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看山东威海经开区:先折东风第一枝

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隋昊良 通讯员张利然)2022年夏天,山东威海韩国商品交易中心运营经理荆继国忙碌而充实。“不买一件正品韩货的威海游是不完整的。”在荆继国看来,韩国商品交易中心及韩乐坊商圈既是对韩开放的实际参与者,又是受益者,说是威海经开区对外开放的见证者更为贴切。

作为中国大陆距韩国最近的城市,自1990年威海与韩国仁川之间的“金桥轮”通航起,威海便成为国人心中对韩开放的“桥头堡”。产业意义上的对韩开放,经开区当属“折得东风第一枝”的先行者。

“风动”便行动 “门”开天地宽

时间回到1992年10月21日。这一天,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这是继威海与韩国通航之后,又一开放壮举。历史上无数里程碑式的事件,在当时的关键词其实只有四个字——把握机遇。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当年,济南传来信息:省里有意在威海划定一片区域,并申报中央批准,设立一个类似深圳和珠海那样的经济特区。闻“风”而动的威海市,经过艰苦的争取,终于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很快,第一家韩资企业威奉纸箱、第一家日资企业威东日落户经开区,锦昌染织、大宇电子等一批合资项目也相继落地。

开放的大门一旦打开,合作的机遇与空间便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大批外资、合资企业落户经开区,随之涉外商业中心也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得到破题。

2010年5月,中国首家韩文化主题商业公园——韩乐坊,破土动工。2012年6月初,时值中韩建交20周年。一批由韩国丽水市捐赠的瓦片及牌匾运至韩乐坊工地。丽水门高高隆起,韩乐坊商圈成为威海新的繁华商业区。韩国商品交易中心、韩多多梦幻城、各式韩餐和韩国服装店……巨大的经济板块被一只新的杠杆成功撬动了。

“折桂”示范区 阔步走向前

2012年,中韩自贸区谈判正式启动,旨在为两国货物贸易提供制度保障,拓展电子商务、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等新兴战略服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一个规范稳定可预期的框架。

此时,对韩开放22年的威海已在产业基础、发展空间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具备成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绝对优势。而经开区,作为全市对外开放合作“桥头堡”的模样已经初显:这里是韩国人在威海投资、经商、居住最集中的区域,有国内最地道、最便捷、最舒适的韩国仿真环境和最健全、最有活力的产业形态。“威海对中韩自贸易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志在必得,韩乐坊商圈又已经有了崛起之势,我们的机会来了!”荆继国告诉笔者,从2012年开始,威海韩国商品交易中心便开始相关准备工作,并于2014年6月正式开门营业。事实也印证了荆继国们当初的判断。

2015年6月1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并于12月20日生效。威海被列入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那一年,威海韩国商品交易中心人流量激增。每天都会接待大量国内外的政府、企业、社团等的观摩学习,也是全国各地淘宝、微商等电商平台的正品韩货供货基地。天猫、唯品会等国内一线电商平台都曾前来洽谈合作事宜。2022年夏天,每天涌入韩乐坊商圈的人流量不下10万。“中国的韩国城 威海的不夜城”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韩乐坊商圈也被认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省级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威海市十大文化产业品牌。

随着中韩自贸易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落地,经开区大手笔规划了中韩自贸区智能高端产业园,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建有11栋厂房,另有研发大楼、动力中心等其他配套设施。项目以引进高端制造类、信息技术类、精密机械类、新能源类等产业为主,建成后相当于为中韩自贸区产业园换上了“智能芯”,产业发展阔步向前。

枝头“凤凰”栖 “经心”方致远

有人说,威海经开区机遇好,老天眷顾。可当机遇来临时,能不能接得往、留得住,怎么可能凭运气?

“西班牙企业来经开区投资建厂,仅3天,相关部门就把手续都办好了。这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很难做到。”回忆往事,已经成为威海女婿的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戴斯·肯尼迪印象深刻。这位曾经去过全世界20多个国家的“老外”最终“落户”经开区,除了爱情,这里对外开放程度之高、营商环境之好也是重要原因。

3天办好外资企业落地的手续,这样的事情发生在1996年,足见经开区对于发展之迫切,对于落户企业之珍惜。而持续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建成外商投资热土是威海经开区30年不变的坚持。

在威海申请施工需要多久?经开区的答案是:1小时——七个事项业务一起申请,一张施工综合许可证就可以开工。施工许可“七证合一”、市政设施类审批“六证合一”和工程规划“三证合一”等,大幅缩短了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全程包办、全量代办”“审批进园区”“量身定制个性化审批”,有针对性地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社保医保、不动产、子女入学等“全链条、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服务,让来威创业发展的企业家无“后顾之忧”……经开区全新打造的“经心办”政务服务品牌,向企业传递了城市的“暖”意。“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经开区给予我们企业运营的帮助,也让我们有了留在威海的底气。”美国赛科国际集团赛科泵业(威海)运营总监倪晓峰表示,经开区的优质营商服务,让外资企业对在中国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信心。

今年6月24日,位于经开区智慧谷产业园内的中韩(威海)城市国际客厅正式启动。客厅突出“服务”之意,规划建设了会客厅、入驻机构集中办公区(暨RCEP企业服务中心)、韩日商品集散地一站式服务中心三大功能区,着力引进国外官方机构、商协会、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国际商协会服务机构,全方位深化对韩经贸、科技、人才等领域交流合作,建设集展示推介、路演发布、商务服务、综合办公、韩日商品集散地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交流服务平台。

种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留下“金凤凰”,未来更可期。今日的威海经开区,与韩国地缘、人缘、商缘全面相通,充满张力的经济链条已然形成,在深耕日韩战略途径的同时,对欧美招商引资路径不断拓展、高歌猛进,无限延伸的平台已经搭建,互惠共赢的广阔前景大幕拉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威海   威海市   东风   示范区   韩国   经济合作   对外开放   商圈   中国   交易中心   商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