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叶挺飞机遇难,周总理坚信是阴谋,50年后一老汉交代:我干的

2006年,一则突如其来的报导在台湾省引起轩然大波,而后又被加急传向大陆。

当日,叶挺长子叶正大照例翻开报纸,可忽然,报纸头版上加黑加大的标题却令他虎躯一震,叶正大赶忙顺着导读向下看去,几乎要将脸贴在报纸上,甚至舍不得漏过一个标点符号。

读完报导后,叶正大恨不得插上翅膀直接飞往中国台湾,将事情的真相原原本本地了解清楚。


原来,这篇报导的主人公自一个名为杜吉堂的国民党退休特务,如今他已经病入膏肓即将不久于人世。

临死之际,他召来媒体,说出了当年“四八空难”的真相,而这一真相直接关系到叶挺、王若飞等人遭遇“四八空难”的全过程。

“四八空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杜吉堂在其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四八空难,英雄陨落

1946年4月上旬,飞虎队队员兰奇上尉奉命执行一项特殊任务——驾驶C-47送叶挺将军一行人回到延安。

叶挺的名号对于兰奇上尉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他所率领的部队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大显身手,是中共的常胜将军。


叶挺

可惜的是,如此一位战功赫赫的爱国将领,自皖南事变后被蒋介石扣押五年之久,蹉跎了人生中宝贵的年华。

虽然作为美国人政治立场不同,但不妨碍兰奇上尉仰慕这位带有一定悲剧色彩的传奇英雄,于是他欣然接下这项任务。

4月8日上午,兰奇驾驶C-47准点飞离重庆,按照既定路线,C-47需要先抵达西安进行加油修整,随后再飞往延安。

这天天空恰好下起了小雨,牛毛粗细的雨丝静静地落下,仿佛礼炮打出后的彩丝,庆祝叶挺归来。


凭借多年的驾驶经验,兰奇深知正常情况下雨天不宜航行,好在雨势不大,将就着飞应该不会出大问题。

饶是如此,兰奇还是在驾驶过程中察觉出些许异样,总感觉表盘和实际情况有些偏差,不过没有具体的数据,所以兰奇并没有过多留意。

所以当C-47到达西安修整结束后,兰奇没有耽搁太多时间,便继续往延安方向飞去。

但此时天气突然变得更加恶劣,不仅挂起大风,甚至还开始下冰雹。

或许是极端天气的作用,兰奇发现C-47的导航系统率先失灵,整架飞机处于迷航状态,全凭他的个人感觉前进。

原本,从西安飞往延安是直直向北飞,如今却因导航问题导致航线偏转,飞往东北方向,来到黄河以东的黑茶山一带,并就此失去踪影。

而在另一边,延安方面对这一情况一无所知。


早在下午一时许,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人纷纷来到达东关机场迎接,延安的百姓们得到消息,同样于此汇聚,准备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幕。

可是,直到下午3.4点钟,在此等候的人们,连飞机的影子都没看着,这已经远远超过了飞机应该抵达的时间。

起初,大家以为因恶劣天气或是飞机故障等原因,飞机返航西安或者迫降其他机场。

于是主席与群众们便陆续离开延安机场,等候前方消息传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前方却毫无音讯,焦虑的情绪在人们心中蔓延。

直到下午5时,西安方面向延安反映,飞机并未返航。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安的思绪如同冬日积雪般越来越厚,压得每个人都喘不过气。


按理来说,以那架飞机的储油量,现在绝对不可能还停留空中,只有两种可能,降落在其他机场或是失事……

很显然,如果降落在其他机场,现在那边肯定已经传来电报汇报情况,可如今各方都杳无音讯,恐怕凶多吉少。

4月11日,噩耗还是传来。

叶挺等人乘坐的飞机经过山西兴县时,由于飞行高度过低,飞机迎面撞上海拔2000米的黑茶山,整架飞机被拦腰这段。

巨大的爆炸声响彻苍穹,叶挺在内的13名民族英雄以及4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身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周恩来在收到消息的那一瞬间,悲凉的情绪从心底缓慢地扩散,如同化学实验中的扩散效应,他颤抖着手将那张仅写着寥寥几行铅字的电报反复查看,好像是想从中找出破绽,验明真伪。

不知过去多久,他无奈地接受了这个事实,霎那间泪如泉涌,哀悼着这位自南昌起义起便一同奋战的至交好友。

皖南事变

作为新四军统帅,叶挺之所以没有待在军中,而且还被老蒋软禁五年之久,其真实原因还得追溯到 1941年的皖南事变。

1941年前后,国民党内部掀起反共热潮。

所谓反共热潮,实际上是日军利用我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使出的一招离间计。

起初,日军在掀起全面侵华战争前,曾放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


可光一个淞沪会战,日军就被堵在上海足足三个月,16个常备师团折进去9个,在后续推进里,由于中国战略纵深极大,日军难以避免地落入中国战场的泥潭中,寸步难行。

既然武力进攻进展缓慢,日军便想出“以华治华”的手段,利用国共两党之间积累数十年的矛盾进行挑拨离间。

几次大会战后,国军可谓是伤筋动骨,这使得本就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开始动摇,此时又受到日本人蛊惑,思想逐渐发生转变。

经过国民党内部会议,最终蒋介石确立了“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反共热潮由此而来。


蒋介石

1941年9月起,蒋介石便以中国战区总司令的名义,将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开始向北赶,表面上是为了协调抗战,实际上意在激怒我党,迫使我党与之开战。

对于蒋介石的阴谋,我党领导人自然心知肚明,可毕竟大敌当前,中国人不能自乱阵脚,所以新四军、八路军只好被迫北迁。

蒋介石一方看我党如此配合,有种拳头打进棉花里的感觉,于是,他变本加厉,发布军令:要求长江以南的新四军于12月31日前开到长江以北地区;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941年1月30日前开到黄河以北地区。

而暗地里,蒋介石密电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调兵在新四军北迁的必经之地埋伏,誓要将其消灭。


1941年1月7日,叶挺、项英率领麾下9000余战士来到茂林地区,而国军已在此埋伏8万余人守株待兔,通过埋伏打得新四军措手不及。

新四军只得一面仓促应战,另一面紧急致电老蒋,质问究竟是什么情况。

接到新四军方面的电报,老蒋的表演欲上来了。

他佯装无辜,假意安抚叶挺等人,称立刻向顾祝同询问实情,转过头又向顾祝同等人下令,让他们往死里打,一定要让茂林成为叶挺、项英甚至是新四军的葬身之地,用心险恶令人叹为观止。

激烈战斗中,项英不幸中弹牺牲,哪怕新四军的战士们英勇抵抗,但在面对十倍于己、武器装备精良的敌人时,也是无可奈何。

眼见战士们牺牲大半,叶挺无奈只好孤身赴险,来到敌108师师部谈判。


正所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但反动派一向是荤素不忌,直接将叶挺将军扣押送往重庆,而这一系列事件,正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此后的五年零两个月里,蒋介石每时每刻都在对叶挺进行威逼利诱,因为老蒋清楚,作为新四军军魂的叶挺倘若变节,对于中共来说如断一臂。

面对蒋介石的种种花招,叶挺始终不为所动。

从大革命时期起,他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他热爱这份信仰,并愿意为此付出生命。

如此意志坚定的革命者,又怎么会愿意与国民党狼狈为奸呢?

终于,在漫无止境的折磨中,叶挺等到曙光降临的那一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随之而来的便是国共重庆谈判。


在这场关乎中国未来走向的凶险谈判中,毛主席提出,要求释放叶挺在内的多名革命者。

老蒋起初是不答应的,但经过多番斡旋,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这一条件。

可叶挺万万没想到,熬过五年的牢狱之灾,真正的不幸却悄然降临,一代英雄殒命黑茶山,这是中国革命的损失,也是中国人民的损失!

藏在迷雾后的真相

事故发生后,我党立刻派人前往黑茶山调查现场。

根据案发当地的民兵队长张根儿描述,当天下午天气阴沉,他正领着队伍在黑茶山附近巡逻。

忽然,从远处传来轰鸣声,起初他还以为是天边打雷,雨势转大,可没想到,轰鸣声未曾停歇,且越来越逼近。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架飞机便以极低的高度从他头顶掠过,而后一头撞在海拔2000米的黑茶山上,爆炸声响彻云霄,巨大的火花在山腰出绽放,如同象征死亡的花朵。


4月9日,天刚蒙蒙亮,雨势也逐渐消退,民兵们在地方党组织的号召下上山仔细勘察失事现场。

飞机机身断裂处,散落着许多被火势烧焦,又被雨水冲得发白的文件和印章,其中依稀可以辨认出“中共重庆办事处证章”几个字,还有两枚印章,分别刻着“秦邦宪”(博古本名)、“黄齐生”。

两天后,消息传回延安,叶挺等人牺牲的消息才算坐实。

在民兵调查结束时,国民党晋绥军区的调查人员打着查出事故真相和料理后事的名义。匆忙来到现场接管一切。

他们对外给出的调查结果是,当时飞机遭遇极端天气,被迫调转方向回到西安,在飞行过程中,由于导航失灵,加之能见度极低,飞行员凭感觉驾驶,使得航行方向发生偏转,并在浓雾的影响一头撞上黑茶山。


对于这个结果,我党方面并不信服,认为其中存在诸多疑点。

况且,军统特务暗杀中共领导人和民主人士早有先例,比如1931年中共特科领导人顾顺章叛变后出卖了一大批领导人的下落,军统闻风而动进行逮捕。

当时蔡和森在两广一带组织工作,出于安全考虑,蔡和森来到国民党势力较为稀薄的香港召开会议。

万万没想到,为了逮捕蔡和森,国民党不惜与英国殖民者狼狈为奸,直接冲进香港租界拿人。

其实蔡和森已经收到风声,知道随时面临着被顾顺章指认的风险。但此次群众会议实在太过重要,蔡和森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态度,没有接受众人的劝说,毅然决然地走进会场。

结果可想而知,早已在会场守株待兔的军统特务见蔡和森一露面,便立刻将其逮捕并押送至广州。


为了让蔡和森供出同志,特务们无所不用其极。

他们将蔡和森四肢钉在墙上,割下他的耳朵,用刀剜出他的眼睛。可蔡和森仍旧不肯泄露半分,于是,残忍无道的特务就用凌迟的方式,将蔡和森割肉剖心至死。

血淋淋的教训犹在眼前,如今,叶挺等一干人又是以莫名其妙的方式牺牲,这怎能不让我党怀疑这是军统特务的手笔?

囿于当时正处于和平谈判的关键时期,倘若因飞机失事撕破脸皮,恐怕国民党会借机发难,直接发动战争。

万般无奈下,我党只好将这口气咽下。

尽管如此,我党并不打算将此事一笔带过,暗中对事故的经过进行还原与分析。


首先,空难发生当天,主席、朱德等人都在延安机场等候。当时山雾缭绕,细雨蒙蒙,大气能见度确实比较低。

下午2时左右,在场的人们都清楚地听到,天边传来一阵飞机引擎的轰鸣声。显然,当时C-47距离延安机场只有一步之遥,可是,这轰鸣声稍纵即逝,让人摸不着头脑。

倘若因天气原因折返,也应该是在中途折返,怎么可能放着近在咫尺的延安机场不落,非要调头回到西安?

仅这一点,就可以肯定国民党那边在说谎,但因为没有确凿证据,所以事故的真相只能潜藏在迷雾中,但许多人依旧对此事难以释怀,其中就包括叶挺的至交周总理。

1951年6月,在接见叶挺长子叶正大时,周总理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叶挺同志的牺牲必有蹊跷。”


这句话令叶正大耿耿于怀,父亲的死另有蹊跷?会是哪里出了问题?无数疑惑瞬间涌现在叶正大脑中。

作为莫斯科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叶正大决定亲自查询当年的资料,势必为家人的逝去讨个公道。

经过反复揣摩C-47的结构,叶正大发现,想要磁罗盘和高度表同时失灵,光凭当年的雨势和冰雹是绝对办不到的,除非有人在内部安装破坏装置。

可是,如今里空难已过去多年,飞机残骸也被国民党的人处理,自己上哪去寻找物证呢?叶正大只好将此事搁置。

真相大白

转眼间半个多世纪过去,沧海化作桑田,叶挺等人遇难的黑茶山修建起“四·八”烈士陵园,英雄的故事仍旧传颂。

2006年,台湾省某家媒体的一篇报导,将这桩尘封已久的往事摆回台面。

报导源于一名前军统特务的自述,他正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杜吉堂。

1946年4月,军统特务在空军的眼线收到情报,称有一批中共高层即将乘坐飞机飞往延安,请示是否要对此采取行动。


这一情报迅速被传回南京最高领导层,不用多说想必都能猜到,所谓最高领导自然就是蒋介石。

蒋介石寻思着,自己软磨硬泡了五年,你叶挺都不曾低头,如今获释便火急火燎要求重新加入中共,这不是在打他蒋介石的脸吗?

一贯小肚鸡肠的蒋介石不甘心就这么将叶挺放走,与其让中共重获一名大将,不如将其扼杀于摇篮中。

于是,蒋介石下令,让军统特务执行暗杀任务。

军统的头目直接找到中美特别合作所特工队队长杜吉堂,由他来全权策划。

当杜吉堂得知此次任务目标时,心底也忍不住一哆嗦,这恐怕是他职业生涯有史以来最有含金量的一次任务,必须慎重对待。


如何在数千米高空上神不知鬼不觉将目标除掉,还要做得干净利落不给人留下口舌,这是一个难题。

他找来部下一同商讨此事,其中一个对飞机结构颇有研究的特务提出,可以对飞机的导航动手脚,令其意外失事。

这个主意将杜吉堂说动,他们立刻找到调度科科长王平虎,查到叶挺等人即将乘坐的C-47运输机。

随后,他们派出懂得机修的特工伪装成机组人员,混入例行检查的队伍中。

在检修过程 中悄悄地在飞机的高度表和磁罗表反面放置了磁铁,这才导致4月8日当天,C-47的导航系统在磁铁的破坏下完全丧失功能,最后像无头苍蝇一样撞上黑茶山。


或许是军统规矩,或许是为了保命,飞机失事后杜吉堂并没有暴露自己幕后黑手的身份,他将此事烂在肚子,余生里从未向任何人提起。

直到临死前,可能是良心发现,他才将事故原委一五一十地说出,并带着满身罪孽死去。

叶挺死亡真相通过新媒体迅速传播,身在广州的叶正大得知后,甚至想申请前往台湾省,向杜吉堂问个究竟。

可惜,当时两岸关系复杂,且杜吉堂已经去世,所以叶正大只得放弃这趟台湾省之行。

时隔一甲子,叶挺将军牺牲的真相终于揭开,国民党的丑陋嘴脸也暴露无遗。

历史和人民会见证,作为幕后黑手的蒋介石与反动派将遗臭万年,而叶挺将军则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的故事流芳百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皖南事变   正大   延安   军统   飞机   我党   西安   特务   老汉   蒋介石   国民党   阴谋   交代   年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