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雄村寂寞的小南海

小南海是屹立于新安江中的一座孤岛,位于歙县县城南,同宰相故里的雄村相距1公里,1991年,我曾陪母亲去雄村探亲,路过小南海,表哥当时是溪西南中学的校长,他给我详细介绍了这一曾经的佛教名山。



小南海陆路距歙县县城7.5公里,而从歙县南浦口溯江而上仅2.5公里。一座宛如翠玉的长条形小岛,静卧于江水中。

曾几何时,小南海是佛门圣地,香火旺盛,信男善女,纷至沓来。每当夕阳西下,晚霞西照,古寺佛光,隐约于万道金光之中;夜幕将至,晩钟阵阵,暮鼓声声。正因为闻名遐迩的海天佛地普陀山称南海,它就自谦为小南海。

关于小南海的来历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是上古时期,有一年山洪爆发,波涛翻滚,沿河屋舍尽毁,一座小山也被冲得东流而下,当流到柘林村时,停在了河当中。往后每发一次山洪,山即增高一点,岁月流逝,成为如今的模样。当时人称小南海亦叫岑山(当地方言与"神山"谐音)。


小南海虽为江中小岛,可岛上有山,少有平地。岛上峰回路转,古木参天,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春夏有杜鹃,满山遍野,红白相映;秋有金桂,香飘数里,隔江可闻;冬有腊梅,顶风冒雪,傲然挺拔。

山上林荫茂密,古寺掩于林中,红墙绿瓦,飞檐画栋,远望若隐若现,祥云飘缈,近听则木鱼声声,梵音缭绕,好似身处山水佛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庙宇被拆,连上山石级也被取走,昔日风光荡然无存,令人惋惜!

据老人回忆,当年乘渡船可直达山脚,拾级而上,迎面是一双十亭坊,正面刻"普陀"二字,背面刻"回头是岸"四个大字。行至山腰,到灵官殿,正门两边有联云:"三眼分明良观大地,一鞭厉害护法南山"。过灵官殿拾级而上,是一块巨大石板建成的观景平台,临江围有石栏。立于台上,远眺群山诸峰,烟云缥缈,渔村点点,山河绚丽多彩,景色美丽宜人,真是画中有画,天外有天。这时抬头,便可见门头有康熙皇帝御书的"星岩寺"匾额,原来已经到了星云寺。《歙县县志》记载:星岩寺在岑山,郁然孤岑,立渐江中,溪水环绕,佳木经冬不凋。旧名周流寺,五代,吴天佑八年(911)建,俗名小南海。郑师山名为小焦山。有钓石在焉。康熙八年(1669),里人程族,谓御书星岩寺额,并题柱联十字,因改今名。同治间徐司马同善等重修。"



进星寺岩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两尊高大塑像:哼哈二将。往里见上悬匾额"大雄宝殿"四个大字,系徐丹甫所书,徐为当地书法名家。大殿正中为三尊大佛,庄严妙相,普渡众生。两厢是二十八宿,另塑有四大金刚。其雕刻工匠来之于西藏,技艺高超,无论你站在什么位置,塑像的眼睛总是看着你,真是活龙活现,惟妙惟肖。

二殿有观音岩,供奉观音菩萨。后殿有朝南房三间,供奉的是肉身菩萨。肉身菩萨法名应山,生前是小南海当家和尚。原为满人,因带兵与太平军作战不利,全军覆没,遂遁入空门以避难,修成正果。

星岩岩珍藏有一幅名贵的关羽画像,此画高一米,宽约0.4米,所有线条全部是用一部《金刚经》楷书而成,此画被北京博物馆收藏。

小南海不仅风景优美,寺庙中的素食也独具特色。据记载,1938年,国民党十九军罗卓英部曾驻扎在歙县西整编,部分高官来小南海烧香。寺庙准备了一席"南国佳肴",其中有:笋片炒冬茹、炒"虾仁"、熟笋丁清炒、炸香菱,素红烧狮子头等素菜,令食者拍案叫绝。

如今,依然有很多人慕名来小南海,虽说当年盛景难寻,但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真心希望当地政府能重建开发小南海,使小南海早日重现当年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歙县   南海   太平军   自谦   拾级而上   匾额   山洪   塑像   肉身   当年   寂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