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女生让人印象深刻的“文明新装”

1919年5月4日在中国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事件,影响深远。在这次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这一历史事件当时的场景在运动后的中国的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而英姿飒爽的青年女学生的衣着更是让无数国人印象深刻。

她们的衣着穿戴是上衣下裙,上装衣衫或白或蓝或灰色,下裙则是黑裙。这种衣服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呢?


民国初年,妇女服装依然保持着上衣下裙的式样,当时的政府也规定女子礼服为上袄下裙。后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妇女们领悟到“曲线美”的魅力,把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的旗袍融入西方元素加以改良,成为了当时的流行服装。

当时的女性服装,除了旗袍外,流行的就是前面讲的上衣下裙的五四学生装了。

这款服装看上去既简单大方又文雅可爱,它在当时有个很时髦的称呼,叫“文明新装”。


从上面这张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走在游行队伍最前列中间的有一位青年女学生,她留着齐耳短发,上衣着蓝衫,下裙是黑裙,白袜,黑鞋,左手执报,右手握拳振臂高喊,看上去是如此干练英姿飒爽却又不失年轻女性的青春魅力。看着这种场景,直让人为她担心:千万别受到军警的殴打,她真的很勇敢!

20世纪初,在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与席卷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两种思潮的交替影响下,中国女学生在服装流行中掀起了一股“文明新装”风。


民国初年,在留日女学生中和中国本土的教会女生间率先流行起来。

它的雏形上衣多为腰身窄小的大襟衫袄,衣长不过臀,袖短及肘或是喇叭形的露腕7分袖,衣摆多为圆弧形,略有纹饰;与这种上衣相配的裙子,一开始是黑色长裙,裙长到脚踝,后来裙长缩到小腿上部。北伐后,才基本定型为我们现在在影视作品里常见的那种民国学生装。


这种简单、大方、朴素的衣着成为了20世纪一二十年代最时尚的女性形象。

衣着文明新装的青年女学生,头上不佩戴耳环发簪等头饰,手上不戴戒指,上身穿着扣子在右肩下的衣衫,下面穿着没有花纹的黑色长裙。这种装束由北京、上海两地的女学生最先倡导,之后蔓延到知识界女性,不久连许多家庭妇女也脱下了鲜艳的衣裳,换成了这一身的朴素衣着。


到了五四时期,白色运动帽、宽大短袖的白布衫,过膝黑色长裙成了全国各地女学生的标准装扮,不少的学校还将它定为女生校服,所以这种“文明新装”也被称为“文明学生装”。当然,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衣着这种衣服的女生大都不戴帽子。


每当看到有关五四运动的历史书籍和文艺作品,总会想起五四运动的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的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五四运动游行时男生衣着中山装、女生衣着“文明新装”相互挽着臂膀,挺起脊梁,坚定、勇敢地走在街头的形象,永远地定格在了中国人民的记忆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新装   女生   青年   学生装   长裙   衣着   中国   上衣   深刻   印象   时期   女性   服装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