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看似是“父救子”灾难片,实则是感人肺腑的家庭教育片

昨日上映的《搜救》,出于对甄子丹的喜爱,我第一时间去看了。

令我意外并惊喜的是,这部片子,除了是以亲情为主的灾难片之外,同时还是一个让家长和孩子都反思的“家庭教育片”。

电影《搜救》,围绕着从深圳来长白山旅游的一家四口展开,原本是其乐融融的旅行,却因儿子不幸走失的意外戛然而止……

看似偶然,实则是性格导致的必然

甄子丹饰演的父亲阿德,就是导致儿子丢失的“罪魁祸首”。

阿德的性格本身暴躁,加上工作的忙碌,使得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孩子的陪伴少之又少。

身为父亲的阿德,没有时间去学习如何培养孩子,就只能把自己从小所接受的思想延续到了孩子身上——电影不止一次的暗示,阿德始终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是正确的。

在大城市里,这只是感情里冰凉的“小雪花”,而在极端的条件下,再细小的雪花都可能引来一场“雪崩”。

这不,电影里儿子乐乐非要闹脾气去天池看水怪,父亲阿德为了给不听话的孩子一个教训,竟然放任一个八岁的孩子在荒郊野岭!

回来接孩子的时候,果然已经空无一人……

我们站在上帝视角,没办法批判阿德的行为,他只是想让孩子明白——在外面要听父母的话,他没想到结果竟然会那么糟糕。

如果你以为是暴力,那就枉费了背后的温柔

如果只看了电影的开头,你或许也会像警察一样怀疑——甄子丹饰演的父亲可能有暴力倾向。

但是随着情节的推动,通过阿德的视角,我越来越理解父亲难当,阿德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但他确实是一个用自己的方式,去尽力爱孩子的父亲。

电影通过插叙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了阿德不为人知的一面,

父母若爱着子,则为之计深远,阿德明明可以像其他人一样,选择轻松的工作,用大把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可是他为了让孩子能读好的学校,拥有好的资源,他只能更拼命的工作。

阿德在教育了调皮的孩子后,也会自责懊恼,在床头摆上精心准备的礼物,表达自己的歉意。

而之前让人无法理解的,在危机情况下打儿子的那一巴掌,现在看来也完全是出于爱子心切,害怕孩子因为不懂事而丢失了性命。

电影里乐乐丢失后,阿德比谁都紧张和担心,为了孩子的线索,他愿意跨过刺骨的冰河,在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况下,也不曾想过退缩。

或许阿德在教育孩子上用错了方式,但是我们永远无法质疑和苛责他对孩子的爱,而导演就是想用这样真实复杂的角色,使得观众反思:

孩子是否忽略了父母的爱?

父母是否正确的和孩子沟通?

电影《搜救》真的很值得家长带着孩子一同观影!如果你们之间因这部电影而感受到了爱,看完以后,一定不要忘记给对方一个拥抱!

#电影搜救#

#电影搜救体现真实人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长白山   天池   插叙   教育片   感人肺腑   视角   雪花   暴力   性格   儿子   父亲   家长   意外   父母   孩子   家庭   工作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