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当下经济说起:美联储疯狂加息,我们该不该跟?

为什么美元放水大家都得跟着放?为什么美国加息大家都得跟着加?

这个问题大家都能回答出来,因为美元霸权,所以全世界货币要看美国的脸色,要看美联储的政策。

对于很多国家而言,必须这么做,就像这次美国疯狂加息,跟进,也许还有条活路,但是不跟,就是死路一条。

现在,这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人民币到底要不要跟着加息?如果我们保持货币政策独立,经济能不能扛得住?

要想搞清这些问题,还是要回到源头,美联储加息这件事上。

美国加息,表面上是美国通胀率太高,也就是市场上美元太多,而对应的原材料、商品或者服务太少,所以要回收流动性,就是美元,让两者平衡。

但实质上,这里还牵涉到一个关键词,美债。

美元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简单来说,美国政府需要美元,必须把美债抵押给美联储,美联储释放美元;美元多了,美联储就要抛售美债,回收市场上的货币。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美国国内,那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美元是世界货币,所以“印”出来的钱是供全世界用,而回收时,也要从全世界拿走。

货币水龙头在美国手里,所以无论是正常放水、过度放水还是停水、抽水,都是美国说了算,但全世界要跟着埋单。

还有个问题,美联储是不是中立?不管以前是不是,至少疫情之后就不是了。

疫情期间,美联储无限量化宽松是这次通胀的货币源头,原因是当时不仅美国国债抵押给美联储,大量地方债务、企业债也抵押给了美联储。

所以当美联储释放那么多美元再流入全世界时,相当于把美国的各种债务都转嫁给了全世界。

如果美联储足够中立,又怎么可能愿意接纳政府发行那么多债务?又怎么可能接纳那么多看起来没有保障的民间债务?

事实上,抛开私人债务,政府债务早已超过美国GDP,什么时候能还完,美国政府自己都说不准。

这是其一,其二,作为一家私人机构,融出那么多美元也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美元未来回流时能够有丰厚的回报。

当然,美国自己不可能付出代价,但其他国家必须付出代价,要么就是资产被廉价抄底,比如东南亚、日韩,要么就是金融主权被控制,比如阿根廷。

但一切的基础是确保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这里面,能源的结算地位尤为重要,比如石油和天然气。

所以伊拉克想用欧元结算,萨达姆被美国干掉,利比亚想用黄金结算,结果美国和欧洲同时动手,欧元挑战了几次美元地位,也被美国阴得半死不活,比如现在。

而维持这一地位,一方面是美国的武力充沛,另一方面,则是美国资本在全球产业供应链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

所以美元要加息,全世界必须提前反应,西方发达国家也好还是发展中国家也好,必须留住美元,用更高的利率挽留美元。

否则,不仅海外投资,本国的资本也会不计成本地抛售资产出逃,一旦国内外汇储备被兑空了,本国的货币信用也就垮台了,就像现在的斯里兰卡。

但是,这个代价也不是任何国家都能承受的,加息虽然可以回收货币,但是会推高国内利率,导致国内融资成本太高,企业融资太贵,生产要么转移要么停止。

如果货币继续减少,那么民众也会转为储蓄,不再消费,最后通货膨胀转为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就是经济发展的噩梦。

其他国家面临这些问题,我们也逃不掉,但此时要不要加息要回到我们的经济现状上。

我们的问题是房地产在经济发展中占比过大,同时,这个产业又牵涉了大量债务,如果按照90年代初日本央行那样激进加息,导致房产价格暴跌,必然造成无法承受之重。

届时,不仅经济可能出现严重衰退,居民财富也将大幅缩水,整个金融系统也将出现大规模坏账。

所以房地产必须软着陆,从原来的快跑降速到慢跑,这期间,向金融系统持续提供流动性就很有必要,这也要求利率水平要稳定。

接下来,就要解决债的问题,房地产是债务驱动的,主要牵涉到三方债务:地方政府、开发商和个人。

这里面,地方政府的债主要是对地,比如之前征收土地或者搞货币化拆迁中都会有大量的负债;开发商对地和房,包括招投标阶段拿地和施工阶段盖房,这里面负债最多的是拿地:个人主要是买房负债。

债务另一端则是金融系统,以银行为主。当然这里面有个好处,就是我们的房地产发展主要还是靠间接融资,相关贷款又基本上由国内银行发放。如果要靠直接融资,又有外国资本参与,那么在这次美元加息中,所有房产类资产一跌到底,那就真的没救了。

金融系统要做的事就是不断降低贷款利率,让政府、企业和个人在高债务下能喘上气,同时,对于个别暴雷的开发商大家也要一起兜底,代价就是整体利润要下降。

这件事从疫情以来一直在做,所以对于金融从业者,大家日子都很不好过,没以前好赚钱了,但现在难赚以后更难赚,现在就是要保本微利。

接下来是借钱的,先说地方政府,之前搞土地财政,现在肯定是不行了,内部要过紧日子,财政只能负担纯公共项目,公务员也要降薪,包括以后公职会不会是金饭碗也很难说。

有财政兜底的项目,可批可不批的也尽量不批,比如这些年很多城市地铁项目都停批了,就是一个信号。

但是基建还是要做,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升级,但更重要的是拉动就业,但这事谁来做?中央来做,债务向上收。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清理债务,专项债加快发,承接的是之前的老债务,新债要控制,政府平台公司未来也别指望政府兜底了。

第二个是开发商,涉及在建楼盘的,要保交付,不能出现大规模公共危机,至于以后,期房这个概念也将出局,有能力就把房子造好再卖。

至于开发商本身,企业经营,本来就是自负盈亏,之前赚钱有多爽,资金退潮就有多惨,不管你多大,叫恒大也不管用。

第三个是个人,不能让老百姓辛苦一辈子的财产被剥夺,当然投机者除外,所以要房住不炒。房子这个东西以后将从大规模交易变成小规模交易。

如果债务负担合理,能还得起房贷的比还不起的人多很多,就不会出现社会性债务危机。

虽然我们不能转嫁债务,但只要能控制住债务规模,美元加息就不能从内部攻破我们。

另一方面是进出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经济成就很大一部分来自此出口创汇。

美国加息美元升值,如果我们不加息,那么人民币就相对贬值,贬值有利于出口,看上去是好事。

但问题是我们出口的商品能不能被替代,或者其他国家劳动力和原材料更便宜,如果是这样,中国的出口份额将被其他国家平分掉,贬值也不见得是好事。

但如果中国在关键环节或者关键技术上有着不可替代性,或者同样商品,在中国生产,从原材料组织到供应再到物流运输,整个供应链效率效率增加,那么无论人民币是加息还是降息,这事都只能在中国做。

现在中国是制造业中心,但离创新中心还差很远,所以出口份额很大,但利润不高,这是我们要克服的劣势。

而威胁主要来自于进口方面,如果美国和一些国家持续加息,那么人民币相当于这些外币会持续贬值,那么采购物资就要花更多的人民币,这就是输入性通胀。

这里就要看中国主要进口什么,一般来说分三种:能源与原材料,比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高技术产品,比如芯片、精密仪器;一般消费品,比如各种奢侈品。

在这些东西中,第三种容易替代,所以主要是前两种。

其中能源类物资是关键,现在俄罗斯与美国为敌,中美也存在硬脱钩风险,所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这次上合组织峰会大家也看出来了,中俄伊三国正在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核心连接点就是能源。

但即使是俄罗斯,现有的能源出口结构下包括管道建设,物资调配也不可能一下子转向中国。

所以未来的能源进口还是要多渠道,这样我们自己才安全,相比于进口价格提高,想办法推动用人民币结算和推动双边货币互换才是关键。

中国与俄罗斯不同,中国有能力制造出大多数全世界需要的商品,俄罗斯只能出口资源,所以俄罗斯容易被替代,而我们有更大话语权。

第二种产品,一些高技术产品包括关键技术,这里不仅进口需要,出口也离不开,比如芯片。

中国的高铁已经半个走出去了,但芯片技术还不成熟,包括光刻机这些东西还在美欧手里。所以“卡脖子”的事必须解决。

如果说未来能替代房地产成为经济顶梁柱的,必须手这些硬核的实业,高科技咱们也不懂,但是科技是研发出来的,研发就必须给钱。

所以金融资源要向这些产业倾斜,尤其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因此,还要构建完善的资本市场,培养专业的投资机构。

所以加不加息不是拍脑袋的绝对,能够保持定力,自主决策更难,需要实力,更要勇气。

写在最后

美国现在还在吃二战后的金融霸权红利,但能吃多久?不知道。

很多跟着美国加息的西方国家也在走一条老路,一条希望只通过玩转金融赚快钱的老路。

之前这条路,老世界霸主英国也走过,当时很上瘾,但很不幸,最终依旧沦为二流国家,历史是会重演的。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不见得能独善其身,但是最难的时候,撑住不到,就是胜利,而最难的时候,也是改革的好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中国   俄罗斯   美国   债务   货币   代价   全世界   人民币   能源   美元   疯狂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