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那曾经的老地方?”

当人们把“想当年”、“我们那时候”常常挂在嘴边时,就说明已经步入老年,总爱回忆起当年那些蕞难忘的人和事,总想再去一次“那曾经的老地方”。

01.暴雨、黄牛、打谷场

小时候,农村的孩子蕞喜欢聚集在打谷场上玩耍。躲迷藏、摔跤和帮大人干活,尽管有时越帮越忙,也是乐在其中。

玩累了或玩困了,就躺在稻草堆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直到大人喊吃饭,才从美梦中醒来。夏天的晚上,经常和大人一起,睡在凉床上看场基,好像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蚊子。

有一天晚上,突降暴雨。大人们都忙着抢场,也没有时间照顾我们。父亲就将我抱上一头老黄牛的背上,然后在牛屁股上用力一拍,老黄牛就在漆黑的夜晚,冒着瓢泼的大雨,将我安全送到家里。都说老马识途,原来老牛也识途。

02.电灯、硬币、说书房

上初三的时候,在学校住宿,晚上还要上晚自习。那时候离学校不远处的集镇上,晚上经常有说大鼓书的,打着快板敲着鼓,边说边唱,煞是好听。

但由于要上晚自习,不得不常常偷着跑去听大鼓书,被老师逮着后,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尤其是害怕老师告诉家长,往往是一顿胖揍。

有一天晚上,要说杨家将中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这段,错过了实在可惜。几个爱听书的学生,就想了个点子,用一个硬币放在电灯泡的接头处,导致短路停电,取消了晚自习,终于如愿以偿地听到了那段精彩绝伦的大鼓书。虽然事后仍未能逃脱处罚,但也觉得值了。

03.食堂、菜汤、干池塘

上高中时,每周回去一次,带点米到学校换饭菜票,再带点咸菜,对付着吃饭。家庭条件好点的学生,都在食堂买菜吃,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一般都是蕞后去打饭,好心的食堂师傅,会将剩下的菜汤,每人打一点,尤其是肉汤,別提有多香了。

每天中午放学后,别的学生都忙着跑到食堂,排队打饭打菜,我们则躲到食堂旁边的干池塘里,在背风处看书,等到别的学生都走后,才去食堂打饭,以免为了那点菜汤尴尬。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每天都要比别的同学多看一会书,日积月累,学习成绩自然也要好一些。现在想起来,除了要感谢食堂好心的师傅外,还要感谢那个能为我们挡风的干池塘。

04.蜡纸、杂志、油墨香

上大学后,一些爱好文学、志同道合的学生,在学校的支持下,成立了文学社,经常在一起交流文学创作的心得体会,还编辑印制了一本叫《白玉兰》的文学杂志。

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既没有电脑,也没有打字机,完全靠手工在蜡纸上刻字,然后用油印机印刷,虽然有些简陋,但我们却干得不亦乐乎,还经常到各个大学推销我们的杂志。

负责编辑印刷的几个同学,来自不同的专业,有男有女,常常在学生会的一间办公室里,忙到深夜。那时候人们的思想都很单纯,从来也没有想到谈恋爱之类的事情,现在想起来既觉得可惜,也有点好笑。

05、汽水、桃酥、食品厂

参加工作后,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一些好心的同事和邻居,隔三差五地就帮着张罗介绍对象,好象他们比自己还要着急似的,现在想起来,好笑中带着一丝温暖。

女孩是一个在食品厂工作的职工,每天晚上需要接她下班。由于我们单位下班时间早于她们单位,每次都要在她们的职工宿舍里等候,喝着她们厂生产的汽水,吃着桃酥,倒也是一件美事。

人的一生总会有许多难忘的人和事,有的可能是不期而遇的偶缘,有的可能是苦苦等候的思念;有时可能是酒桌上的年少轻狂,有时可能是公园里的情意绵长;有时可能是满头长发上的如水月光,有时可能是咫尺天涯的隔窗相望……你是否还记得“那曾经的老地方”?

(图源网络,若侵联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鼓书   食品厂   蜡纸   老黄牛   菜汤   晚自习   好心   食堂   晚上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