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听完邓小平回答,毛主席:英雄所见略同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由于“九一三”事件的发生,这次会议的时间比原来预定的时间提前了一年。

会议刚结束,毛主席和邓小平闲谈,突然毛主席问邓小平:“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来得非常突然,邓小平思索了一会儿后回答:“可能会重蹈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的覆辙”。

毛主席笑着点了点头,又接着问:“如果这样的情况真的发生了,又该怎么去解决呢?”

面对主席的第二个问题,邓小平没有做出回答,只是笑着将自己前面的茶杯和毛主席前面的茶杯调换了位置。

毛主席看了会心一笑,笑着说:“好,英雄所见略同嘛”。

邓小平对调茶杯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毛主席又为什么说“英雄所见略同”呢?

中苏结束蜜月期

之前,同为社会主义阵营大国的中国和苏联交好,中国还亲切地把苏联称为“老大哥”。

但是也许印证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和苏联的“蜜月期”结束了。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在国际政治上产生了越来越有力的影响,但对于“老大哥”来说,“小兄弟”几乎已经和自己平起平坐了,自然觉得威胁到了他们的国际地位。

1958年,在“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上”,我方认为苏联在这两个事件上的种种作为侵害了我们国家的主权,意图想要控制中国。赫鲁晓夫因为“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问题4次来到中国进行会谈,但是结果都是不欢而散。在中国强硬态度的坚持下,赫鲁晓夫放弃了在这两个事情上面的主张。

出于各方面原因,原本与西方国家一直处于对立状态的苏联,在赫鲁晓夫的领导下,居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开始缓和了。

有资料显示,苏联在1958年华沙国家政治协商会召开前,就决定华约裁军41.9万人,并且从罗马尼亚撤军,还与北约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新中国刚成立,就受到了来自北约成员的种种敌对和排斥,而这个时候,本来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应共同对抗北约的苏联却在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戒备。

蒋介石逃亡台湾之后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于是开始“狐假虎威”,对大陆不断的挑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中国决定炮击金门。成功地打击了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说来巧合,在炮击金门之前,赫鲁晓夫刚来过中国访问,加上苏联之前与中国的关系比较亲密,又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有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炮击金门是和苏联商量好了的。

而事实上,涉及国家主权问题是没有讨论和商量的余地的,我们中国捍卫自己国家的主权,从来就不需要和任何国家商量,更不需要任何国家的支持或者允许。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事情。

炮击金门后,赫鲁晓夫对此非常的不愉快,因为在他看来,好不容易和西方国家缓和关系,中方炮击金门,并且对象是北约组织的首脑——美国,这让他之前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因为这些种种原因,中国和苏联的关系产生了变化,从“蜜月期”走到了“冷淡期”。

随后,苏联一系列背信弃义的做法,更是将两国关系推向了深渊。

1959年6月,苏联撕毁了曾在1957年10月15日与中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以日内瓦谈判中禁止核武器试验协定为借口,中断了在火箭、航空技术、原子弹技术方面对中国的援助。

一年以后,苏联又召回了在华的苏联专家,命令这些专家在撤离的时候,要把图纸、资料这些重要东西一并带走,同时还终止了对中国重要设备的供应,企图在技术上对我进行封锁。

1965年3月,苏共不顾我党坚决反对,一意孤行,在莫斯科举行“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协商会晤”,就此共产国际主义运动走向分裂,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瓦解。

在中苏关系恶化之后,苏联做出了更为出格的事情。

1967年1月到1969年2月,在2年零1个月的时间里,苏联边防军就先后16次侵入珍宝岛,对我居民的通行及日常生产进行干涉,并且还阻挠我边防部队的正常巡逻,甚至还打伤了我们的居民和边防战士。

对于这样的挑衅,中方曾多次严正要求苏联停止入侵,但是苏联傲慢地认为,中国部队不敢采取行动,对于中方的严正要求充耳不闻。

1个月后,苏联又出动了70余边防军,再次入侵我珍宝岛,袭击我巡逻边防战士,导致我边防部队死伤6人。

对于苏联越来越猖狂的行为,我边防部队不再忍让,中国领土不容丝毫侵犯,随即开展了自卫反击。最终将苏联部队从我珍宝岛地区驱逐出去。这场自卫反击战,不但成功保卫了我领土,还打击了苏联的猖狂,维护了我民族尊严。

但是珍宝岛战役之后,苏联并没有善罢甘休,在中国北方集结了70万人的军队,随后人数更是增加到了114万。这样的举措,是赤裸裸地在我们的家门口耀武扬威,随时准备动手。

面对苏联的种种行为,中国不得不做好一切准备来应对。

八大军区

这个时期,国际形势暗流汹涌,苏联对中国虎视眈眈。但是除了“外患”,还有“内忧”的存在。

国内“九一三”事件的发生,警醒了毛主席,于是毛主席对国内军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思考。

一向秉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毛主席,在中共十大会议之前,视察了军区。

调研发现,国内的几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已经十多年没有变过了。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又长期没有调动,这很容易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慢慢的相互磨合、相互妥协。

本来在军队的编制上,政委和军长是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这样可以保证部队的纯洁性、纪律性。

目前的情况,显然与当初设立军长和政委的初衷是背离的,随着时间的加长,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的相互妥协。

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曾经就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所以毛主席对于部队的管理是非常重视的。

对于目前军区存在的弊端,毛主席决定采取措施来避免这些弊端。

那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深谋远虑之后,毛主席心中有了一个想法,将国内几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对调。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为长时间不更换军区司令员、政委而出现“山头”现象。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毛主席还和邓小平交换了意见。

而前文提到的,邓小平将摆在自己前面的茶杯和毛主席的茶杯对调,就是暗指对调几大军区的领导。原来,邓小平也想到了这个办法,所以毛主席才会会心一笑,跟邓小平说“英雄所见略同”。

除了邓小平,毛主席还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总理、叶剑英等人,大家也都表示赞同。

虽然有了想法,但更重要的是落实。这个时候的毛主席,年事已高。军区司令对调这样的大事情,身体不再允许他亲力亲为了。

但是八大军区司令对调的事情又迫在眉睫,于是打算把这项重要的工作交给邓小平来做。


运筹帷幄解决问题

1973年12月12日至22日,毛主席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

会议上,毛主席说:“我们今天讨论军队的问题,各大军区的司令员要对调,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会油的嘛。”

由于除了邓小平、周总理、叶剑英等人,其他的参会领导事先并不知道毛主席对调军区司令员的打算。刚听完毛主席的话,全场参会领导愣住了。

还没来得及做出回应,毛主席又高声带领大家唱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嘹亮的歌声回荡在会场,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的延安。

为什么在这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主席会带领大家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呢?

这是毛主席的良苦用心,歌词就说得很清楚了。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听党指挥、步调一致放在了三大纪律的第一条。

毛主席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提醒大家,对于军区调整的决定,是党中央下达的命令,大家必须服从。

随后,毛主席又笑着指了指邓小平,跟大家说:“关于这件事情,我已经给大家找好了参谋长”。

随后4天的政治局会议,毛主席虽然已是高龄,但是仍坐在会场,孜孜不倦地和大家一起开会。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讨论各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问题。

怎么去做这些军区司令员的思想工作?

对调的具体方案是是什么?

对调后怎么才能避免之前存在的弊端,让这次对调真正的发挥作用?

在会议上,各位委员们围绕这些问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各参会委员们思想统一了起来,对调的方案也基本确定下来了。

看到最终的会议成果,毛主席非常高兴:“好,要让军区和党中央步调一致,首先在党中央就要做到步调一致嘛,我同意大家讨论的结果。”

虽然方案是确定下来了,但是毕竟对调的是各大军区的司令员,事关国家军队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向各大军区联合发送了绝密通知,命令各大军区的负责人即刻动身前往北京。

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还在通知的结尾处要求必须做好保密工作,相关事项绝不可以向其他人透露。

各大军区的负责人收到通知后一看,先是有些发懵,但是作为军区负责人,政治性和纪律性是毋庸置疑的,随即赶赴北京。

这一天,毛主席的书房非常热闹。

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各大军区的司令员都聚在了一起。

毛主席忙于国家大事,一有时间还是会去部队走走,各军区也有自己的繁重的任务,像现在这样大家聚在一起的机会是很难得的。

毛主席还风趣地跟大家说:“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机会难得嘛。”

在大家心中,对毛主席的亲切从未改变过。

毛主席摇了摇手,示意大家就坐。

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在收到前往北京的通知时,以为是有什么十万火急的大事情,来到北京后应该是接受毛主席的命令。而现场的气氛却和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样,这让这些军区负责人一下子没想明白主席为什么把他们叫来北京。

之后,毛主席开始询问大家的工作、生活情况,就像是一个老大哥在和大家拉家常一样。

随着交谈的进行,毛主席慢慢地说出了这次召集大家的主题。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到:“八大军区的司令员还是有必要对调一下的,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会油的,这样不利于军队的发展。大家都是干革命的嘛,在这里是干革命,去了那里也是干革命。”

主席又接着说:“调动是好的事情,不要搞得冷冷清清的,要和军区各级的人都见见面,这样才好干工作”。

现场军区的领导大家面面相觑,主席看出了他们的担忧,为了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又鼓励大家:“你们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面对敌人连牺牲都不怕,难道还怕适应不了新环境吗?我们可以慢慢来嘛,我也在不断的学习”。

对于对调军区司令员这件大事情,毛主席运筹帷幄,充满智慧,没有选择以严肃会议下达命令的方式,这样更容易让大家产生不良情绪。

主席能够换位思考,早就想到了这些军区负责人的顾忌,选择了拉家常、讲道理的方式,这样让这些军区的司令员就能容易接受对调这个命令。

最后,毛主席在总结讲话的时候提出“你们都是军区的负责人,是军区的领头羊,要做到能上能下,一切行动听指挥。对于你们的对调,是保证党对枪的绝对指挥,同时可以避免山头主义。”

这样的总结讲话,大家一下子就听出了这次工作的基调,马上就明白了主席的良苦用心。

中央领导人的权威

第一天给大家定了工作基调之后,第二天就到了正是宣布调令的时候。

这天,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和中央的领导又来到了会场。

据说,在会场发生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在宣布对调令之前,毛主席让王洪文点名。只是一个小小的点名,其中也蕴藏着主席的智慧,可以借此试探一下这些军区司令的态度。

王洪文拿着名单,开始点名。

“许世友。”

现场却毫无回应,王洪文定睛一看,许世友板着脸,看着别处。

许世友

这让王洪文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他转头看了一下主席,想要主席帮他救场,但是主席没有回应。

这时候,周总理把王洪文手中的名单接了过来,亲自点名。

“许世友!”周总理念。

“到!”许世友立即从凳子上肃立起来,用洪亮的声音回答。

念到其他军区司令员的时候,回答同样嘹亮。站在一旁的王洪文在明白,以他的资历,怎么可能撼动的了这些军区司令员。但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就不同,他们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上一路走来,那是过命的交情,也是团结大家的纽带。

点名过后,周总理庄严宣布了军区司令员的对调命令:

北京军区的李德生

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

为了让对调工作发挥实效,调令上还要求,调动工作要立即进行,时限上不能超过10天,接受调动的军区司令随行人员必须严格精简,不能超过5人。

到了这里,有的人不禁要问,当时全国的军区一共有11个,为什么对调司令员的只有其中的8个,剩余的3个为什么不调动呢?

剩余的三个军区1分别是成都军区、昆明军区、新疆军区,这3个军区的司令员刚任职不久,因此就没有在对调的范围之内。

后记

毛主席开篇提出的问题,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通过八大军区互调,军区内部僵化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2]珍宝岛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珍宝岛   赫鲁晓夫   北约   金门   苏联   英雄所见略同   司令员   政委   军区   国会   中国   主席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