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欺负的孩子,真的敢打回去吗?

前段时间,在楼下溜娃,目睹一场由小孩子之间的推搡上升到家长的争斗场景。事情的起因是一个小男孩(我们暂且称为A男孩吧)被另一个小男孩(B男孩)欺负了,据说是被打哭了几次。A男孩爸爸当着B男孩的妈妈的面教唆自己孩子“打回去”,但是A男孩却紧紧的抱着爸爸的大腿躲在身后,A男孩的妈妈估计是看不得自己孩子被人欺负还这么胆小退缩,上前教育B男孩的妈妈不管好自己的小孩,欺负她家孩子了。B男孩的妈妈开始一直没作声,但是听到A男孩的妈妈居然来说自己,“噌”的站起来,一场战争就这样拉开帷幕了。

还有一个场景,一个1岁半的小女孩被一个1岁2个月的小女孩打了,1岁半小女孩的妈妈教育自家小孩“打回去”。我们先且不说1岁2个月的小孩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打人还是只是想跟小姐姐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管时A男孩的爸爸,还是1岁多小女孩的妈妈在面对自己的孩子被欺负时,都选择了让自己的孩子打回去,其实很多的朋友都选选择这样做,不然自己的孩子会老是被欺负呀。但是我们细想被欺负的小孩真的敢打回去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他们刚打回去的话就不需要我们来教他,他自己就打回去了。

我自己也有孩子,如果被打的孩子是我自己的孩子呢?我毁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吗?我先认真考虑了下面三个问题。

1、孩子温顺,跟她说了打回去就是不敢怎么办?

不光是孩子,想想我们自己或是周围朋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被欺负了,一定以牙还牙”。我们需要认可并且允许有一部分孩子就是天生性格善良温顺的。我记得我小时候,在村小上学,家住山上,周五才会回家。在学校被欺负了从来就不敢还手,打闹时自己也总是那个“吃亏”的孩子。也不敢告诉父母,经常是同村的同伴告诉父母,我在学校被欺负了,忙于生计的父母看到自己过于温顺的孩子也只是一个劲地说,你怎么这么没用啊,被人欺负了,都不知道还手吗?以后谁敢推你,打你,你就打回去呀。

一直到大学,我只要遇到社交冲突,压力就很大。后来回想发现,就其实我并不是真的害怕冲突,而是害怕自己“软弱无能”形象的出现。如今回想,才意识到这就是成人对于事情的反馈,转嫁到了我的身上,让我有“受害者心理”。被盖棺定论地认为,我是好欺负的。而成人的评价来源只是因为我被推了没还手。 现实中这样的孩子其实不少的,不少父母着急要求孩子打回去,看上去是在自卫,给孩子撑腰。但当这个孩子就是做不到时,他反而感受到自己的无力感,这份无力已经不仅仅是被其他小朋友打了,而是父母长辈的这个沉重的标签。

2、孩子还手,被打得更严重了怎么办?

我不知道大家观察过低幼孩子之间的打闹没,一般来说,打人的孩子都是对事,而不是对人。我想玩你的玩具,上手打一下;我想先玩滑滑梯,上手打一下;打完后,那个孩子就该干嘛干嘛去了。那如果我们让自己的孩子打回去,大概率其实就是把“对事”转移到了“对人”。那么接下来不可避免的是,结果孩子被打的更加厉害了怎么办呢?很多人也许会说,那这怪对方没家教啊,对方父母不负责啊。是的,可以怪,但对于养育孩子来说,我最关心的是,自己孩子的状态。如果我们鼓励孩子打回去的初衷是让他们可以保护好自己,那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孩子建立的联系是什么?他们会困惑,也会害怕,因为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无法保护自己。社交不是割裂的,每一段的体验都会影响到孩子对接下来的社交的心态。

3、孩子也爱打人了怎么办?

最后一个情况,就很显而易见了。孩子长期以往,也养成了爱打人的习惯,只要不顺他心意的,一言不合就上手,反正这是家人告诉他的方法。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多虑了,只要和孩子讲清楚情况就好了,告诉孩子哪些情况可以还手,哪些情况不能打人。理论上来说这挺对的,但如果是学龄前的孩子,孩子是不具备“情景解读”能力的。所谓规则内化,就是时刻保持规则的一致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打回去”更好的办法

1、不好欺负不代表张牙舞爪

我们知道善良不只是善待他人,也要对自己做个友善的人。所以更加关键的是,在被欺负是我们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一些场景:有话好好说呀,干嘛总是嚷嚷?我是来好好和你谈事情的,你急了就没法谈了?怎么啦,讲道理还准备动手啊?那你有道理要讲出来的啊,闷在心里自己委屈那是活该!上面这些对白,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但想过吗?我们现在对孩子说,“谁打你打回去”,等这个孩子长大是不是就变成了这样的人呢?我们要明白一点的就是有理有据捍卫自己利益并不需要嗓门大或者动手,做好人也不意味着自己没有底线。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的,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要教育他要做个善良又坚定的人。我们通常说的“老好人”,其实就是消极的人,不敢维护自己的权利,也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需要。这才是我们父母更该重视的课题。 善良又坚定,就是我们不需要委屈自己,可以表达自己任何的想法和感受,为自己发声。但要用礼貌的、尊重他人的方式表达,而不要伤害他人的感受或者身体。

2、善良需要有锋芒

教孩子成为一个“坚定的”人,幼儿园会用用这样四步。

1、说出你所看到的,“你推了我,你抢了我的玩具...”;

2、说出你的感受,“你这样做,我很不喜欢...”;

3、说出你的需求,“我要求你立刻道歉,我要求你把玩具还给我...”;

4、如果以上三步没有解决问题,可以先走开保证自己安全,与此同时寻求成人的帮助。

不少父母看到这估计就会说,这么做没用啊,很多“熊”孩子打了我们的孩子,我孩子就只能口头说说啊,都没反击。其实,孩子被欺负后最关键的是,保护孩子不要陷入“受害者”心理。身体的伤害都是一时的,但是心理的影响却能一辈子。这些影响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孩子最亲近人的反馈。 当我们因此每天都在害怕孩子被欺负,总是在教孩子反击,总是询问或者评价孩子,“今天XX有没有欺负你啊,你有没有保护自己啊”,我们就是在强化孩子的“受害者”心理。当孩子可以坚定地说出这些话时,他们的心理优势已经回来了,即使没有打回去的反击,他们也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自己明白也让对方明白什么是对的。

用“打”来反击,并不是绝对不可以。但这应该是孩子掌握了如何捍卫自己权利,懂得如何求助之后,自己对局势的判断作出的选择,而决定不是父母告诉孩子的必须选项。但是,我们概念失焦了,现在的你做不到这些,并不是小时候不敢“打回去”,而是从小没有体验过坚定表达自己的立场。

在我们还能影响孩子的时候,多教会他们善良和美好、底线和原则,也多教会他们理解和原谅。这三样一起,才是构建一个人的格局,这比“打回去”更加关键。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孩子   温顺   打人   小女孩   善良   坚定   父母   男孩   妈妈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