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为什么有这么多河南人?

1949-2005年间,新疆累积净迁入人口402.58万,占同期新疆人口增长总量的25.53%,可以说对新疆地区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建国初期,新疆地区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匪患猖獗,民族矛盾尖锐,地区经济生产极为落后,人民群众生活困苦,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新疆人们住的地窝子

有鉴于此,党中央和毛主席认真分析新疆形势,吸取借鉴新疆地区历代屯田戍边的经验,为了西北边陲的长治久安,下决心在新疆发展屯垦戍边事业,驻扎在新疆的部队开始在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1954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建立,形成一支亦政、亦兵、亦工、亦农的特殊队伍,肩负起屯垦戍边的历史重任。

新疆建设兵团的人员构成较为复杂,大致有以下这几类:

——参加过兰州战役的解放军、1949年与陶峙岳将军一同起义的原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部的官兵、民族军(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从湖南、山东等地参军入伍的女兵;

——多个省市公安、政法系统干警、海陆空三军转业及复员军人;

——京津沪苏浙鄂支边知识青年和自发参加建设青年;

——各省市的“黑五类”子弟、劳改人员和就业新生人员。

——还有一个巨大的不能忽略的群体,就是河南地区的支边青年。

1956年《河南日报》一版刊登了一则消息:省第二次移民工作会议决定——今夏将移民23000多人去开发新疆。事实上,这篇消息只是当年移民新疆建设兵团的一部分。

河南省移民23000人去开发新疆

河南是我国的劳动力大省,在1955-1956年间国家从河南的兰考、郏县、汝南、遂平、开封、洛阳等地区动员了大批农村青年支边。

仅1956年,河南先后就有56000多名青年来到了新疆屯垦支边。这批从河南各地区奔波跋涉而来的建设者,因其突出的劳动能力成为兵团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新疆、在兵团,他们被称呼为屯垦戍边的第一代。


与后来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不同,这一群河南青年中的绝大部分人不仅在这里成家立业,还不断把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叔嫂姑侄等接到新疆工作,大批随迁人员在兵团形成了独特的河南文化。

那时在兵团的石河子和奎屯,上到机关下到连、排、班,河南方言几乎成了主要交流的语言,几乎每个团场都有自己的豫剧团,石河子市更是被誉为天山脚下的“河南城”。

他们背井离乡来到新疆,在漫长的支边岁月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如今新疆的良田绿洲是他们一生心血的最好证明。

改革开放以来的自发移民

改革开放后,新疆地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进出新疆变得更加便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市场杠杆在人口流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流效果明显。

与此同时,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迅速增长,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产生了大量富余人口。这一群体为了就业和发展,开始往新疆转移。

这一时期入疆的群体有知识分子、技术型人才和各种投资者,但数量最大的还是农民工群体。在1990年代初形成过一波入疆民工潮,他们采取“候鸟式”的入疆形式,往返于家乡和新疆两地。新世纪以来,河南籍的采棉工人成为这一群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支。


河南省历来都有棉花种植的传统,除去自然灾害的年份,在2008年以前河南省的棉花种植面积基本都保持在1000万亩上下。

但是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本地棉花种植面积的断崖式下跌,原本务农为生的本地人口生存条件日渐艰难。

而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巨大,要想在冬季季风来临之前抢收进仓,光靠本地劳动力是无法完成的。于是来自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份的农民们利用农闲时节坐着一列列运送采棉工的专列到新疆去采棉花赚取额外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新疆采棉工的需求在60-70万人左右,而河南贡献了一半的劳动力。人工采棉的辛苦一般人很难想象,每朵棉花也就是籽棉重量平均5克,一个采棉工每天两个手一起采,按照一天100公斤到200公斤的棉花来计算,一天需要弯腰10000次到30000次。

到了11月,霜雪出现,早晨起来棉花上结了厚厚的一层霜雪,手放上去采摘时如同摘下来一个‘冰疙瘩’,会把手冻得冰凉,一天下来手都冻到麻木。很多采棉工人的指甲都开裂甚至脱落了,她们付出的不仅仅是心血和汗水,还有泪水。


火车战的河南人

如今,河南同胞的身影遍及新疆的大街小巷,这个边塞宝地与华夏文明发源地之间的情谊也永久地镌刻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从戈壁荒漠,到水岸绿洲,新疆人与河南人的故事还将继续撰写,成为不朽的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新疆   河南省   河南人   河南   兵团   棉花   移民   群体   人口   青年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