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已过,学会放过



民国画家丰子恺说:


“追赶不上的不追,不属于自己的不要,挽留不住的不留,生活哪有那么复杂,简单甚好。”


不是每一件事都有结果,不是每一份执着都有回应。


等不到柳暗花明,那就独自退场。


人生苦短,别再纠缠。


半生已过,学会放过。

放过,是一种慈悲


在《圆桌派》中,窦文涛分享了梦参老和尚的一段话。


老和尚说:


“对众生要慈悲,但是,先对你自己慈悲。所谓的慈悲为怀,是放过自己,再普渡他人。”


我们对别人很好,却把自己逼得没有退路,事事都想要完美,最后焦虑失眠。


心理学中的“精神内耗”,就是指一个人陷入自我批评与否定中,迟迟无法行动。


以前我对自己很严格,从不允许自己出任何差错,以至于活得特别累。


后来,我学着放松心态,不再苛责自己:


吃一顿饭,不担心长胖;做一件事,不害怕犯错;说一句话,不是为了讨好。


生活,是个自愈的过程。


没有天赋也要自信满满,偶尔脆弱也可以放声大哭。


有句话叫做,该放的放,该忘的忘。


半生已过,悲喜都已尝遍,何必再刨根问底,走散了就算了,失去了就舍了。


作家马德说:“你千头万绪还在这里嘈嘈切切错杂弹呢,人家早已简衣轻裳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长路漫漫,学会放过。对自己慈悲,与往事和解。

看淡,是一种智慧


导演李安,有过六年的低谷期。


1985年,李安从纽约大学毕业后,就待业在家,没有收入。


那是一段难熬的时光。


李安的电影梦破碎,剧本反复修改,依旧被否定;全家经济困难,吃一顿肯德基都是奢侈。


他放下身段,变成“家庭煮夫”,每天做菜、接送小孩、扫地洗衣。


当外界争名夺利,李安在柴米油盐中修炼出一颗平淡的心,没有着急,也没有焦虑,日子过得依旧温润如玉。


后来,他把这六年的生活感悟,拍进《推手》、《饮食男女》等电影中,把传统华人文化体现的细腻入微,也成功提名金马奖。


作者陈阿咪说:


“生命是一场持久战。一时的得与失,放在生命的长河里,根本不值一提。”


放眼未来,当下困境都是过眼云烟;


回首过去,诸多烦恼早已埋入尘土。


人这一生有三种层次,20岁看远,30岁看透,40岁看淡。


年纪大了,逐渐读懂苦难的意义,不再追问“为什么”,而是变得淡然、坦然、释然。

释怀,是一种境界


朋友晓玲刚毕业时,在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实习。


同事们都一身名牌潮品,打扮的贵气十足,而晓玲每天穿着T恤、背着帆布包上下班。


转正前,领导找晓玲谈话,他说了句:


“你现在需要养你的父母吗?”


听了这话,晓玲脑子一片空白,认为他在暗讽——晓玲平时吃穿寒酸,是因为父母太穷。


很长一段时间,这句话像一根刺扎在晓玲的心里。她在公司里自卑到抬不起头来,总觉得同事们看不起自己。


后来,晓玲只好专注在工作上,从写文案、写PPT到带项目,忙的没有时间去想这事。


在升职加薪后,她拿着获奖作品在公司演讲时,同事们投来赞赏的目光。


那一瞬间,晓玲突然放下了。所谓的“穿着打扮、家庭背景”,已经不足以让她耿耿于怀了。


什么是真正的释怀?


是你已经成长到不在乎、不畏惧、不犹豫,是你心平气和的接纳和原谅。


稻盛和夫说: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真正治愈你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你心里的那段释怀和格局。”


好事坏事,终成往事。


与其积郁成病,不如慢慢忘怀。


把情绪归零,把心结解开,踏实的往前走,就能翻开新的一页。



很喜欢这句话: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人活着,就是一种心态。


懂得放过,懂得看淡,懂得释怀,是一生的必须课。


来日方长,不必慌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普渡   半生   金马奖   长胖   李安   争名夺利   慈悲   焦虑   心态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