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知,其实是一种舍近求远的“知识崇拜”......

如果你想把箭射在靶子上,你要做的应该是直接拔箭就射。

而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箭屁股后面的羽毛,弓应该是什么材质,弦要用牛皮做还是猪皮做...

最近很深的一个感触就是,不要舍近求远。

舍近求远,听起来实在是很愚蠢的行径。

可是我们每个人,都很难百分之百拍着自己的胸脯保证,自己就一定没有干过类似的事情。

我想起了自己读书时候的事情,觉得那时候的我是相当愚蠢的。

对于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我都想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地学,系统性地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甚至于,我还会在原有的知识上不停地扩展,导致我学的很多知识其实是很“冷门”的。

一来,根本对我应试的成绩起不到帮助;

二来,长期的负反馈,导致我对自己的智力产生怀疑,自信心一直在学习的过程中受挫。

导致我的成绩一直都不是特别的理想。

其实那时候想想自己,就是学习方法出问题了。

从头开始搭建知识体系,那固然是很好的。

长期来看,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很有作用的,给人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可是对于距离那时候还有200多天就要参加高考的我来说。

实在是不明智的。

其实我想,那时候正确的做法就是直接拿起历年的真题来做就好了呀。

每个科目会有什么题型,真题的套路是什么,研究下来之后直接就可以缩小自己的学习范围啊。

何苦回到书本,从第一页开始苦哈哈看呢?

考试要考你什么,就直接研究套路不是很好吗?

后来应用到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是,我发现自己一直有“系统性知识”的迷信崇拜。

仿佛我要对任何事情提出一点看法的时候,就一定强求自己知道所有的细枝末节才行。

现在看来,这实在是舍近求远啊!

特别是做一些实践意味很强的事情的时候,理论的知识几乎没有从头开始学习的必要。

一来,大部分理论的知识,更新的速度跟不上现实世界的变化速度;

二来,很难直接地落地,很多时候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仅仅停留在“知道”的状态。

至于现实中的应用、运作之类的,遇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路径一概就不知道怎么解决了。

这就是把书给读死了......

而现在看来,除了一些理论性相当强的领域外,学习现实中的大部分事情的方法,其实就是直接假设自己都会了,然后着手去干就行了。

这样的好处就是,一来这是强烈地贴近现实的,不会导致你有浪漫主义的空想,或者像脱离现实学到的知识那样,无法直接地作用到现实上。

二来,这实际上是节省了自己的时间和学习的成本的,因为事实上,你只要学会有用的知识就足够了,如果不是对夸夸其谈有特别的追求,有些知识不知道又如何呢?

系统性搭建知识确实是很好的,但是太不灵活了,这个门槛高,也不适合大部分其实对时间的利用效率很低下的普通人......

强大的如同3岁作曲的莫扎特,13岁开始自学微积分的爱因斯坦...

这些天才们知识体系的搭建往往从很小就开始了,如果能在很年轻的时候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在上面搭建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之后,这样的人基本就是奔着“天才”而去了,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羡慕不来的。

我们能做的,其实是要学会做一个背着工具包的灵活的“维修工”。

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生活中和学习中都好,直接从一个复杂的机器或者模型入手,直接就开干了。

一边干的过程中,边检视一下自己的包里面还缺什么工具,然后功利性地往里面添上东西就好了。

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不要舍近求远的意义。

继续地破除无所不知的“知识迷信”,大部分的知识其实是信息。

我觉得没必要把自己的大脑变做各种信息的容器,选择性强一些、功利性强一些,这些都是没什么错的。

希望大家都能不要舍近求远,直奔目标最本质的地方而去。

一剑封喉,一箭中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舍近求远   莫扎特   知识   无所不知   套路   学习方法   迷信   崇拜   事情   现实   体系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