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寻乌韵味浓 红色寻乌更好看

寻乌不寻常,客家韵味浓。

身处赣、闽、粤三省交界处的寻乌县,素有“客家桃源”之美誉,2013年被文化部正式纳入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

龙船灯。赵春波 摄

客家非遗传承美食。刘新忠 摄

吉潭镇圳下恭安围。刘新忠 摄

寻乌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在寻乌交融,客家围屋、客家习俗、客家美食等客家文化元素在寻乌集聚。寻乌客家话成了中古汉语、宋官话的“活化石”,一句温情的“涯系客家人”,牵动着全球客家人的心。寻乌先民用勤劳的双手,留下了一处处雄伟而又气势恢宏的客家古建筑群,澄江镇周田村围屋古色古香,菖蒲乡五丰龙衣围典雅精致。走进极具客家建筑代表性的南桥镇高排村大夫第,你会看到这座占地6000平方米,清朝1736年始建,1795年竣工的客家古建筑,精雕细琢历时一甲子,工程浩大,结构严谨,风格独特,既有赣南古建筑三大形式中的九厅十八井,又有标志性赣派马头墙,建筑雕镂精湛,飞檐翘角,融客家民俗文化之精华,集山川风水之灵气,是客家古建筑中的瑰宝。寻乌客家迎故事精彩纷呈,澄江汶口汉剧声情并茂,客家香火龙表演热闹喜庆、寻乌山歌回味悠长……作为客家桃源,勤劳淳朴的寻乌客家人在传承过去的同时,也正演绎着自己特有的生活气息,在寻乌你能深深地感受到客家风情的独特魅力。

南桥镇高排村大夫第。刘新忠 摄

罗珊乡罗塘谈判旧址。刘新忠 摄

项山乡罗福嶂会议学习园。刘加鸿 摄

寻乌不寻常,红色成色足。

寻乌是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土地。在土地革命期间,毛泽东、朱德、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发生过毛泽东寻乌调查、罗塘谈判、罗福嶂会议、圳下战斗等影响中国革命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铭记着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与前行足迹。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特别是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寻乌通过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写下了《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首次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等科学论断,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寻乌由此成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祥地之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刘新忠 摄

近年来,寻乌县做实擦亮“寻乌不寻常”名片,创新塑造了“客家韵、红土风、东江源、橘乡情”四大品牌,先后制定出台了《寻乌县展现“客家韵”品牌工作方案》《寻乌县唱响“红土风”品牌工作方案》等文件,依托县内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着力挖掘宣传红色文化底蕴,全面展示寻乌客家文化精华。

采茶戏表演。刘新忠 摄

鼻吹唢呐打盘花。刘新忠 摄

非遗传承人正在授课。刘新忠 摄

浓郁“客家韵”。寻乌县紧紧围绕以客家小镇、幸福小镇,澄江周田、菖蒲五丰、罗珊上津、水源周畲、吉潭上车、桂竹帽高头、晨光沁园春、南桥高排、留车芳田、丹溪岑峰客家为主要内容的“两镇十韵”客家名片,重点提升客家小镇和幸福小镇,统筹客家围屋等古建筑保护开发,启动特色民宿村项目,留住乡愁记忆,深挖客家围屋、客家遗承、客家习俗等文化元素,在保护中修缮中开发一批客家文化景观,加强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展示经典客家习俗,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客家乡村,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客家文化旅游产品,让寻乌的客家文化活起来,打造成为全国客家文化传承体验基地、赣闽粤边际客家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赣闽粤旅游文化“后花园”,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来寻乌观光、休闲、研学,寻找乡愁记忆。

寻乌民俗舞龙。曾青松 摄

唱响“红土风”。寻乌县以毛泽东“寻乌调查”品牌为核心,以毛主席在寻乌的革命足迹为线索,整合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寻乌调查旧址、圳下战斗旧址、罗塘谈判旧址、罗福嶂会议旧址、澄江战斗遗址、菖蒲会见昌平局旧址、“三二五暴动”指挥部旧址等“一馆七址”,开发精品红培课程、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做好品牌宣传推广,擦亮红色底色,让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传承,努力把寻乌建设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培训基地和知名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客家寻乌韵味浓,红色寻乌更好看!

来源:赣南红客户端

作者:特约记者陈星亮 通讯员温珍仙 范虹薇

编辑:王长颉 傅启观 校对:赖咏娟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李忠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寻乌   寻乌县   客家   澄江   土风   红色   菖蒲   客家人   旧址   韵味   好看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