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画

一直流传着一句老话,兴趣爱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来看,这话的确有道理。

当今的人们常有一种意识,别让娃娃输在起跑线上,应当从三,四岁就要开始早教,这话似乎不错,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因材施教,就是要发现娃娃是什么样的可塑之才,说白了就是有什么天性禀赋,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父母是不清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应该从娃娃的兴趣爱好去发现了。

上世纪50年代初,我4一5岁时常常在家里开的服装门市店里玩耍。一天快打烊时,有人给我买了根“马头牌”冰棍解馋,我坐在裁缝师傅的工作柜台上,边吃边欣赏冰棍纸上印着的马头图案。这时旁边出现了一位陌生人,说:“小朋友,你看来是喜欢这纸上的马头图案了吧,我给你画一个好不好?”我点点头,于是他找来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大一小相邻的两个圆,然后再用两条线段,将两个圆做切线连接,之后,在大圆里画出马的眼睛和耳朵,小圆里画出马的鼻子、嘴巴和牙齿。仅仅几笔,瞬间一个活灵活现的马头就跃然纸上。

这个作画仿佛是一个魔术,太神奇了,我目不转睛地看了好久好久……一种神秘的力量,一下摄住了我的心。

因为这一次的奇遇,让我步入了绘画这条道路,痴迷了几十年。我一直想感恩报答这位启蒙先生,却不知道他姓甚名谁,甚至连模样和长相都没有一点印象,用唯心的天命学来解释,这是天意吧。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那年头社会上没什么美术辅导班,即使家里有条件也没有请家庭教师的意识,所以学画画只能全凭自己的兴趣下功夫了。

那时,但凡我所见到的图片,画册和玩具,比如:洋画,香烟壳,小汽车,坦克车,各种植物,小动物,房屋建筑,亭阁楼台,都是绘画临摹的范本。

印象最深的一个学画过程,那是照我家店铺墙上挂着的几幅苏绣织品去临摹,图画是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平湖秋月”……等风景,画完后看看不满意再重画,画了一遍又一遍,白天上学没空就在晚上画,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六、七幅画,从中挑选出最满意的把它贴在苏绣原图旁一对比,几乎没太大的差别。

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电影院,有好几次我就在电影院的后场,看一位画师在画电影宣传广告,看得入迷忘记了回家吃饭。

四、五年级以后,能画一些复杂的东西了,电影画报里的英雄人物也是我喜欢临摹的对象,如“董存瑞”,“李向阳”,“夏伯阳”等人物电影剧照。

星期天,或者放寒、暑假,我一个人常去附近的公园里画风景,后山有个小亭子,在那里做完了作业就开始画画,不远处有一条石级小径,通山下的一个寺院,游人很少,环境幽深静谧。是城市里一处难得的优美的风景写生宝地。

什么叫入迷?就是着魔,就是身不由己,自从读书的一年级开始,无论上语文、数学课,上课都不用心听讲,只管在课本上画自己的图画,痴迷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数学考试有一次不及格,母亲问我为什么,而我却说,根本不记得上过什么数学课,一点印象都没有,你看滑稽不?

由于画画影响到了主科成绩,父母很是反对,好在班主任做了很多工作,而且,我每次参加市里的绘画比赛,都能取得优异成绩,排在前三名,专家说我有这方面的天才,将来有这个饭碗也很不错,家长也就不在责备了。长大懂事后悟出了一个道理,学习主要的是靠自觉: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

稻盛和夫说过:“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多年后,通过绘画多了一份职业的选择,让我成为了一名美术老师。另外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通过绘画能进行专注,细心,观察力的培养,若按照道家、佛教养身的“修习戒定”来讲,能令人专心一致,心不散乱,身心能保持最佳状态,这就是纯粹的快乐和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董存瑞   小圆   苏绣   入迷   马头   数学课   冰棍   印象   娃娃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