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观看“越界”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成就展京港学术交流

特别的有感、有幸参加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成就展学术交流的线下视频回看。作为城市规划的从业人员,参加在国家层面组织的两岸业内交流会,总体感受是形式别致、别开生面与开拓视野、发人深省。

“越界”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成就展是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香港与内地城市规划与建筑的交流盛会,也是内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大院的前沿学术交流会。其主题是越界 - 回忆 . 实现 . 变进。本次越界是艺术与建筑及规划的越界与融合,也是此次展览承办的一个创意及起点。就着主题,我有一些心得体会。

1、关于越界的理解

无论是建筑学还是城市规划,其本质是工学,但其形式是通过艺术、美学呈现的。它和艺术的关系像一幅表现建筑的写实画或者效果图,尺度放大就如一张城市规划的平面图或者街景图。越界,可以是尺度的越界。

越界也可以理解成角色的转变。就如本次开幕式承办地黄锐先生白云馆的建成,以及之前工作室798艺术区的建设。起源就是艺术家们为自己开设工作室而选址与建设。这不仅是艺术家与建筑师的越界,也是艺术家与其所需建筑功能、定位融合的特例,同时更是城市规划众多功能需求的一个普遍实例。

白云馆建筑设计的亮点,是由开幕式的舞蹈表演中庭空间开始的。白云馆作为黄锐先生展览、会友、居住生活以及储存艺术品的一个多功能艺术地,其建筑功能和动线都是十分简洁、明确与流畅的,其建筑的本身也是艺术表达的一部分。

白云馆选址由废弃垃圾场变私人艺术展区及798属性由私人建筑变成公共场所的变迁,让我思考到规划功能的来源,来源于社会发展阶段及个人经济水平,以及城市的发展进度与决策。这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

2、关于回忆的感受

回忆的主题是在蔡冠生文化艺术中心以座谈会的形式开展。

是越界故事的开始。

特别有感于一位香港号外杂志主编关于介绍他经历过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70年代的香港的建设与发展的感知。有功能复合的商住一体,有超高层摩天大楼(52层,250米以上),有下沉式城市广场以及有关于城市规划中的香港新城睡城与老城的关系,以及睡城所带来的由于缺乏邻里关系导致偷盗等犯罪率上升的社会问题,以及由于城市扩张过程中,中环历史文化街区、商业氛围的保护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老城区改造及新城建设的协调。这些问题放在今时今日都是现阶段规划处理的热点问题。

城市规划与建筑是密不分家的,行业内普通承认规划是广义建筑学的一部分。总说规划是前提,作为规划人,我们需要思索的是规划是什么的前提?它的核心又是什么?规划是无形的又存在于生活、工作、交通、环境、游憩的方方面面,小到建筑的建设,大到城市的规划、区域的发展,甚至国际的发展理念。放在现今,以双碳、绿色、可持续为主题的今天,我认为规划不仅仅是给予公众提供各种需求的功能与环境,更需要的是引导理念,由科学理念衍生出的目标及贯彻后的未来愿景,它是有弹性的、阶段性的、可持续的、长远的。建筑可以随着年限拆除,而规划格局和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3、关于实现的学习

实现的学习,也是实践的学习,实践是实现的一种方式。

主要通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两所大院为主,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香港的房屋署与设计单位参与的研讨会。

低碳,是这个时代绕不开的话题,这不仅仅是国家重大发展理念也是建筑和规划设计的重点。为达到低碳发展、经济可持续的目标,京港部分建筑师们调整了对建筑美学的认知,可以通过让位部分的功能合理性与立面的美观性给绿色低碳的运营;通过绿色建筑设计,甚至制定绿色建筑技术手册实施标准化绿色建筑的贯彻;通过对木材料及本地建筑材料的运用、融合本地特色,发展当地技术,留存当地文化,促进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通过运用BIM技术协同、预制标准化建筑组件设计、三维镭射技术、无人机监控技术、自动化设计协同、运营管理中的数字化计量、施工过程中建筑机器人工作等大量在设计、施工、运营方面的技术革新促进其高效、节能、可循环、可重构、便拆改、节成本;同时还通过利用太阳能、电能等清洁能源,完善清洁能源电动车停车设施覆盖率,提高太阳能电力供给建筑用电。

低碳主题在城市发展的层面,目前谈论最多的是在存量用地时代下的城市更新。随着国家与社会经济增速减慢以及各地城市扩展速度与本地人口发展不匹配,老城区面临地价高而建筑、设施老旧,新城区面临低效闲置用地过大过多的现实,城市更新迫在眉睫。

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快,所经历的城市更新可为现阶段城市更新提供一些正向思路与负向思考。其主要工作内容体现在重新发展、楼宇复修、保育和活化,为此香港市建局采用规划主导方式,两手抓的策略。

为吸引开发商重塑活力,政府以片区发展为规划范围,而非建筑单体或局部建筑群,整合街区,重建路网,一地多用途,重构资源与环境,同时通过地积比转移,减少建筑密度,增加建筑层数,置换出更多用地提供绿化,步行空间,改善环境。并且引入咨询系统平台,利用大数据及建筑信息模拟技术,准确及快速支持分析与决策,加强审批工作效率。

在楼宇修复方面,结合政府财政力量,合理评估重建与复修标准与建筑年限,一方面通过用于征迁及安置补偿的方式重建,一方面通过修复的方式,减少重建的资本压力,减少政府负债及经济可持续。并在新建项目要求开发商提前考虑延长建筑的寿命,提高建设标准,定期检查鉴定及保养,增强保养意识;在政府层面提供楼宇修复平台有效指导,宣传楼宇复修施工技术,设立楼宇补偿及保养基金,从根源减少复修的隐患。

一个时代建筑与规划的发展,需要一些与之对应的制度进行保障,这是这两年讨论最多的网红话题——建筑师负责制。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北京建院刘淼总介绍的从王府中环到国会二期。他放弃建筑设计与技术的讲解,转而介绍这两个周期特别长、体量超大,从设计到施工的数字化全周期的项目把控力。其建筑师负责制核心思路是一个优秀的建筑师,不仅仅是设计优秀,更重要的是项目品控的标准动作的完成度,对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的把控,使得项目建成与设计契合度高,而不是设计与建成差强人意。其实施过程中有很多有效方法,比如品控的样板间建设,设计沟通与技术协调会制度,数字化全过程的参与都能大幅度提高品质把控、节省时间成本、沟通成本与费用。

4、关于变进的思考

本次线上交流会时间很达14个小时,邀请专家讲述的都是有关主题的各个角度的相关内容。作为青年城市规划师,在行业下行与唱衰的今天,在感慨时代发展之快的同时,要潜心认真的学习新技术,脚踏实地的做项目,服务于这个行业与这个时代。因为当下就是最好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   可持续   香港   学术交流   交流会   楼宇   建筑师   理念   功能   方式   建筑   艺术   主题   城市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