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

我的家乡是位于河南的一个省直管县市,尽管是什么所谓的直管,但是我们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感受到有什么特殊的待遇。城区的面积用脚步就可以丈量,属实不大,体力好的人可以用步行轻轻松松的绕城一圈。这个小县城里面可供人游乐休闲的地方更屈指可数—中大街、煤山公园、剧院,这三个应该就是我父母那个时代城内仅有的几个可以去“逛”的地方,幸好城外有许多山水风景可以弥补城内的缺失。但在那个年代大部分人想要去城外的地方去玩,只能徒步好点的话就骑个自行车。到了我小时候依旧是这种情况,只不过有了公共交通可以更方便些。

我的出生让一直悬着一颗心的父母终于踏实下来,之前就已经找医生用B超看了好几回,都说是个女孩。由于已经有了一个女孩,所以父母得知还是女孩时显得很失望,他们也想好如何应对我这个“女孩”。那个时代听他们说双职工只能生一个孩子什么的,所以父母就找了一个这样的家庭准备把我送给他们,是真正的不收取钱,对方有心带些礼品就可以了。现在父母提起来,开玩笑地说:你要真是个女孩,送给人家的话会比在咱家过得好,人家夫妻俩可都是职工啊。

是啊,现在回想起来父母一路摸爬滚打把我们这俩孩子带大着实不易。父亲是兄弟里面排行最小的,前面共有五个哥哥,由于年龄差的过大所以就造成了大哥家的大儿子和我父亲相差的岁数也不是很大。到我父亲结婚时,经历了前面五个儿子谈婚论嫁,爷爷所积攒的家底已经入不敷出,能把我父亲这个婚给结了已经是很好的了,所以结婚成家后他们小两口很难受到来自爷爷奶奶的帮助。母亲这边的家庭就好了很多,母亲的父母都是吃国家饭的,一个是村里的妇女主任一个是村里小学的校长。母亲打小就备受宠爱,即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给予她很多同龄人难以得到的衣食住行。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母亲受到的宠爱亦或是溺爱——这个故事母亲和外公都曾说过,我们那里当时有个食品厂生产物资供给本地人使用,大人有时就买些本地生产的饼干给小孩吃,那个年代饼干可不是能天天吃的。所以小孩们很乐意大人的这种奖励方式,但我的母亲唯独例外,她嫌本地生产的饼干难吃,硬、没有甜味等。对待这种行为大人往往就是饿你三天看你还嫌弃这嫌弃那不,外公心疼母亲舍不得这样做,于是就骑上自行车去洛阳给母亲买饼干。每去一回洛阳就要记得办这件事儿,母亲自己也说是吃洛阳饼干长大的,而母亲的同龄人都是吃本地产的饼干,他们的父母也不会惯着他们挑三拣四。

那为什么这样“养尊处优”的母亲会嫁给当时一穷二白家里还有一大堆人的父亲呢?不错,母亲的父母虽然是公职人员但都是村里面的,父亲虽然比不上母亲家里所带来的各种享受,父亲的家却是在城里的。现在想想也觉得可笑,就那么点儿的一个小县城,城里的和村里的还分得那么清楚那么认真。所以母亲的父母觉得母亲虽说嫁了个穷小子,但这个穷小子是城里的穷小子,依然还是要比嫁到村里强。

就这样父亲凭着“城里人”这个称号取到来自村里的“小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父母   洛阳   村里   饼干   城里   大人   小子   父亲   母亲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