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需要“三战”

一、美国是过去“两战”的受益者

止目前,近一百余年时间里,世界共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每次大战,都导致了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美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其能够在远离战争策源地的美洲大陆上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在这两次世界大战里,美国都是隔岸观火,几乎毫发未损,却收获满满。从某种意义上,正是“两战”成就了美国:以军工产业为代表的轻重工业快速扩张,催生了美元霸权,将欧洲捆绑在自已身上,欧洲再难有真正的独立和自主。

二、美国需要“三战”

冷战时期,美国利用阵营对抗通过北约把欧洲牢牢地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控制了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活动。冷战结束以后,失去了共同敌人的欧洲有了与美国离心离德的倾向,欧盟的壮大更为美国所忌惮,作为欧洲发动机的法、德两国与美国龃龉不断,欧元的出世也削弱了美元的霸权,它就象美元收割世界财富路上的一道梗。欧洲的独立自主让美国人心里很不舒服。在欧洲看来,华约解散,北约似乎也没有了多大存在的价值。而美国需要更强大的北约,为自己的霸权谋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需要制造新的敌人和对手以团结欧洲。苏联解体以后,作为承接苏联的大国俄罗斯曾想极力融入西方,成为其一员,无奈美国已经看上了俄罗斯,只想把它塑造试敌手。并利用这个敌手继续控制欧洲。美国所主导的北约东扩,实际上也是把俄罗斯打造成敌人的过程。截止目前,美国通过重新塑造敌人以达控制欧洲的战略可以说十分成功:激怒了俄罗斯引发了俄乌之战,北约地位突显的同时欧盟已经事实上脑死亡。

从另一方面说,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浪潮,使美国的金融资本空前繁荣,加之美元周期性收割世界财富,美国内消费率节节高升,导致国内产业向外转移,国内产业空心化严重。当中国承接了国际大部分的产业转移,并迅速壮大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时,使美国感到了一种压力,脱实向虚的产业结构终究存在种种弊端和隐患。加之中美政治制度本就存在差异,更使美国增加了危机感。但在目前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分工格局下,要使制造业回流美国是比较困难的——即使采取过激的反市场化政策手段,效果也差强人意。川普任上一直嚷嚷着让美国再次伟大,也就是说美国已经不“伟大”了。不仅不伟大,而且危机四伏。

此外,美国国内矛盾日益突出。如果世界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美国霸权就缺乏正当性,所以在美国的历史上有很少年份是沒有战争的,战争既强化霸权又缓和了国内矛盾。美国一旦霸权式微,国内矛盾激化,极大可能产生内战和分裂。

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美国需要第三次世界大战。

三、美国正在导演“三战”

美国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国家。从美国的建国发展史就可以知道,它奉行的一直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零和博弈。它的文化就是张扬个体自私贪婪的本性。和平共处与它是对牛弹琴。正因如此,美国或许正谋划一个大阴谋:策动第三次世界大战。

第一步,挑动俄乌冲突,部分消耗俄罗斯。美国未必不知道乌境内的纳粹势力和纳粹行为,但一切皆可利用,乌克兰就是美国设局中的卒子,利用卒子过河,先拼掉对方的前沿力量。俄乌冲突一开始美国就拱火浇油,就是怕乌克兰妥协息战,前功尽弃。

第二步,制造新的事端,为北约出兵制造借口。这个借口不出意外就是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事件。瑞典等国已经受意展开调查,几乎可以肯定调查结论指向俄罗斯。这样以对民生设施的恐怖袭击为由,北约出兵打击俄罗斯也就顺理成章。

第三步,北约分批参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都很少主动上场,特别是战争开始阶段。在美国“三战”的剧本里,应该还是如此。一开始或将有波兰、捷克、保加利亚等部分东欧国家参加北约行动,与俄罗斯展开常规战争,西欧北约国家作为第二梯队参与,美国作为总指挥和提供军事、经济、政治保障。

第四步,美国下场最后一击并接收战利品。正常情况下,如果仅限于常规战争,无论普京有什么样的韬略,俄罗斯具备怎样的战争潜力,也难以抵御北约的三轮攻势。俄罗斯几乎必败无疑。

值得一说的是,无论战争结果如何,在欧洲一片火海的情况下,欧洲资本将争先恐后地逃离欧洲而踊向美国,欧元将变成废纸一张,美国的目的将一一达到。

四、核及不确定性

美国导演“三战”最大的不确定是战争控制在多大的烈度上而不引发核大战。因为一旦爆发核大战是没有赢家的。这不是美国想要的结果。猜测在美国导演的剧本里是能够容忍俄罗斯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哪怕是牺牲整个东欧。但是,俄总统普京并不好对付,美国对他如何使用核武器这个筹码心里并没有底。所以就传出了美国军方针对普京斩首计划。斩首计划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美国军方亲自动手(风险高,可能性不大):二是怂恿俄国内普京对手的刺杀行动。为了不引发相互毁灭的核战,不排除华盛顿私下与莫斯科沟通使用战略核武器的底线,当然是以牺牲欧洲为代价。

第二个不确定性,来自于中俄多大程度上的战略协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被美国逼出来的,是对抗美国霸权稳定世界局势的产物。中国在俄乌冲突中采取中立立场自有道理。中国大多数民众支持俄罗斯,把政府不便说的话说出来,也是向外界展示了民意基础。美国策动“三战”,在明知中国不可能倒向西方的背景下,最大希望是中国永远保持中立,使中俄战略协作名存实亡,或通过日本、澳大利亚制造亚太紧张牵制中国。在美对俄愈加强硬的同时,对中国释放缓和语气,就是在试探中方反应。但是中国有自已的战略智慧,岂能为美方一众政客能算计。

这两大变量或者说不确定性,是唯二美国所忌惮的,足以打乱美国的如意算盘。我相信,在理性和赌徒心理之间,后者在拜登政府之中正在占据上风。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唯有审时度势未雨绸缪,谋定而后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美国   北约   俄罗斯   欧洲   霸权   世界大战   中国   战争   战略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