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八旗到底有哪八旗?权力等级又是如何划分的?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后来因为人数不断增加,原先的四旗制度已经容不下这么多人的时候,于是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八旗旗帜

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为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镶黄旗又是八旗之中的头旗。上三旗由皇帝亲统,所属兵都是皇帝的亲兵。下五旗为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和镶蓝旗。下五旗由诸王、贝勒、贝子分统。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是正红旗人;晚清时期的正直的慈安太后和臭名昭著的慈禧太后出自镶蓝旗;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也是镶蓝旗人。

八旗军装备

京师八旗中,八旗都统每旗一人,从一品;副都统每旗二人,正二品,下设参领、副参领、佐领,晓骑校及印务参领、印务章京、笔帖式等。参领各旗人数不一,正三品。其中满洲八旗每旗五人,共四十人;蒙古八旗每旗二人,共十六人;汉军八旗每旗五人,共四十人,合计为九十六人。副参领,正四品,与参领额同。

八旗都统

入关以后八旗制度的改组和扩大,提供了足够的兵源,建立起分布全国的八旗军队,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使这支军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八旗兵丁在征剿“三藩”、用兵新疆、西藏的战争中,对制止分裂、削平内乱、促进祖国的统一起了重大的作用。在晚清时期,八旗曾参与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但战绩可谓是差到极致,几乎可以说是屡战屡败。

僧格林沁影视形象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率八旗军进剿捻军,在多年的战争中,八旗军著名将领损失殆尽。僧格林沁失误被捻军引诱至山东陷入重围,经过著名的的高楼寨之战后,僧格林沁受重伤被16岁小兵张皮绠捕杀,清朝八旗军彻底覆灭。从此以后,清政府只得依靠汉人的湘军和淮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女真   鸦片战争   满洲   僧格林沁   捻军   镶黄旗   都统   旗人   白旗   满清   权力   等级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