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休假,海外变盘:特殊阶段的反常表现背后,风险还是机会?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324篇原创文章


2022年中国国庆长假还在持续,外盘金融市场,却出现风云变幻的势头,值得关注。

每逢中国金融市场的长假,海外市场变盘,几乎成了一个定式规律。每年五一和十一,都是高度相似的剧本,都是高度雷同的味道。

2022年,也不例外,中国的长假,都快成了全球金融市场风格切换,势头改变的固定变盘节点了。

经历了艰难的三季度之后,美股在10月迎来强劲反弹。

道指两个交易日上涨近1600点,标普500指数上涨近6%。

经济数据表现不佳的“坏消息”开始被视为美联储政策可能转向的“好消息”,市场风险偏好迅速回暖。

根据过往历年的数据和走向情况显示,每年的四季度往往都是美股熊市结束的起点,这一次历史是否会再次重演?

虽然股指上涨带来了乐观情绪,但也有不少观点和分析认为,消极的经济基本面可能压倒季节性趋势。

特别是在2022年这个特殊的年份,10月份这个特殊的阶段,这样的外盘变盘的表现,怎么都透着一股诡异的味道。

这篇文章,没有什么枯燥乏味的技术面分析,更不会神神叨叨,一惊一乍地去跟风喧嚣,而将从现实出发,从背景分析入手,以挖掘本质为目的,进行专题分析。

海外欧美金融市场,在特殊阶段的反常表现背后,本质是什么?带来的是风险还是机会?

而对于中国国内经济环境,资产领域,金融市场,又将带来哪些影响或冲击?

紧跟动态,理性研判,紧抓本质,研判趋势。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复盘中国国庆期间,海外金融市场变盘情况


2022年10月的第一个交易日开始,海外变盘。

- 美国股市新季度伊始大幅走高:道琼斯指数涨2.7%,至29490.89点;标普500指数上涨2.6%,至3678.43点;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3%,至10815.43点。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都创下了自2009年以来最佳季度首日表现。

- 比特币上涨1.86%,至19589.94美元,打破了四个交易日的连跌纪录。

- 布伦特原油上涨4.4%,至每桶88.86美元(市场猜测石油生产大国可能很快宣布减产)。

- 在债券市场,基准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上周五的3.802%下降到3.650%(今年首次下跌多达26个基点,也是过去10年中的第二次)。

- 金价上涨2%,一度突破1700美元。

- 美元对离岸人民币触及7.0901的日低(中国央行可以松一口气)

- 美元指数下跌至111.5水平。

简而言之,除了美元下跌,其他一切都在上涨。之前在9月抛售的市场,全部经历上涨。

这样的变盘势头得到了延续:

周一和周二,全球市场连续两天变盘——在9月大跌的美股、美债、黄金大幅上涨,而美元指数大幅下跌。

10月5日,在美国释放加息态度转变的利好刺激下,不仅全球金融市场的资产集体掀起暴涨潮,关联美元密切的港股市场,反弹力度之大,令人意外。

这一次的黄金假期,A股在休假,港股没有逃,还送上了大礼包。

截至港股收盘,恒生指数涨5.9%,国企指数涨6.28%,恒生科技指数更是涨了7.54%。

其中,金融、地产、互联网、汽车、线下消费、电子等最权重的板块全面领涨。阿里涨8.44%,腾讯涨5.76%,美团涨超8%,平安涨9.6%、招行涨6.6%,比亚迪9.27%,安踏涨超10%。都是各领域涨得最猛的核心龙头。

毫无一问,这让市场和国内群体对于A股假期后的开局更加期待。

仅仅两天时间,率先领涨的欧美股市齐创两周新高,美股三大指数在金融、科技、能源和金属等板块强势反攻下两日累计涨幅均超过5%,道指也再次回到了3万点关键关口。

水深火热的欧洲股市也被拉了上来,昨晚德国DAX指数涨3.78%,法国CAC40指数涨4.24%,英国富时100指数涨2.57%。亚太主要股市两日反弹幅度尽管不太大,但也普遍在3%左右。

同时,国际油价在欧佩克+声明至多减产200万桶/日后也出现了明显上涨,沙特阿美首席执行官警告称,全球石油市场的闲置产能非常低。预计原油和汽油批发价格的上涨将会给美国汽油零售价带来新的压力。

国际贵金属期货COMEX黄金期货涨1.92%报1734.7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涨2.58%报21.12美元/盎司。

基本金属方面,LME的铜、锌、铝、镍、铅等金属期货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反映流动性压力在得到释放。

总的来看,中国国庆小长假,国内过节美滋滋,国外金融暴力反弹,一样美滋滋。

疫情呢?俄乌冲突呢?还有美国低迷的国内经济和通胀困扰呢?

这样的变盘,非常诡异,值得研究。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本轮全球金融市场反弹变盘背后,几个重要的关键事件和背景分析


这一次全球金融市场的变盘,背后有几大关键事件和背景:

1,美元加息再现“鸽派”声音:

进入10月份第一周以来,美国陆续公布近月重磅经济数据。

美国8月的职位空缺数环比下滑了1成至14个月新低;

9月的ISM制造业PMI录得50.9,远低于预期的52.2;

ISM新订单指数降至47.1,均是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经济数据表明美联储加息正在产生后果。

这是反映的美国经济开始明显出现滞涨,甚至是经济陷入衰退。

这是供应链危机带来的畸高通胀进而导致急速收缩流动性带来的“双杀”冲击。

9月份ISM制造业指数从52.8降至两年低点50.9(低于市场预期的52.2),新订单和就业指标均跌破50的荣枯分界线

所以,在经济数据出来后,美联储官员开始释放“鸽派”言论,尽管仅仅是一丝的态度转变,但起码给市场带来很大的喘气期望。

交易员下调了对美联储加息的押注,美联储会期对应的2023年初互换价格大幅下降。3月份会议对应的互换利率一度下降15.5个基点;尾盘跌8个基点,表明明年政策利率峰值4.46%,而最近曾预计超过4.60%。

交易员下调了对美联储加息的押注 图片来源:网络

在同时,周一英国央行紧急宣布临时购债,紧接着周二欧洲央行表示,今年底会重新评估大幅加息的决策,以及2023年可能放缓加息步伐,而澳洲联储的加息步伐也大幅放缓至25基点,少于市场预计。一系列动作表面,各国央行开始对暴力加息的副作用产生忌惮。

这使得市场开始重新交易对欧美央行放弃后续激进加息的预期。

2,北京重启马拉松:

2022北京马拉松将于11月6日7:30在天安门广场盛大起跑。这是北京在成为“双奥之城”后,由中国田径协会、北京市体育局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第一场大型体育赛事。

这种由官方举办的万人参与的体育盛事(参赛规模3万人),目前不好确定官方对疫情防控反映的是什么态度,但市场对此一致性认为是巨大的利好。

同时,在国庆假期期间,线下的旅游景气度之强,让市场振奋。

旅游景点人挤人、电影票房大涨,免税商场排队恐怖长龙等种种迹象,都表明线下消费经济的活力超出节前市场预测。

3,港股市场推动人民币交易。

10月3日,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感谢多家香港上市发行人表示支持有关增设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的建议。

在立法会议之后,中国平安及时表态将研究增设人民币交易柜台,所以5日当天平安的股价一度涨超了10%。

简单来说,港股增设人民币交易通道,除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有重大作用外,对港股本身也是极大的利好,因为这能带来海量且高频的南下增量资金。

在之前内地股民想要交易港股,除了港股通门槛,人民币换港币的限制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如果港股可以用人民币交易,那港股那些稀缺性又低估值的很多行业板块,将会迎来很好的估值重估机会。

当然,港股的活水增多,交易规模起来,最直接的利好可能是港交所,所以它5日当天大涨了近7%,一下子打破了持续单边下跌的趋势。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金融市场反弹,是明显脱离基本面,不符合经济和市场因果逻辑的反常表现。

一般来说,美联储加息周期,美股和美元资产在市场能够接受的幅度和效率下保持持续稳定的下行态势,就是经济平稳着陆的理想过程,当然这也是一个挤泡沫和消化风险的过程。

但是基本面没有任何明确的利好(实际上经济数据相当难看)的情况下,出现如此反常的反弹,也从侧面看出来美国当前的金融市场泡沫风险,情绪主导的清晰特征。

股票涨跌,全看预期,脱离基本面,这是不是风险?

经济社会,在金融市场上的异动表现,往往都是风险和危机逼近的信号。

有没有那种庄家拉高出货,准备终极一割的味道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本质挖掘:美元遭遇背刺,这一轮经济危机花落谁家,仍存变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海外变盘,有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动向,值得分析:

英国政府9月23日宣布一系列措施以期提振经济,其中包括大规模减税方案,计划把对年收入超过15万英镑人群征收的45%的最高所得税降至40%,结果招致广泛质疑和批评。

该政策也在过去一周引发市场动荡,导致英镑对美元汇率创下历史新低。

然后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当地时间10月3日,英国财政大臣夸西·克沃滕发表声明称,将放弃此前提出的对高收入者取消45%最高所得税税率的计划。这也标志着这项公布仅10天的“特拉斯新政”夭折。克沃滕宣布这一消息后,英镑汇率暴跌,国债收益率飙升,震动英国金融市场,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不得不出手,宣布将大规模购买国债以稳定市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对英国政府的做法提出批评。

显然,特拉斯政府这一“新政”核心方略并未受到广泛认可,甚至有可能对刚上台不久的新政府造成重创。尽管政策“急转弯”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民意,但也让外界对特拉斯政府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性产生了怀疑,特拉斯政府执政伊始就不被看好的前景变得更加灰暗。

事件流程梳理:

  1. 特拉斯新官上任三把火,打算大幅宽松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媒体称之为50年最强);
  2. 紧货币+宽财政导致英国国债雪上加霜,英国30年国债利率飙升
  3. 旁观的英国养老金突然中风倒地不起;
  4. 央行一看大事不妙,也顾不上diss首相,赶紧掏出对流动性危机宝具——”无限购债“(怎么突然燃起来了?)
  5. 30年国债应声上涨,养老金暂时松口气
  6. 英国央行继续diss首相,并且diss首相的队伍庞大起来(甚至自己人都开始反水)
  7. 特拉斯认怂,放弃宽财政政策


养老金是大事,是安邦定国的经济支柱,长期在高福利体系里躺平的国民为了自己的生计,一定会不顾一切冲击政府,直到问题被解决。这就是特拉斯新政夭折的核心所在。

一番逆向操作以后,奇迹发生了,英镑企稳反弹,养老金也能躺平等着从破产到赚钱。

这让高度亲近美国的新首相, 处处模仿前任撒奇尔夫人的特拉斯,被现实狠狠的教育了一顿。

这里面有一个悖论:当美元宣布加息缩表以后,全世界如果不跟着加息缩表,那么理论上资本都会外逃,到美国那边去赚那么点利息差。

但是,英国这一次被迫反向操作,放开流动性了,英镑还能走强了?

问题出在哪里?很简单,这一次的全球通胀,核心根源是能源危机,而不是金融和货币管理的问题。

我个人有一种微妙的预感,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围绕美元为核心的,推崇美元资产和美债是优质资产的理论体系,可能即将迎来瓦解和证伪的戴维斯双杀时刻。

同样冯德莱恩女士以亲美无下限的姿态当上了欧盟主席,但遇到现在欧洲经济极度糟糕,各国恨不得都举了反旗的情况下,欧洲央行敢跟着玩通缩吗?

美联储加息,越来越觉得像是一个骗局。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最担心的还真不是什么通胀,而是美元在全球的话语权。

美元潮汐那套玩法,配合华尔街做空资本回马枪完成经济殖民的套路,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或者说必需条件,就是在货币政策上,美联储要具有绝对的主导权,不仅仅在美国,全世界都要跟随,这套玩法才玩的下去。

如果全世界的国家都躺平了呢?美联储加息降息毫不关心,有美元就用,没有就不用,用不用无所谓,头铁的学俄罗斯,本币贸易,怕事的就学土耳其,随便美元加不加息,我就是要搞经济,就是要放水,就是不顾本币贬值。

最成功的,莫过于中国,货币政策分化,周期错位,外有外汇储备和国家管制把控汇率,内有财政金融两手抓两手硬。

美国只想让全世界认为美元值钱,并且希望全世界一直都盲目信任美元,中国国内不是还有一大堆经济学渣和所谓的什么院长之类的金融大佬天天吹美元的价值吗?

如果全世界都不用美元,这才是美国货币霸权最大的风险,流通在美国之外的数以十万亿计的美元回流美国,那就不是通胀问题了,而是经济直接炸锅的问题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英国这次在民意和现实压力之下的反向调整,实际上是给美元货币政策,来了一次有力的背刺。

经济这个东西,有样学样的效率宇宙第一,如果“不跟美国玩,不再认为美元是财富”的共识一旦形成,这一轮因为美元超发制造出来的风险,到底在哪里爆发,或许还不好说。

当然,美股在没有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出现的反弹,有没有回光返照的味道和意思了?老牌资本主义的大英帝国,虽然有个亲美的首相,但是美元收割都盯上老百姓的口袋了,无心插柳,或许掀开了美联储加息骗局的一角。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看清本质,远离风险,看懂机遇本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通过以上分析,实际上对于这一轮中国国庆休假期间的全球金融市场变盘,到底是好是坏,或许有耐心看到这里的朋友们,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结论了。

当然,什么技术流派,算命流派,政策分析流派,没必要来争论,不在一个层次上的认知沟通,我能看这些论调一眼算我输。

现实不会骗人,市场的毒打也不会偷工减料。

文章最后,基于本文的分析和讨论,谈几点对后续中国国内经济,资产领域,以及金融市场的研判分析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讨论和参考。

1,这一轮全球金融变盘反弹,市场情绪占据了绝对主导,风险特征明显,后续在缺乏基本面和实体经济支撑的情况,很难实现延续和上行主线的回归。

个人观点,这和庄家拉高出货,借势造势虚张声势,本质一样。

真正的牛市和上行主线,往往都是负面消息满天飞,股价低迷半死持续下行,出现横盘过程以后才会来的。

2,回到中国国内经济环境来看,10月份经济复苏,值得期待,也具有确定性,不多展开,2022年四季度开局之月,国庆长假加持,不看外围,只看国内,也是一年内的冲刺阶段。

3,资产领域,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价格和楼市,研判基调不变,稳是主基调,不管是稳中下调,还是稳中升温,都有红线卡着,这已经不是市场的问题了,已经上升到地方政府的工作指标任务层面了。

过了就要管的住,跌了就要托得住,非常时期,不能造次,不会跳脱。

这点觉悟和认知都没有,就没有必要在中国经济管理的语境里面聊天交流了。

4,金融市场,短期会有利好预判,但是中期调整风险不可忽视,长期看好的态度不变。

值得说明的是,中国的经济逻辑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点,在以后必然会得到强化,愈发明显,中国金融市场基于基本面,情绪和投机资本的力量有限。


全球经济博弈大时代,和国家保持步调方向一致,看清本质,抓住关键,更重要的,是不要试图火中取栗,妄想一夜暴富,大国博弈,是神仙打架,这种局势里面还想着套利取巧,和飞蛾扑火,没有多少区别。

请记住,这个世界上最具有幸存者偏差意味的一句话就是:“富贵险中求”。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以上,就是对中国国庆期间,海外变盘表现进行的一次专题分析,和各位读者朋友,进行一个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中国   风险   英国   央行   美国   反常   金融市场   指数   阶段   海外   美元   机会   经济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