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大清帝位之争:豪格VS多尔衮)

为什么正宫嫡子斗不过皇家叔叔?因为没有靠山。为什么帝位之争不流血,因为有制度保证。

1643年9月26日,清朝大臣到崇政殿召开了一场选择继承人的会议。由于皇太极骤然离世,究竟由谁来做大清的第三任皇帝,成了这些王公大臣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臣们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嫡长子豪格,一派支持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

按照常理,嫡长子继承大统更为合理,但会议上,多尔衮与兄弟阿济格、多铎誓死反对,让局面出现了僵持。


多尔衮与豪格

最终双方同意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并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两人共同担任辅政大臣,豪格彻底落败。

历朝历代因帝位之争爆发的流血事件不在少数,如唐初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兄逼父;阿提拉也是通过谋害兄长才登上匈人国的王位;法兰西王国为了争夺西班牙王位,与奥地利进行了长达13年的继承战争。

元朝建立前,可汗蒙哥暴毙,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战打了5年,为什么皇太极猝死,多尔衮与豪格争位却没有兵戎相见呢?

第一,清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和八旗议事的原则,使内部政权交替相对稳定。

努尔哈赤在位时,否定了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其弟舒尔哈齐几乎与他平起平坐,曾代表女真进京朝贡,与明将李成梁联姻,还要求朝鲜使者对他和努尔哈赤行同样的礼节。

努尔哈赤无法忍受,遂将弟弟囚禁至死,之后立嫡长子褚英为太子。结果褚英恃宠而骄,扬言要屠杀其他八旗领主,努尔哈赤一怒之下将褚英处死。

为了平衡继承人与八旗之间的关系,努尔哈赤不再指定太子,而是让八旗旗主从四位嫡子中挑选继承人,皇太极就是经八旗议事才继承了大统。

可见,继承人选要满足两个条件:是嫡子且八旗一致同意。

豪格虽身为嫡长子,但他无法统领八旗,即便皇太极也只领有正黄、镶黄两旗,不能干涉其他旗主内务。

多尔衮不是皇太极嫡子,但有两旗支持。而清朝八旗“分封不裂土”,即旗主没有固定封地,他也难以独大。

这种多方博弈的态势,让两人不敢轻易起兵。

此外,当时清朝内部高度团结,一致对明。

清朝立国前后,依靠联姻苦苦对抗明朝。经过两代人努力,终于在松锦一战消灭了明朝关外的所有力量。如果不是皇太极暴毙,下一步他们就要联合农民军完成入主中原的大业。

综上,豪格、多尔衮或任一旗主,既无实力也没有意愿发动政变。

第二,直属皇太极的正黄旗、镶黄旗大臣兵谏八旗议事会,打消了政变的可能性。

皇太极去世后,两黄旗大臣率先掌握立嗣主动权。以索尼为代表的八大臣(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前往豪格家中,商议要立他为帝、福临为太子。

按祖制,继承人由八旗旗主议定,大臣没有议事权。然而八大臣作为皇权代表,先发制人。他们率领精锐部队在议事当天将崇政殿围了起来,并亲自提刀兵谏八旗旗主选择先帝之子即位。

两黄旗大臣的军事威慑,将这场夺位斗争牢牢控制在和平议事范畴内。


八旗是清代的根本制度,它改组和扩大给清朝 提供了足够的兵源,八旗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都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不过,豪格怎么说都是第一继承顺位的嫡长子,他为什么无法遏制叔叔多尔衮呢?

第一,豪格的母妃曾被皇太极休弃,缺少外戚支持。

豪格的生母乌拉那拉氏,早在天命年间就被休弃,罪名是她路过皇太极门前不下轿。然而实际上是她的娘家乌拉部已被后金兼并,失去了利用价值,且她的存在不利于皇太极与蒙古联姻。皇太极休妻后,将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封为正室。

此外,豪格的第一任正妻因涉嫌谋反,被他亲手所杀。残忍弑妻的名声在外,让他缺乏外戚支持。

但多尔衮有两位福晋都是科尔沁部之女,且出身更加显贵,其中一位还是皇太极正宫皇后的妹妹。这让他在满洲八旗外,也有蒙八旗的支持。

第二,两黄旗等中间势力并不完全支持豪格。

从八旗势力来来看,两黄旗大臣、镶蓝旗济尔哈朗和正红旗代善都支持皇子继位,加上豪格为正蓝旗旗主,八旗中有五旗力量站在他这边。

但豪格已有子嗣,八大臣却推选福临为太子,可见八大臣效忠的并非豪格。

再论出身,福临之母孝庄皇后(此时为庄妃)出身蒙古,福临更能代表满蒙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对继承人的取向。


历史上,孝庄并没有下嫁多尔衮,但两人确为 政治联盟。

算起来,豪格只有正蓝旗忠诚于他,多尔衮却有亲兄弟阿济格与多铎两白旗的誓死拥护。那么豪格作为嫡长子被多尔衮牵制也就不足为奇了。

于是,济尔哈朗以福临作继承人的提议得到了八旗一致认同。

那么,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做辅政大臣对清初政局有哪些影响?

第一、多尔衮借入关之功坐大,打压打击济尔哈朗和豪格。

福临登基不到一年,崇祯帝自缢(此处可至1611年2月6日的北京)。明将吴三桂(此处可至1678年3月23日的衡州)在山海关陷入被农民军兼并的危局,多尔衮出面逼吴归降,并将李自成一举击破,为清朝入主中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立下首功的多尔衮被福临封为“叔父摄政王”,济尔哈朗则被降格。在皇帝年幼的情况下,多尔衮已成大清实际掌权之人。

不久,多尔衮以济尔哈朗府邸建筑逾制为由,罢免了他的辅政职务,又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理由,将政敌豪格下狱。

第二、摄政王制度威胁了清初皇权的集中。

多尔衮摄政期间,罢免了诸王办理六部事务的特权,并将王公贵族归入了都察院的稽查范围,给自己独断专权扫清了障碍。福临称他为“皇父摄政王”,因此还流传出孝庄太后下嫁于他的逸闻。

摄政王权势过重的陋习,延续到康熙(此处可至1719年4月1日的北京)一朝。先是由索尼、鳌拜等四位大臣辅政,后有鳌拜专权。直到康熙成年智擒鳌拜,他才得以亲政。清朝历经四代,终于巩固了皇权。

魏源(此处可至1857年3月26日的杭州)曾说,十个朝鲜兵不如一个蒙古兵,十个蒙古兵不如一个满洲兵。清朝建国之初,面对恶劣的外部坏境,八旗子弟团结一心,作战能力强悍,然而入主中原后日渐松懈、不事生产,成为游手好闲之辈,历史再次验证了有敌人的好处(详见:告诉你有敌人的好处)。

历史评价

1、面对清朝入关前后诡谲多变的形势和重重困难,如果国家的重担真的落到豪格的肩膀上,恐怕凶多吉少。只是由于多尔衮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才使清朝入关势如破竹,扫平群雄,一统天下。所以,豪格错失皇位,是他个人的不幸,同时又是清朝的大幸。

——清史专家刘小萌

2、豪格作为太宗的长子,按照中国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他在太宗死后当皇帝是顺理成章的。他本人条件也不差,当时已成年,有才能,有战功。他从太祖以来就在文治武功中做出了贡献,在群臣中,也有一定威信。他没有当上皇帝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实力比较分散,诸王拥重兵,他们自己要保持权力,不愿绝对听命于皇帝。

——清史专家李治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正蓝旗   黄旗   努尔哈赤   太极   蒙古   摄政王   帝位   继承人   长子   大臣   清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