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追日,中国航天筑梦苍穹

嘉宾对话现场。 叶源昊 摄

对话嘉宾

柏林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主要负责我国空间站地面研制以及空间站目前正在开展的在轨建造工作

彭 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

李振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天问一号探测系统副指挥,曾参与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以及我国第一个月球月面着陆器嫦娥三号的研制工作

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5,4,3,2,1,点火!”随着这熟悉的口令,中国航天开启了一个又一个逐梦宇宙的旅程,也一次次刷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高度。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中指出:“9年来,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航天领域追求卓越,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

这十年是我国航天领域突飞猛进的十年,中国航天一次次飞天逐梦,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问:作为当事人,你们怎么概括中国航天走过的这十年,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柏林厚:我觉得这十年是我国航天领域突飞猛进的十年。得益于党的坚强领导,我们完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也通过十年的积淀,积累了一批青年人才。

问:你们如何理解航天梦?

李振才:航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航天一次次飞天逐梦,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了一份力量。

彭兢:我觉得航天梦是我们这十年能够不断取得发展进步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做好后续工作的重要动力。

问:您觉得中国的航天事业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和成就,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彭兢:我觉得是我们的新型举国体制决定的。同样是探月,在2004年我们国家探月工程立项实施,确定要实施“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的时候,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在内的许多国家也都先后宣布要实施探月,目标其实也差不多。但实际上在2020年嫦娥五号取得成功以后,有一家媒体做了一个报道,说当时定下的目标只有中国兑现了。

柏林厚:首先是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一直都是沿着这个方向在走。同时,我们能够自力更生,实现核心技术攻关,自己掌握了建造空间站所用的关键技术。最后是我们通过前期的任务培养了一批人才。

我国载人航天的研制团队总能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扬特别的精神,出色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问: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飞行任务大厅的墙上写着四个“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您怎么理解这四个“特别”?

柏林厚:四个“特别”其实是我们通常所指的载人航天精神。我个人理解,它是对“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精神的一种发扬光大。它的重点在“特别”两个字,反映出我们整个载人航天的研制团队,总能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扬特别的精神,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比如这两年,我们克服了疫情的影响,也克服了国外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在去年天和核心舱发射之前,我们的试验团队提出了一个口号,叫作“天和献百年,一站定苍穹”。我觉得这个口号也反映了我们整个载人航天研究团队对国家的使命担当。

问: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空间站?

柏林厚: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为了促进我们国家科技的发展,第二个方面就是为了促进人类的进步。

建造我们自己的空间站,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一个引领性工程,会带动空间科学,还有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同时,它会辐射拉动很多领域的创新,比如说生物、医学、材料,能产生很大的效益。

第二方面,因为我们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要发展,最终要向太空进军,而空间站是我们进入太空的一个驿站。所以,我国建设空间站,其实是为人类和平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做出了贡献。

问:随着这些年中国航天的发射密度越来越大,你们的工作好像也没有原来那么神秘。慢慢地,大家觉得,航天员其实是个职业。三位同意这个说法吗?

柏林厚:过去的发射密度确实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比如说,去年,我们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发射了五艘载人航天器,这个密度是相当高的。同时我们航天员在太空中驻留的时间也由原来的几天慢慢增加到了现在的半年。

此外,航天员也逐渐向一种职业变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现在我们整个载人航天工程是越来越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比如,我们在天和核心舱里做了太空课堂,由王亚平航天员作为老师,给大家讲述太空中的生活和一些科普知识,这都拉近了公众和我们在轨空间站的距离。

我觉得航天员以后会慢慢发展为一种职业,但毕竟载人航天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要想成为航天员,还必须得具备勇于献身、爱国报国的精神。

嫦娥五号是我国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复杂的航天系统

问:习近平总书记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中提到:“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您怎么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这两个“最”?

彭兢:先说最复杂的航天器。通常一般的航天任务就是一到两个航天器或者是舱段。嫦娥五号从下往上分别包括了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个部分。轨道器上还有两个可以分离的舱段,分别是支撑舱和对接舱,这样加起来就有六个舱段,比此前“鹊桥”那个任务的三个舱段多出了一倍。

不光是舱段多,嫦娥五号在飞行过程中,从地球到月球,再从月球返回,要经历十一个飞行阶段,从发射到地月转移、环月、着陆,月面的采样、起飞、交会对接、月地转移,最后再到返回地球再入大气层等。这十一个阶段里,前面说到的六个舱段和一些设备要经历七次分离,有119个火工炸药的解锁装置要工作,更何况在研制过程中,还用到了十几万个元器件。这样一个系统,当年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最复杂的航天系统。

第二方面来讲,这个技术跨度最大。这样的一个任务有太多中国航天以前没有实现过的东西,比如,用钻取和表取两种无人的采样装置,获取超过一公斤的样品;还有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实现过。

2019年年底,《自然》杂志网站发布了2020年科学领域值得期待的大事件,其中就有嫦娥五号的月表采样返回任务。这正是源于嫦娥五号任务不仅是中国航天的首次,也是世界航天的首次,技术跨度非常大。同时,这些技术又关系到中国航天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贺电中才特别强调这两个“最”。

问:嫦娥五号的发射和研制时间正好赶上新冠疫情比较严重的那段时间,疫情对你们有影响吗?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彭兢:有一定的影响。当年,国外有很多航天任务都因为疫情被耽搁了,但我们国家的重大航天任务都没有被耽误,我觉得这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以及各部门、各方面的协同配合。没有这些,我们是不可能在2020年顺利地完成嫦娥五号登月这项任务的。

与其他国家同场竞技,我们有条不紊一步一个脚印做好自己的工作,确保火星探测取得圆满成功

问: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来贺电:“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当时,你们收到这个贺电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李振才:这封贺电是对全体参研参试单位的一个极大肯定,也是对全体项目团队人员的一个极大肯定,大家都非常振奋。

这份肯定也给我们后续工作带来更大动力,让我们整个团队坚定信心,一定要圆满完成以后的任务。

问:据我了解,在同样一个发射窗口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不光是我们,还有美国、阿联酋等。同场竞技,我想这个压力和自己单独发射是不一样的,你们当时是怎么克服这种压力的?

李振才:压力必然是有的,但是我们有条不紊地一步一个脚印做好自己的工作,所以才确保了后面的捕获、着陆跟巡视的成功。

因为我们在实施任务之前做了大量测试。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针对火星做的专项试验,分系统级以上的达500多项,这是突破了当时嫦娥三号做的专项实验量。因为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我们对自己做的工作是有数的,是有信心的。

网友提问

美国NASA前局长评价中国航天:“最令人感到可怕的并不是它的成绩,而是拥有一大批年轻人。”我们如何看待这个评价?

柏林厚:就拿载人航天来说,整个研制团队确实有很多年轻人,“90后”“95后”,乃至“00后”也开始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都非常吃苦耐劳。有了这批年轻人,我们的载人航天事业可以说是后继有人,一定会越来越好。

李振才:就拿火星探测来说,除了技术创新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带出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现在已经充实到后面的任务中,成为主力军。

彭兢:我自己就是从30多岁开始干到现在的,所以我对此深有体会。因为深空探测面对的都是一些未知的因素,年轻人的加入会带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还有年轻人特有的朝气。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流程编辑:tf00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嫦娥   天和   中国航天   火星   贺电   航天员   空间站   苍穹   中国   航天   团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