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回归一批竹简,揭开胡亥继位另一种可能,赵高或许背了黑锅

在中国的史学界里,《史记》是占据着绝对的地位的。

太史公司马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撰写史书,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甚至不惜得罪了当朝皇帝——汉武帝,落得个惨遭宫刑的下场。

然而在2009年从国外回归的一批竹简中,却记录了跟《史记》中截然相反的观点。

从这些散落的竹简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不一样的历史。

长久以来,也许我们误会了胡亥,他真的是奉旨继承的皇位,而那个“恶贯满盈”的赵高,可能只是背了黑锅。

今天就让我来讲述这段不一样的历史。

耿直的太史公司马迁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史学家。

他从父亲司马谈的手里接过宫廷史官的大旗,一心一意地为国家编修史册。

作为史官,他严格恪守实事求是的立场,从不妄加评议发表个人看法。

在编写史书的过程中,他甚至多次亲临现场询问当地老人去求证历代史书中的记载。

他有一个好朋友叫李陵,是著名的“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同时也是大汉的一名将军。

在他攻打匈奴的时候,由于孤军深入,其他军队救援不及而被包围生擒。

在匈奴可汗的牙帐里,面对匈奴人的各种威逼利诱,李陵无奈之下只能投降匈奴。

消息传回长安,汉武帝勃然大怒,因为在汉家儒术的思想观念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才是一个武将的归宿。

司马迁本着实事求是的方针,为李陵争辩,更加触怒了汉武帝。

汉武帝把对李陵的愤怒施加在他的身上,对他处于宫刑,并把他调到了中书令。

被处宫刑的司马迁,虽然失去了男儿之身,但是他忍辱负重,继续写作,终于完成了历史不朽名篇《史记》。

因为有着权威性,所以历朝历代的史学家都把它奉为史学界的瑰宝。

《史记》中的胡亥篡位

根据《史记》中记载,秦始皇的长子叫扶苏,幼子叫胡亥。

扶苏宽厚仁慈,颇得秦始皇的喜爱,但是为了历练他,秦始皇把他派到了驻扎在北部边疆的蒙恬军中学习锻炼,期望自己在百年之后,扶苏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当上秦二世。

而胡亥年幼,则常年呆在秦始皇的身边陪伴他,让他享受天伦之乐。

因为胡亥本没有继承皇位的压力,所以也就没有受到良好的帝王教育,整日里嘻嘻胡闹,始皇帝对此也不以为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就开始了长期的巡游。

他乘着辒辌车,带着人数众多的随行人员,沿着帝国的边境,一边欣赏着大好的河山,一边满意地看着跪在脚下的六国臣民。

等他们一行人来到赵国故地沙丘的时候,秦始皇突然病倒了。

不得已,他们只好住进了沙丘废宫里,歇息调养。

这个曾经死过赵国历史上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的宫殿,似乎又要见证历史了。

秦始皇调养了几天,突然感觉身体轻了,身体也无大碍了。

他命令着车马继续前进,结果不到一天的功夫,他就去世了。

原来他病情愈发严重,出现回光返照,但是那个时候的人哪里会知道这个,况且秦始皇本身脾气暴躁,他的话其他人哪里敢有半点违抗?

他去世之后,只有赵高和李斯陪护在车里,他们赶紧把胡亥从后边的车上叫过来商量对策。

按照秦始皇生前的安排,继承人应该是他的长子扶苏,但是扶苏现在远在北方军中,有着千里之遥,这就给了他们可趁之机。

李斯素来跟扶苏的老师蒙恬不对付,而赵高是一个奸佞小人,也跟扶苏不合。

如果扶苏继位,他们俩的下场可想而知。

所以他们两人拉着胡亥一合计,就假借秦始皇的手令把扶苏和蒙恬赐死了,然后把胡亥送上了皇位,成了秦二世。

胡亥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只知道夜夜笙歌,大权完全被赵高所控制。

赵高为非作歹,导致民怨沸腾,原六国的旧贵族趁机发动起义,没用几年就把秦始皇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给毁掉了。

胡亥合法继承皇位?赵高背黑锅?

千百年来,有关秦末的历史,始终保持着《史记》中的论调,

多少电影和电视剧都曾再现了这个观点。

然而2009年从国外回流的一批竹简却刷新了之前的观点。

经过历史检验,这批竹简是西汉时期的,其中有一篇名为《赵正书》的文章记载了胡亥登基的真相。

据竹简中的介绍,秦始皇临死前,只有李斯和胡亥陪在他的身旁。

作为一生的伙伴和亲信大臣,秦始皇和他无话不谈。

秦始皇巡游的目的,不仅仅是巡视帝国的边境,同时也是为了威慑那些图谋不轨的六国旧贵族和遗老遗少。

在张良寻机刺杀他之后,这种在国内立威的活动就更是迫在眉睫了。

毕竟消除一个国家容易,但是想要消除陈旧的观念却难,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改分封为郡县制,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面对阻力,秦始皇最简单干脆的手法就是“杀”。

现在秦始皇自知寿命将近,帝国内部依然不太平,即使他想把皇位传给扶苏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对李斯说:“我自知寿命将尽,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儿子,他们年龄幼小,何以信服于天下。”

他恐怕自己死后,内部大臣会有人趁机发动叛乱,最终大秦危矣。

李斯唤来太医冯去疾趁机给秦始皇提出建议。

沙丘距离咸阳太远,如果召集大臣过来讨论未来储君的人选,恐生变故,不如先把胡亥立为继承人,先行掌管朝政。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就把皇位传给了胡亥。

这个时候赵高远在咸阳,又怎么能有机会去篡改诏书呢?

所以说赵高很可能背了2000多年的黑锅。

这篇文章公布于世之后,顿时引发了史学界的地震。

以往《史记》一家独大,现在突然出现了同时代的《赵正书》,同样的事件,结果竟然截然相反,不能不令人感到怀疑。

专家们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纷纷查阅史料,进行反复推理来试图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结语

历史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孰是孰非?想要真正地确定一个事件的结论并不容易。

但是随着更多历史文献的解密和披露,也许我们离事实的真相并不遥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竹简   史记   宫刑   史学界   皇位   帝国   汉武帝   匈奴   观点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