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三清山

世界遗产大会认为: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其中玉京峰为最高,海拔 1819.9 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怀玉山脉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三清山主体南北长 12.2 公里,东西宽 6.3 公里,平面呈荷叶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位于欧亚板块东南部的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结合带的怀玉山构造快体单元内。地处怀玉山脉腹地,属花岗岩构造侵蚀为主的中山地形。山势是东、南、西三面陡峻,北面稍缓。从山脚至山顶,水平距离5km,海拔由 200m 陡增至 1816m。三清山不同成因的花岗岩微地貌密集分布,展示了世界上已知花岗岩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态最多样的峰林;2373 种高等植物、1728 种野生动物,构成了东亚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环境;1600 余年的道教历史孕育了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按八卦布局的三清宫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文物考证专家组评价为“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具体详尽的位置是:位于上饶市玉山县怀玉乡、南山乡、紫湖镇大部分范围和德兴市皈大乡小部分范围内。东距浙江衢州 90 千米,南距福建武夷山 120 千米,西距上饶市 78 千米,北距德兴市 85 千米,距安徽黄山市 263 千米,东北距浙江千岛湖 120 千米。地处华中、华东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核心位置。附近有婺源、江郎山玉山县城是距离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最近的城市,距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50 千米,有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公路紧密相连。


198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列为全省四个旅游区之一。1985 年,成立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1988 年 8 月,国务院又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 年 9 月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08 年 7 月 8 日,第 32 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成为中国第七个、江西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2012 年 9 月 21 日,在葡萄牙阿洛卡举行的第 11 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江西省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2011 年被正式授予“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清山游览图

三清山道教始于晋代葛洪,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遗迹。尤其是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唐朝道教大兴,三清山的道教也随之兴盛起来,朝山香客络绎不绝。道士们在葛洪结庐炼丹之处营建了三清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宫观(此观被称为“三清福地”)。北宋皇帝笃信道教,带动了社会崇信的风气,三清山一带开始出现成批的道教建筑,其中包括葛仙观,内中供奉葛仙翁和李尚书石像;还有福庆观、灵济庙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天门峰的悬崖之上用天然花岗岩雕砌成一座六层五面的风雷塔,此塔历尽千年风雨,至今巍然不动,被誉为三清山上道教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唐乾符年间,紫金光禄大夫、信州太守王鉴,暮年携家隐退在山下的大源坞(今德兴反大乡引浆村)。宋乾道六年(1170),王鉴的第十代孙王霖创建三清道观,后因世乱荒年,道观毁。明景泰年间(1450-1456),王鉴的第二十八代孙王祜,在旧基再建三清宫,并沿途设景,增设殿宇,并施田以膳羽士。当时资政大夫、南京兵部尚书孙原贞为其手书“三清宫” 坊额,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乃因此日渐闻名遐迩。明朝为三清山道教活动的鼎盛时期,山上的道教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至景泰年间,山上已经建起龙虎殿、方士羽化坛、玉零观、纠察府、演教殿、九天应元府、潘公殿、方壕上、天门石坊、飞仙台、流霞桥、石阶“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等建筑

三清宫位于三清山北部三清福地南侧九龙山口的龟背石上,海拔 1533 米,是三清山道教的标志性建筑。三清宫东倚聚仙台,南靠九龙山,西邻演教殿,北踞龟背石,占据了三清福地藏风聚水的最佳风水宝地。唐建“三清福地”,据史料记载,“宋乾道六年(1170)王霖捐资重建三清观殿宇,供奉三清尊神,后因世乱,观废址毁”。元建三清观,有石刻三清石仙君、葛仙君、李尚书、金童、玉女及潘元帅像等。明景泰至天顺年间(1450-1464)王祐、詹碧云上山重修扩建后,改称三清宫。现在的三清宫即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前殿后阁,左右厢房,两层两进。前殿高 5.38 米,后阁比前殿地基高 2.3 米,两殿总面积 206 平方米,包括附属建筑,占地总面积 1750 平方米。整个殿内梁、柱、墙、池、门以花岗岩铺造为主,镶嵌得严丝密缝,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之一。宫门上方悬挂清同治八年(1869)立的“三清福地”匾额一块。三清宫建筑和布局有一个特别之处:正殿供奉道教三清三位尊神,后殿供奉观音及十八罗汉,共为同一殿堂,道佛和谐相处。


三清宫

三清山地貌基本形态可分为山地和丘陵两种类型,其中的山地又可分为中山和低山两个亚类,丘陵又可分为高丘和低丘两个亚类。根据地貌发育的主营力,三清山地貌成因类型为构造侵蚀和流水侵蚀地貌,又可分为 4 种类型,即构造侵蚀中山地貌、构造侵蚀低山地貌、流水侵蚀剥蚀高丘地貌、流水侵蚀剥蚀低丘地貌。若以形态量计(比高和发布面积百分数)特征为划分依据,可将三清山花岗岩地貌划分为以下4 种地貌区:(1)强烈中切割中山地貌区:以玉京峰为中心,从其南西的云盖峰一直延伸至其北东的大坞头一带均属此地貌区,海拔 1000~1800m,1000m 以上的山峰也占到山体总面积的 1/3,切割深度数百米至千余米,切割程度>50%。强烈浅切割低山地貌区:鹅公岭-王山、上横坦— 大源坞、酒盏地 -上西坑等地均属此地貌区,海拔500~1000m,切割深度 100~500m,切割程度达 50%。微弱浅切割高丘地貌区:分布于枫林、中坑、双溪、汾水等地,海拔 300~500m,只有少数山头超过 500m,切割深度 100~200m 左右,切割程度<20%。坡度较缓,沟谷短浅,呈 V 形,山脊东西走向,形态浑圆。微弱浅切割低丘地貌区:范围较小,分布于地质公园南部枫林、中坑一带,海拔 200~300m,切割深度60~150m 左右,切割程度<20%。沟谷短浅,丘顶形态浑圆。以某一种或几种地貌标志景观为主体特征作为划分依据,可将三清山划分为 4 种地貌单元:峰林为主体的地貌单元:包括南清园景区、玉京峰景区、万寿园景区在内的三清山风景区中心地带,面积约 6km2,海拔一般>1000m,切割深度数百米至千余米,切割程度达 50%以上。此区内以发育峰林地质遗迹为主,从玉京峰往东,其峰林地貌总体上呈阶梯状由高到低展布,峰林中的石峰形态,其石峰高度从几十米至几百米均有。峡谷、陡崖、(山峰)峰林组合地貌单元:主要分布于冬狗尖-马北山-鸡公石尖-扬清桥-风门-冰玉洞-上西坑一带,海拔一般 500~1000m,此区中峡谷、陡崖、峰林皆发育,以三者同时并存的面貌出现。区中峡谷走向各异,峡谷长一般 1km 至数公里,峡谷的平面形态有的呈直线型,有的呈弯曲状,峡谷横切剖面形态多呈深窄的 V 形,峡谷两侧岩壁一般较陡,且常见陡崖出现,陡崖高从百米至数百米均有,峰林地貌时常可见。峡谷为主的地貌单元:主要分布于下横坦-大源坞 -方塘-金沙一带,海拔一般 500~1000m 以上,以发育各种走向的峡谷为主,峡谷长度从一公里 1km 至十几公里均有,峡谷的平面形态有的呈直线型,有的呈弯曲状,峡谷横切剖面形态多呈深窄的 V 形,峡谷两侧岩壁一般较陡,峡谷高度从 100m 至数百米不等。卵砾石堆积为主的地貌单元:分布于坪溪、枫林、汾水、金沙等地,海拔低于 450m,它们为典型的山间洼地,由于第四系洪冲积卵石堆积,在洼地处,屡见 10~15m 砾径的大砾石,最大的砾径达 30m,磨圆度较好。如位于坪溪的“神仙赶石”就是典型的第四系卵石堆积地貌。另外,三清福地也是典型山间洼地,海拔 1450m,洼地面积达百亩,其中也有第四系卵石堆积[1]。

三清山花岗岩峰林微地貌景观类型,主要有峰峦、峰墙、峰丛、石林、峰柱、石锥、岩壁、峡谷和造型石景等 9 种类型,是研究花岗岩微地貌形成演化的关键地区。在核心景区 3780 公顷的范围内,有奇峰 48 座,造型石 89 处,景物、景观 384 余处,堪称天下花岗岩微地貌的天然博物馆。造型石景丰富奇绝,主要为构造侵蚀、冲蚀作用形成的造型石景,石蛋很少,其中“东方女神”、“巨蟒出山”两处标志性造型景观,为世界“绝景”三清山花岗岩的微地貌形态不仅千姿百态,而且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主要阶段都保存有标型特征典型、出露系统完整的遗迹。形态类型比较齐全。其中最珍稀的有 6 类:花岗岩峰峦、花岗岩峰墙、花岗岩峰丛、花岗岩石林、花岗岩峰柱、花岗岩石锥。在峰峦、峰丛、峰墙、峰柱之上,由于风化剥蚀、冲蚀及不均匀崩塌和球状风化作用,形成了一些奇巧秀美的具有一定像形意义的造型石,从成因上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种。一是由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花岗岩造型石,数量较少,标型实例有球形石(葫芦石)、龟形石(神龟探海)。二是由淋蚀、冲蚀和不均匀崩塌作用形成的花岗岩造型石,如尖角石(仙人现指、仙姑晒鞋、犀牛石、鹤寿顶、蜗牛戏松)和一些具独特形态的石景(狐狸啃鸡、葛洪炼丹、狸猫待鼠、老庄论道)。


十大景区

1、南清园景区

南清园景区位于三清山中心位置,是三清山自然景观最奇绝的景区,平均海拔为1577米。南清园集中展示了十四亿年地质演化形成的花岗岩峰林地貌特征,是三清山自然景观的精华。范围包括从浏霞台经禹皇顶、巨蟒出山、东方女神、杜鹃谷、一线天至游仙谷,构成一个环线。

2、三清宫景区

三清福地为三清山的中心,在三清山腰,玉京峰下。东晋升平年间,葛洪偕李尚书结庐炼丹修道于此。唐建老子宫元建三清观,有石刻三清石仙君、葛仙翁、李尚书、金童、玉女、潘元帅等的像。

3、玉京峰景区

玉京峰景区是三清山最高峰所在地,海拔1819.9米。景区范围从九天应元府、红茶花石,经郁松岭、跨鹤桥、登真台、玉华峰、玉虚峰,到蓬莱三峰一带。景区内除了玉京、玉虚、玉华三座主峰高凌云端,还有蓬莱三峰、垂直千米的飞仙谷、深渊万丈的王母谷,更有天象奇观云海、雾涛、日出、佛光等。

4、西海岸景区

西海岸位于三清山的西部,是三清山观景最为开阔的景区,平均海拔1600米。三清山曾经三次被海水淹没,西海岸就是当年的海岸线。景区南起浏霞台过后50米的叉路口,北至三清宫景区的涵星池,游线大约4公里,其中3600米无一台阶,游步道由一条全国最高、最长的高山栈道构成。

5、东海岸景区(阳光海岸景区)

阳光海岸景区位于三清山的东部,所以又名东海岸,是三清山新开发的高空栈道景区。阳光海岸全长3600米,平均海拔1600米,景区南起三清山中心景区南清园的禹皇顶,北至道教圣地三清宫景区的九天应元府并由此连接三清山西海岸景区形成了三清山核心景区环形栈道旅游线路。漫步于阳光海岸之上,脚踏浮云,身披雾纱,犹如遨游于仙境之间。放眼望去,远处高山石林等壮丽景观尽收眼底。

6、万寿园景区

万寿园景区位于三清山南麓,以祥寿文化为主题的景区。万景区内奇峰巧石天然浑成,仙峰秀色中蕴涵着中国传统祥寿文化和道家修身养性之道。整个景区就如同一座天然盆景,景区内景点以精致神韵见长,各景点景观契合祥寿文化主题,启示健康养生之道。景区从彭祖祝寿像经观音台、鹤寿顶、得禄台、逍遥石至树开石一带,游线呈环状,全线路程约1.5公里。

7、玉灵观景区

玉灵观景区位于三清山景区风门以下至金沙、龙泉桥一带,为东部登山的通道。景区内曲折盘旋的山道,迂回于奇峰岭嶂之间,穿行于青松绿竹林荫之下,于攀登中览赏,一路水月松峰,直叩风门云关。

8、西华台景区

西华台景区位于三清山北麓,是宋明以来的登山石级古道,范围从汾水村至风门。这一景区最突出的特点是: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尤如陶渊明写下的“桃花源”。一路上松声合泉声、万木葱笼、百花争艳、石径穿行于林荫中,即盛夏三伏天气,也无暑热之苦,人们赞美为“绿色王国”、“清凉世界”、“百花园”。

西华台景区位于三清山北麓,是宋明以来的登山石级古道,范围从汾水村至风门。这一景区最突出的特点是: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尤如陶渊明写下的“桃花源”。一路上松声合泉声、万木葱笼、百花争艳、石径穿行于林荫中,即盛夏三伏天气,也无暑热之苦,人们赞美为“绿色王国”、“清凉世界”、“百花园”。

9、石鼓岭景区

石鼓岭景区位于三清山东麓,该景区最大的特点是流泉飞瀑集中,气势壮观。如“玉帘瀑布”是三清山最大的瀑布之一,高34米、宽30米,形如水晶玉帘高挂九天,其它还有“川桥双色瀑”及“石门四叠瀑”等

10、三洞口景区

三洞口景区位于三清山西部,其主要特点是从高峰进入幽谷深处,探索三清山腹部迷宫般的深沟大谷,并从不同角度远眺玉京雄姿、蓬莱仙境、琼台阆苑,这是其它景区所不能取代的最大特色。

主要景点

东方女神位于南清园东北部,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180余米,通高86米。整座山体造型就像一位秀发披肩的少女,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亿万年来,女神端坐山峰,默然注视芸芸众生,神态祥和。传说女神为西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瑶姬。世人认为她是春天的化身,因而又称之为“东方女神”。

司春女神

巨蟒出山位于南清园北部,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最高的蟒状峰。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峰身上有数道横断裂痕,但经过亿万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顶部扁平,颈部稍细,最细处直径约7米,状极突兀,形似一硕大蟒蛇破山而出,直欲腾空而去。

巨蟒出山、玉女开怀景点位于南清园。

玉女开怀是三清山至纯至美的象征,坚硬石峰却呈现出丰腴柔美的形态,举世罕见,造化之奇可见一般。


玉女开怀

猴王献宝位于西海岸景区西北部。猴王身高约7米,端坐悬崖之上,手捧宝物,凝神观看,憨态可掬。

老道拜月位于万寿园内,在日上山庄附近观赏,山体形似一老道,遥对苍穹,肃然静立,悟道求真。每逢皓月当空,老道对月虔诚遥拜。访客观之,静心宁神。

观音赏曲位于南天门群峰之间。由两座山峰构成,一为观音像,一为葛洪像。相传晋代道士葛洪有感于民间疾苦,以琵琶对天倾诉。琴声感动天庭,观音下凡探访合十聆听,留此法相。此处观音也是三清山观音三法相之一。


葛洪献丹位于南清园景区。道教丹鼎派创始人之一葛洪被奉为三清山的开山鼻祖,在三清山备受尊崇。公元357年至361年,葛洪云游三清山,在此节庐修道,三清福地至今还留着他当时炼丹留下的痕迹。这座山峰顶部造型酷似一道士手捧药葫芦,因而人们以“葛洪”为之名,以作为对开山祖师的纪念。

神龙戏松位于南清园景区一线天下。山峰石壁上紧贴这一条长蛇,眼睛紧盯着山顶上一颗松树,似乎和松树游戏,又似乎在谋划什么阴谋。民间传说这条蛇蛰伏与此,想找机会进南天门,却被守护南天门的鲲鹏发现,一直苦无良机。

三龙出海位于南清园景区,在禹皇顶观赏,气势最佳。三座造型奇崛的山峰,状如三条巨龙,从山谷中腾身跃起,横空出世于云霄间,大有破空而去之势。

海狮吞月又名蒲牢鸣天,位于万寿园景区。蒲牢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中的一子,喜欢鸣叫,是种瑞兽。此座山峰惟妙惟肖,契合万寿园祥寿文化主题,寓意吉祥。

下篇:三清山游览路线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福地   道教   峰林   清宫   景区   花岗岩   地貌   风景名胜   海拔   峡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