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4人捕捉蚯蚓,通告被罚20万,为什么现在不给抓蚯蚓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8月26日,贵州省毕节市法院宣判了一起十分奇特的案件。在这起案件中的四名被告人被判处赔偿20万元,并且还需要在国家级媒体上发布公开道歉声明。

那这起案件究竟奇在哪里呢?这起案件奇就奇在,这四人被判罚的原因,竟是因为一条小小的蚯蚓。

四人因非法捕捉蚯蚓被捕,为何捕捉蚯蚓就要被判罚?难道如今的蚯蚓也珍贵得成为保护动物了吗?

这一切还要从案件中,四人捕捉蚯蚓时使用的这个电捕蚯蚓说起。电捕蚯蚓这种现象,通常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在我国河南、云南、福建、广西、贵州等地区,都普遍存在电捕蚯蚓的现象。

只要将两根电棒插在相距大概两米的土地里之后,给电棒两头的电源接头通上电之后,土地里埋藏的蚯蚓,就会在电流的刺激之下,快速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些蚯蚓在离开地表之后,就会因为电流的刺激,不断地在地面上翻滚。

这个时候,捕蚯蚓的人就会上前将一条条蚯蚓给夹到桶里。电捕蚯蚓所用的工具,大多是自制的电捕器,只需要用普通的电瓶,以及寻常的两根导线就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电捕器。

电捕蚯蚓的方法不分季节,不分时间段,只要确定这块地底下有蚯蚓存在,就一定会有人使用自制的电捕器,来将蚯蚓使用电流,刺激出土之后进行捕获。这种所谓的电捕器在很多地方还会叫地龙仪,因为有些地方会将蚯蚓称为地龙。

电捕器只用插到地里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会有数十条甚至是上百条的蚯蚓瞬间从地底下爬出来,画面十分渗人。而地里的一些昆虫以及青蛙等动物,也会由于电流的刺激从土里或是草丛里跳出来。

通常来说,这样一个电捕器的刺激范围大概能够达到五平方米左右,如果是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地表干燥的情况下,蚯蚓被电击从地里爬出来之后,极容易在地表暴晒而亡。通常在下过大雨之后,很多村里的村民都会用电捕器,到地里电蚯蚓

通常早晚的时间段是电蚯蚓最好的时机,因为在太阳出来之后,蚯蚓会爬得更深,电流就极有可能刺激不到土里的蚯蚓。有时还会在晚上看到很多人打着电筒出来电蚯蚓,通常一个成年人使用一台电捕器,仅仅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抓获数百斤的蚯蚓。可想而知,每天会有多少蚯蚓被捕。

为何小小蚯蚓会有这么多人赶着去抓?遍地都是的蚯蚓,究竟有何稀奇,会使得人们特意制作电捕器去捕捉呢?

其实自古以来,蚯蚓的别名,地龙这个名称来自于我国的中医典籍之中。别看眼前小小的蚯蚓不起眼,但其实它有着非常高的药用价值。野生的蚯蚓更是在市场上有着极高的价格。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蚯蚓的价格每公斤一元钱,如今已经涨到了每公斤200多元,地龙入药主要用于缓解抽搐、半身不遂以及一些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广西地区入药的蚯蚓主要是被当地人称为广地龙的一种蚯蚓品种。

在广西玉林地区,电捕蚯蚓的现象非常普遍。电捕收获的蚯蚓,由农户将其制作成蚯蚓干。随后就会有商贩前来收购。通常蚯蚓干大概在120元一斤,到八九月份左右价格会略有上涨,可以到130元一斤左右。

一个普普通通的电捕蚯蚓仪,只用花数百元就可以买到,而一个农户仅仅花一个上午就能使用电捕仪捕捉到数十斤的活蚯蚓,制成蚯蚓干之后就能卖到数百元,所以很多地区的农民都觉得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生意。在电捕蚯蚓流传的很多地方,捕捉野生蚯蚓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产业链

在当地人的意识里,电捕蚯蚓并不违法,更是一种合法生意,很多商贩会走街串巷的在各个村庄里收购农户们自制的蚯蚓干,再贩卖到当地的中药集散地,流通向全国的中药材市场。据一些中药材商家讲述说,刚开始出现电捕器的时候,一个人就能在一天抓个数百斤甚至上千斤的蚯蚓

随着这个行业越来越扩大,很多人发现有利可图,于是有更多的人进入到蚯蚓捕杀行列中。随着人们对药材等级分化之后,野生的蚯蚓则是更加的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于是有更多的人去到山里使用电捕器捕捉蚯蚓。

有人买电捕器,就有人制造电捕器,从电捕器的制造,再到购买使用电捕器、捕捉蚯蚓、售卖蚯蚓,这一系列的贸易往来成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除了蚯蚓可以制成入药的蚯蚓干之外,还会有一些农户将蚯蚓售卖给饲料厂,将其制作成高营养饲料用于养殖使用。

每天都有大批大批的蚯蚓从土中被捕捉上来,在一些加工点里进行加工后制成蚯蚓干或是售卖到饲料加工厂。

十斤活蚯蚓大概可以制作成一斤的干蚯蚓,每天有成百上千斤的蚯蚓干被输送往各地的中药材市场,以此来计算的话,一个村镇每天基本就有上万斤的蚯蚓被捕捉,由此可以粗略的计算出,全国那么多个电捕蚯蚓的地区,又该有多少条蚯蚓被捕捉、贩卖。

既然抓蚯蚓是一件可以赚钱的事情,那为何又会被列入非法行当中,还要因此被判罚?

其实,蚯蚓在我们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蚯蚓的灭绝会使得一片土壤失去活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壤失肥。别看小小的蚯蚓不起眼,但是它和我们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利益相关。

蚯蚓的存在会使我们的土壤自然松解,而我们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在蚯蚓的活动中得到一个自然的有机分解,土壤的土质自然而然就会变得肥沃,对于我们农业生产方面,可以说是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如果土地上缺少蚯蚓,人为将蚯蚓捕捉的话,土壤无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土质松解,时间一长,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就会逐渐缩减直至消失。土壤的养分无法保存,土质变差之后,植物也无法正常生长,严重的情况下,整块土地都会变得寸土不生

由此可见,蚯蚓的存在对于一块土地是多么的重要。如今的农户们根本意识不到电捕蚯蚓究竟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蚯蚓可以卖钱,可以赚到多少钱,但后续对于生态的可持续运转,蚯蚓的捕捉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曾经就有农户的农田被人使用电捕器进行电捕蚯蚓之后,农田生态环境遭遇到了极大的影响,土地开始接连失肥,并且没有蚯蚓松土的情况下,原本松软的土质竟然开始结成大块,无法蓄水也丧失了肥力。在如今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的现状下来看,蚯蚓给土壤带来的各种活性有机物质以及对土地所产生的各种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民以食为天,而粮食又来源于广袤的土地,一旦我们丧失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危险。曾经,我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就曾做过一项研究,土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评价土壤的质量等级时,其中重要的一项标准,就是每平方米蚯蚓的数量。

也就是说当一平方米土壤里蚯蚓的数量大于50条时,就表示这块土壤处于一个健康状态,当一平方米之内蚯蚓的数量处于20至50条的区间,就表示土壤正处于一个中等退化的阶段。

如果蚯蚓的数量低至只有4至20条,就表明土质已经出现了重度退化的状态。蚯蚓数量小于4条,那更是意味着此时这块土壤已经处于一个极不健康的状态之下。由此可见,电捕蚯蚓的行为不仅是影响到了土壤的健康,最直接的也是会危及到我们农产品的生产活动。

电捕蚯蚓的人或许只顾眼前的利益受到伤害,叫苦不迭的往往是在土地上种植生产的农户。

在被电捕蚯蚓洗劫一空的土地上,由于土壤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种植户们不得不斥巨资从其他区域购买人工蚯蚓以及蚯蚓粪来改善土壤。我们所看到的电捕蚯蚓,往往只是利益中的九牛一毛,在土壤受到伤害之后,用于购买蚯蚓以及人工运输、播撒的费用甚至都要高达数百万元。

由此看来,电捕蚯蚓只是满足了蚯蚓售卖链上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到将蚯蚓挖出来这片土地所遭受的痛苦。由此可见,这种竭泽而渔的利益手段显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长久之计。不仅破坏了一片土壤的生态环境,往更大的方面考虑,则是危害到了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以及粮食安全。

并且,电捕蚯蚓除了会对土壤造成危害之外,对于使用电捕器的人而言,也具有着极大的危险性。因为电捕蚯蚓本就是一件违法的事情,电捕器的制作也是处于一个违法生产的状态下生产出来的一种产品,有些人会选择购买电捕器,而一些人则会选择自制电捕工具,这其中则存在着更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在市场上售卖的很多电捕器具,都是小作坊生产出来的伪劣产品。电捕器使用的电压又是属于高伏电压,一不小心操作不当或是电捕器漏电,那对于使用者来说,极有可能一不小心就会丢了性命,钱没赚到不说,到时候操作不当丢了人命就不值得了。

小小蚯蚓捕捉背后,竟然隐藏着巨大的危害,面对着蚯蚓数量急剧减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又该如何来保卫我们脚下这片土地里的小小蚯蚓呢?

曾经在2017年就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例,位于我国海南海口市的一个村民,在了解到电捕蚯蚓赚钱时,便自制了一台电捕器到家附近的山上捉蚯蚓。当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电捕器漏电,之后这个村民当场便触电昏厥在地上,后来被同村村民路过时发现,早已经当场离世了。

所以由此来看,电捕蚯蚓不仅是一个违法行为,而且对于我们自身的生命安全来说,也有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今,天然蚯蚓已经随着人们的捕捉,数量变得急剧减少,难道真的没有什么办法,既可以依旧发挥蚯蚓的药用价值,同时也不使得土壤里的蚯蚓数量减少吗?

其实如今随着蚯蚓急剧减少的问题凸显出来,我国农业部联合了七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野生蚯蚓保护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各项工作内容,各地都陆续开展着关于蚯蚓的保护工作,以此来严厉打击非法电捕蚯蚓的行为。

谁也没想到,曾经遍地都是的小小蚯蚓,如今竟然会稀缺到需要专门出台法律来保护,可想而知蚯蚓的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如今在法律层面看来,电捕蚯蚓的严重性,对于蚯蚓种群以及土壤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破坏,已经达到了无法预估以及难以反转的地步。

可以说与一些野生动物捕捉性的案件,达到了同等严重的地步,或许下一步对于野生蚯蚓非法捕捉的量刑工作也会逐渐加重。可以说保护好蚯蚓,最直接也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从蚯蚓市场,来将蚯蚓产业链追头溯源的进行打击。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可以说如果蚯蚓的贩卖市场得以改善,人们能够用其他的物品来代替蚯蚓的利用,尽可能的减少野生蚯蚓在市场上的存在,没有人购买,那蚯蚓的产业链自然而然就会不断的回缩,也能有效的使得人们自觉减少蚯蚓的捕捉行为。

如今,还有很多地区开始尝试着引进人工养殖蚯蚓。人工养殖的蚯蚓虽然收购价格较低,但每年的每亩收入大概会在3万元左右。虽然野生蚯蚓的地位无可替代,但或许长期发展下去,人工养殖的蚯蚓也会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

如今,有很多的药材企业愿意共同加入蚯蚓的保护工作中来,从蚯蚓的源头收购就做好保护工作。与蚯蚓养殖机构达成合作,坚决杜绝非法收购电捕的野生蚯蚓。

如今,还有很多相关机构也在建议,以立法、调整野生动物名录等措施来保护野生蚯蚓。人类所生活的环境是一个自然、可持续性的生态环境。如果我们过度利用、破坏某一项资源,当这个资源枯竭时,我们的下一代又该如何生存?

蚯蚓虽小,但其关乎着的是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希望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拒绝野生蚯蚓的捕捉、贩卖等行为。

好了,今天的故事讲到这就要结束了,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评论关注,下期精彩剧情不见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蚯蚓   地龙   土质   贵州   农户   生态环境   产业链   电流   土壤   村民   案件   通告   利益   数量   土地   地区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