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是好事还是坏事?



最近汇率出现了巨大波动,人民币兑美元一度跌破了7.2:1,完全验证了5月份的推测。

跌破之前,他们说:

「跌破7?不可能!」

跌破之后他们又说:

「破7并不意味着什么,而且你看央行出手干预了,后面还有很多大招……」

呵呵,很多人对汇率的理解,简直是「一团浆糊」。

有说贬值是好事,有说贬值是坏事,还有的说,央妈出手解决所有。

今天,我们就把汇率问题讲个底朝天。

01

什么是汇率?

汇率就是价格。那什么是价格?价格就是汇率。

别觉得绕口,举个例子。

一斤大米能换2斤小麦,那么大米和小麦的汇率就是1:2。

1000斤大米能卖1000元钱,1000元钱可以买一台手机,那么大米和手机的汇率就是1000:1。

2万美元能换一个比特币,美元和比特币的汇率就是20000:1。

所有的价格都是汇率,汇率就是价格,二者是一回事。

只是我们平常说价格的时候,默认是以人民币来兑换的。

当别人问我「房价还会涨么」的时候,我通常是会愣一会儿的:房价会不会涨,得看以什么计价?
如果以纸币计价,涨不涨全看印钞机;如果以牛肉面、黄金、比特币来计价,早就停滞了,甚至很多地方暴跌。

汇率=价格

人民币兑美元,从6.5:1跌到7.2:1,意思就是以前1美元只值6.5元人民币,现在值7.2元人民币了。人民币不值钱了。

那么,为什么会跌,以及这种下跌会产生什么影响?

影响的话,很简单,把事情推演到极致你就好理解了。

假设,人民币兑美元跌到 100亿:1,即1美元可以兑换100亿人民币。假设其它条件不变,这件事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

1美元就可以购买我们100亿人民币才能买到的东西。只需要5400美元即可买下整个上海(上海2021年存量总资本总和约为54万亿)。

美国人乐开了花,任何一个普通家庭都可以轻易拿下整个上海、拿下深圳……从此吃喝玩乐,潇洒人生。

中国人为了赎回来,加倍辛苦工作,争取早点挣到54万亿~

02

有人说:不对啊,我听说贬值是好事,有利于我们的商品出口。

「有利于商品出口」的逻辑,正如上面所讲:

因为我们的东西对外国人来讲变便宜了,5400张绿纸就能买下上海,他还犹豫啥?他当然赶紧买买买。

但这种增加出口是好事么?当然不是。凡是说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是好事的,都是浆糊。

我们辛苦创造的商品,几乎白白送给人家,这叫好事?哈。

虽然现实中没这么夸张,但你贬值一分钱就是白送一分钱,逻辑是相同的。

有人说,反正出口增加了,是不是有利于我们的外汇储备增厚?

(假设其它条件不变)单靠本身贬值增加出口是绝不会赚更多外汇的,因为你商品便宜了,商品出口量会增加,但成交总金额却不会增加。

好,贬值不是好事。那既然不是好事,央行出手抑制贬值就是好的咯?

不见得。

央行抑制本币贬值的方法,通常分为两种:

一是增加交易成本,提高中间的摩擦税费;
二是抛售外币或回收本币,降低二者的压力差。

「提高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就是增加交易成本的方式:

企业去银行说:我要买入美元,现在先确定买入价、未来再交割(远期售汇)。

银行说可以啊,但我每卖给你100美元,就要交20美元的风险准备金给央行,所以我的成本大增,所以要涨价,而且不能卖你太多。

这样会导致什么结果?

1、正规银行渠道走不了,只能走地下钱庄;
2、既然换美元这么难,外贸企业赚了美元就不再结汇了,留着吧——说白了就是你卡住不让里面的出去,那外面的就不敢轻易进来,然后资源配置效率变低;
3、于是政策出台半强制结汇;于是外资企业犯怵了,国内企业没法去国外投资了……

一个补丁摞一个补丁。因为每个补丁都会产生新的问题,就需要一个新补丁来盖上。

最终像朝鲜、津巴布韦、土耳其,表面一个价,黑市一个价。

03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更迷惑了:

为什么贬值也不好、抑制贬值也不好?

是的,这涉及到金融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价格本身从来不是问题所在,价格只是问题的反映,以及一种自我解决手段。

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价格背后的原因。

就好比你去医院看医生,「看医生」这件事表明你生病了,这是一件坏事。可是「看病」这个行为本身,却是对生病的纠正,所以看病本身又是一件好事啊。

各国央行干预汇率,往往是出台政策「禁止你去医院」。大家都不去医院了,医院门可罗雀,就当大家都没有生病吗?

真正应该解决的,其实是「去医院」背后的原因——生病。

那么汇率贬值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且只有一个根本原因:

购买力下降(含预期)。

至于购买力下降的原因,要么是印钞太多,要么是生产太少(生产率低)。

去年美国大放水,购买力下降,美元贬值;今年开始收水了,购买力上升,美元升值。

同时叠加我国今年出现了特殊困难,生产率下降,(预期)购买力降低,人民币贬值就出现了。

如果说汇率贬值表明我们生产率出现了下降,那么可以说「下降」是不好的。

而如果说资金流出可以解决一部分购买力下降带来的后果,那么汇率贬值本身又是一件好事。

自己生产的商品不够多(相对来讲就是钞票变多),就需要让钞票流出去购买外国商品来填补空白,这是一种自发调节。

如果硬卡住不让流出去,那憋在国内就会把物价推高了。

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不是去卡价格,而是——

把生产率提上去。

04

去年美元泛滥,导致流入中国→人民币升值→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

去年底央行出政策:提高外汇备金率,以减少美元流动性、使人民币贬值。

这个政策的确有助于降低输入性通胀压力。

很多人比较迷惑:人民币贬值之后,进口商品价格变高,岂不是输入性通胀更加严重了吗?

的确,在标准的「教科书」公式中,本币汇率和净出口是负相关的,本币贬值有利于刺激出口、减少进口、吸引外资流入——继而推升国内通胀。

但是,金融学绝不是背公式那么简单,而是要思考它的事理逻辑。

因为美元泛滥是输入性通胀的主要原因,那么通过上调外汇准备金率来减少美元流动性,就肯定会有助于降低输入性通胀压力。至于人民币贬值,只是压力缓解之后的一个自然结果。

若是不解决美元流动性问题,而直接靠行政手段压低人民币,才会符合教科书中的公式——推升国内通胀。

所以当我们听到「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是好事」、「价格太高/太低了,该出手管一管了」等等说法,应该明白:

底层逻辑没有理清,讲这些表面现象都没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好事   人民币   本币   通胀   生产率   购买力   央行   汇率   坏事   美元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