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存取款5万元登记迎“调整”,释放了哪些信号?内行道出实情

引言

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无法分辨出两者之间的区分,只要银行出名,大家都会十分地信任。

往银行存钱,成为大家的习惯,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支出,留一点养老本。一方面是银行里有利息,可以实现钱生钱。

疫情朝着全球蔓延,大多数企业面临着停工停产。员工没有工作可做,生活也得不到保障。这个时候是否拥有存款,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在大家都缺钱的时候,央行却对“个人存取款5万元登记”这个规定再次做出调整。大家对此感到好奇,难道钱是自己的,连用多少要经过央行才行吗?其实,是因为有这个内情在,央行才会发出这条规定。

诈骗案不断,央行谨慎处理钱财流动

随着网络发达后,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去盗取普通人群的钱财也变得容易起来。比如,曾经在江苏盐城就有一个高中生,被一家生物公司的增高服务所吸引。

等到网络转账后,对方却把这位高中生给直接拉黑。而之后,警察通过询问才知道,孩子是通过手机直接转账,所以父母也不清楚内情。

一些不法分子,会把诈骗的重点对象放在老年人和青年身上。老年人一般会把钱放入存折,或者是银行卡上。

因此,银行卡会成为不法分子重点关注的一个转款工具。如果银行不设防,那很多老人突然之间转走一大笔钱,银行也不会拦截,就起不到防骗的效果。而且,一旦钱财脱离原有的银行卡,想要去转回同等金额,银行也无法做到。碍于诈骗案泛滥,这几年来央行也变得很谨慎,对相关的钱财动向做出了改善,以保证群众的财产安全。

个人转款超5万,需要做登记

其实,这个制度从银行创立初期就有的,不过那个时候的银行是为了区别大客户和小客户。后来,这项制度逐渐变得严格起来,是因为银行要配合国家执行打击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

让人意外的是,这项制度在国内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一些不法分子在交易的时候,并不一定是直接网络转款,也有可能是通过现金交易。

比如一个老人被骗后,他独自去银行里取款。虽然银行人员根据取款金额进行登记,但并不知道老人会把钱给到谁。所以,这样的登记制度,只能起到一部分的预防作用,并不能完全阻断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

还有一些人,在登记的时候,就隐瞒款项的来源和去向,那么警方在排查上,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数字人民币监管,时刻保护群众财产

从线上到线下,再次回到线上,不法分子的诈骗越来越猖狂。为此,央行也做出一些新规的调整,比如在银行APP上的任何一笔转款,银行会通过相关的数据筛查,去找出可疑的账号。

比起别的第三方平台来说,央行的记录会呈现出大数据网络的好处,一旦出现账号违规交易,就能够及时地拦截钱财。

大数据网络的记录,比以前的登记更加的精准,能够避免一些数据上的纰漏和隐瞒问题。当然,央行提出的数字人民币管理,主要是为了增加流动资金的管理。

流动资金不一定多才会被洗钱,一些人的银行卡在遗落后,被不法分子捡到后,就会通过一些手段去重新开启银行卡的使用。在此期间,一旦不法分子用银行转账,多次出现风险后,那银行也能第一时间去查询到数据的去向。数字人民币的普及,是为了让所有人的交易,都在阳光之下进行,不再出现一点支付安全问题。

这些年来,随着大家的防骗意识增强,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转变方向,通过小额转款来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则是央行对所有银行卡资金进行标记,以钱财流向为基础,去清理有问题的账户。

小结

每一次的调整,都是根据当下发展需要,或者是规避一些诈骗情况,来进行的制度更改。所以,大家在嫌弃取款麻烦的时候,也应该多理解一下相关部门的行为,他们也是为保障大家的钱财而做出努力。

今日热议:个人存取款5万元登记迎“调整”,释放了哪些信号?内行道出实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不法分子   实情   央行   行道   银行卡   钱财   信号   人民币   制度   数字   银行   数据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