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庆在民间是民族英雄,但在历史上,他却是误国误民的大罪人?

靖康之变过后,宋朝迁都南下,北宋从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无数文人士大夫悲痛叹惋。

靖康之变,根本原因在宋朝内部颓势难改,外部不敌女真,当然也避不开之前和女真签署的“海上之盟”

而海上之盟还和一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使臣还是罪臣?

这个人便是北宋开国将领呼延赞的后人——呼延庆。呼延赞虽然劳苦功高,但是儿子呼延丕显被奸臣算计,呼延家迎来了满门抄斩的结局。

呼延庆有幸从灾难之中逃脱,幼年时高调祭拜家中亲人,被官兵发现端倪追杀,再次化险为夷被包拯等人所救。

在众人的帮助之下,才得以逃离京城,他也深深明白了,只有强大自身才能一雪前耻的道理。从此,他努力学习,长大之后做了海军指挥使

当时的宋朝已经内忧外患不断了,北方的辽国给了宋朝太大的压力,于是宋徽宗决定联合女真灭掉辽国

这一个部署在现在看来是完完全全错误的,但是在当局之中,谁又能真正预料到呢?女真却并不如想象之中好交流,宋徽宗多次派使臣前往女真境内,都被阻挡无功而返。

后来宋徽宗听说呼延庆能言善辩,便派遣了呼延庆前往。呼延庆历经重重险阻,才得以见到了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

呼延庆发挥自己的才能,说服了完颜阿骨打派使臣前往大宋,并且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回归宋朝。

在呼延庆的促成之下,两国终于达成了协议,公共抗辽,这便是著名的“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达成之后,呼延庆多次与女真往来,北宋和女真成功灭掉了辽国。

以为高枕无忧了,却不成想女真失去了辽国的牵制,直接进犯了北宋,北宋就此灭亡。

大相径庭的民间形象

海上之盟的签署,绝对不是呼延庆一个人的错,但是他作为杰出的中间人却难逃罪责。令人惊讶的是,在民间传说之中,他的形象却完全不一样。

清代有这样一本长篇小说深受百姓喜爱,名叫《呼家将》,讲述的便是呼延庆的故事。呼延其实是一个复姓,严格意义上说,其实应该叫做“呼延家将”

故事背景与历史无二,呼延家被满门抄斩。后面却渐渐和史实分道扬镳了,呼延庆在包拯等人的帮助下,和奸臣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并且获得了成功,被封为了忠孝王,一时间风头无两。

其实在民间的小说和许多野史里,呼延庆就是这样一个英雄的形象,他为民除害甚至无所不能,六岁的孩童都对他充满了向往。

历史和文学的差异

为什么同一个人身上,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差别如此之大呢?呼延庆并不是个例。

我们时常提到的《三国演义》的曹操,在小说之中,是受人唾骂的奸臣,但是在历史中,却是值得尊敬的一代枭雄。

鲁迅先生曾经也说过“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诸葛亮不是没有才华,在《隆中对》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但是文学作品之中,为了凸显诸葛亮过人的才华,把诸葛亮描写得都不像是一个常人了。

文学历史中夹杂了太多个人的情感,民间的文学是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自然就会和真实的历史有出入。

在古代,对于老百姓而言,是很难受到高等教育的,文化水平本来就不高。但是同样为人,也都有着精神需求,也想要了解历史文化,也需要娱乐消遣。

这些民间文学就涌现了出来,许多都是在真实的历史之上进行了改写。其实放到现在,我们虽然追求悲剧的美学,但是仍然向往着大团圆结局,古人也是如此。

像呼延庆这样的文学形象,就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爽文男主”

民间文学虽然一部分是“伪历史”,但是却体现出了老百姓对社会的期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算是对正史的一个补充了,并且许多小说作品以极高的文学成就流传至今,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靖康   女真   呼延   使臣   民族英雄   宋朝   北宋   罪人   海上   民间   形象   历史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