),清在焦山新设炮台8座,象山11座,至光绪六年(1880)又改建为明台,并在山顶坛建明台1座。炮堡呈椭圆形,最长为77米,最宽处55米,共有8个,以条石为基,三合土分层浇灌。

焦山碑刻存有南朝、唐宋元明一批碑刻共263石,一类艺术品,有南朝瘗鹤铭,宋绍圣畜狸说碑,米芾书城市山林横额,宋刻瘗鹤铭,明翻刻开皇兰亭碑,明翻刻元赵孟頫画苏东坡像并书前赤壁赋石刻,清成亲王书归云来辞碑,清汪延麟重摹颜真卿书东方朔画赞碑等。二类文苑品,有宋佚名苏东坡游招隐寺唱和诗碑,宋冯福多题鹤林诗碑,南宋王埜游鹤林寺用唐人韵二绝碑,明杨继盛与唐荆川游焦山诗碑,还有清代上石的澄鉴堂法帖四十三石,有苏轼、米芾、鲜于枢等数十人题诗石刻。三类叙事,有唐魏法师碑、宋使府蠲免大港镇税帖碑,元镇江路学复田记碑,明镇江府学对山碑,清重浚丹徒县城河记碑,清陶澍立印心石屋碑,内有杭州、南京、扬州、苏州等地名胜线刻图。

当天上午,镇江下雪,后晴。这里早上人们练武者众,又多为提篮买菜的,下雪打雨伞。此地喜吃面条,包子亦多,未见豆浆油条。市民从街道上的圆口井内打水饮用,井深身许。我则乘雪游金山寺后到天下第一泉,于伯力公园。此公园是纪念辛亥革命一志士而设,未开门。步行北固山公园,有甘露寺,再步行云焦山公园,乘车2站路5分钱,还有河溪公园已不足游矣。

从焦山公园出来已下午5点,过轮渡再乘车,1角钱达大市口,后步行到七号码头,买2个贱价苹果0.4元一斤。晚上6点20分乘船云扬州,后乘车在市内找住处,睡店走廊0.8元一夜,但干净尚舒服。晚饭吃两碗混沌充饥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米芾   炮台   象山   诗碑   镇江   碑刻   石刻   南宋   余年   公园   旅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