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的真正含义层次


治未病三大关系因素 :阴与阳失调, 痰湿正虚变化 ,五行生克胜复。

怎样治未病,一定要说到养生。

怎样养生法,养生治未病内容一定重在四调:调精神、调呼吸、调起居、调饮食,而这些内容多归属为行为习性节律、水谷精微饮食、情志形神类因素的修养,从内容和含义上都为养的纠偏法则,与治未病之“治”含义内容真正本质还昰不同的。当然治、防、养功能性质一样,但三者内涵的作用是不同。


什么是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理论指导下,坚持以预防为主、以预防为先和用防治养一体的维护人类健康的理念,采取各种制宜适宜的方式、手段达到不生病、少生病为目标目的,来延缓疾病进展发生。


一,治未病一般分四个层次:

1.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

2.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蔓延。

3.有病早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4.治小病、防传感、安未受邪之地、康复护养等。


二,

治未病在顺四季四时调养阴阳平衡法,以及在精神情志调畅、饮食结构方式良好摄入、起居节律睡眠环境保护等因素基础上,治未病分三大内容调理保健。

1.阴与阳失调的调整。

2.痰湿、正虚的调节。

3.五行生克胜复的调理。


顺四季四时调养阴阳平衡法。是顺应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养生,一般上即是春夏顺应长生之气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养阴,这样才能保持天地人的阴平阳秘。

精神情志调畅、饮食结构方式摄入、起居节律睡眠环境保护、动静锻炼运动等因素养生,是改善促进增强正气功能的输送防御等功能,还有与宜忌的注意事项要素要点的要求。

既然要治未病保健养生,就需围绕生命生理功能的基础特色,用“气-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以免疫、神经、分泌、代谢因素为体系机制,建设对外伤内伤引起影响重要因素方面的加强管理保健而治未病,因而治未病以分三大内容为主特色。


治未病内容关系三大因素:

1.阴与阳失调。

依药食同源,依寒性制热质,或热性制寒质,于阴阳制约原则,施法制宜。

2.痰湿、正虚。

因痰湿多为阴邪,正虚为阳不足,所以起居环境,宜通风、阳光充足,或尽量能做到向阳而居。

3.五行生克胜复。

充分利用昼夜阴阳精血的五脏脑流注节律功能,加强稳定气血的气机气化。

如早晚充分发挥肝肾功能,白天加强脾脑功能。


三,现代中医学治未病因素,应在上述三者关系上,应再加上对急性疫情防控上生命中医人文性贡献内容,在“中医抗疫的文化自信中"、“在抗击疫情关键时刻迸发出力量”、“动态清零”的伟大实践中,避、禁、不聚集少流动,带口罩勤清洁、加强信息及时性、早期化沟通应对等中医防疫理论观点,充分利用阴阳制约的防、脱绝对性极化,免疫特色强化理论等人文生命活动功效性。


四,既然是治未病,治未病对如慢性疾病与急性传染疫毒病和一般性疾病三者的预防控制上,针对它们的病理特色和疾病变化规律,一定有什么不同的特色区别的。


阴阳学说为指导,对急性传染疫毒病的预防控制应注重阴阳特色的极化性,而对慢性疾病的防控应重视正气阳气的免疫力防御稳定性,而对临床上的一般性疾病,是应针对性提高阳气的功能化生性、应急性。


当然,整体性上,都应完整完备,但是,

疫毒防控治未病,以利用阴阳制约的防、脱绝对性极化。

慢性疾病的防控,应重视正气阳气的免疫力防御稳定性。

一般性疾病,是提高阳气的功能化生性、应急性。


连载…


原创作品作者罗占光中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化生   节律   阳气   起居   阴阳   含义   层次   因素   疾病   特色   功能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