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初评元帅名单之四_罗荣桓荐粟神为帅,粟裕力辞不评帅

前三期本文详解了1953年上半年总干部部长罗荣桓草拟的16人元帅草案中的绝大多数人选,本期将为军友专门介绍初评元帅草案中新四军与华野元帅人选之一粟裕力辞"不参加评帅",现详解如下:

书接前文,1953年3月,共和国军队启动军衔鉴定工作后,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根据军委意图草拟了一个16人拟评元帅草案:"毛刘周叶加十二位高级将领"。前三期本文通过诸多历史史料详细记述了16人的其中15位拟评元帅人选,本期将专门介绍罗荣桓力荐的拟评元帅人选粟裕的军衔鉴定:

一,15位拟评元帅人选中,粟裕做为四位新四军与三位华东军区拟评元帅人选入选了初评元帅草案

二,根据1953年3月总干部部拟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中元帅评衔标准,粟裕完全符合评帅标准

1953年3月,总干部部拟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后因军衔评定工作延期到55年举行,军衔条例草案没有形成立法文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是总干部部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调查研究所形成的有关军衔条例的结晶,其主要内容已融进了1955年《军官服役条例》第二章中。1953年3月总干部部出笼的军衔条例(草案),其价值对我们研究1953年中央军委领导机关关于军衔制度的指导思想,关于元帅军衔的授予标准有着十分高的史料价值。让我们首先鉴赏一下1953年3月总干部部草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中有关元帅军衔的授予标准,草案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授予领导各兵种联合作战立有卓越功勋之统帅"

从53年军衔条例草案中规定的元帅授予标准,评定元帅标准主要看拟评元帅的战功,侧重于其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共和国军队的军衔制,是师从当时的苏联军队,基本上是照抄苏联的军衔制。53年3月共和国军衔鉴定工作开始后,当时指导中国评衔的苏联军事总顾问卡苏林提出,根据苏军以往的经历,元帅评定主要根据其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与战功,并专门提到了华西列夫斯基授帅历程。按照总干部部拟定的元帅评定标准,在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战功卓越的粟裕完全符合评帅标准,因此在拟定初评元帅人选时,罗荣桓力荐解放战争在淮海战役中立下奇功的战神粟裕入选拟评元帅名单。事实证明,在解放战争中为中国革命做出卓越贡献的粟裕也完全有能力在元帅名额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军衔鉴定刚启动,随着斯大林的逝世,共和国元帅人选的鉴定发生了不小变动

1953年1月20日,总干部部根据中央军委的决议发出《关于军衔鉴定工作指示》,指出:″如果可能的话,拟于今年7月份全军实行军衔制度"。1953年3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通知,评定军衔工作拟分三期,第一期为53年8月底前,评定编制序列内任职与学习的有军籍人员的现役军衔。从1953年3月起全军各级军官干部从上至下展开了评衔工作。共和国军队军衔鉴定工作刚刚启动后,苏联大元帅斯大林不幸逝世,斯大林的逝世,使得共和国开始的评定元帅人选发生了变化。首先,随着斯大林的去世,苏联大元帅军衔空缺,为使中国的军衔与苏联军衔对等,本来对军队实行军衔制持否定态度的毛泽东主席,坚持个人不要大元帅军衔,他说:"苏联有的,中国不一定非要有!"。当他看到总干部部拟定上报的初评16位元帅草案后,对正在评定的元帅人选,毛主席专门指示,上报的初评元帅人选多了些,拟评元帅名额不能超过苏联军队现有的13人。毛主席的指示传达后,中央军委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对元帅人选进行削减。

四,军委决定削减初评元帅名额后,粟裕主动要求退出元帅评定工作,坚持自已不够评帅条件,力辞元帅鉴定

当毛主席批示削减初评元帅名额后,在总参谋部分工作战的副总参谋长粟裕立刻响应主席指示,马上写信给中央军委,表述自已不够评帅条件,主动要求中央军委将自已的名字从拟评元帅名单中删除,同意其个人退出元帅鉴定工作。在报告中粟裕解释,他的军队级别仅为军委委员级,党内职务仅为中央候补委员,无论资历、才能以及军队职务均达不到评帅条件,因此恳请自已不参加元帅鉴定工作。中央军委在收到粟裕的不评帅请求后,几经讨论与权衡,最后接受了粟裕的不参加元帅鉴定的请求,将粟裕的名字从原拟评元帅名单中删除,拟评元帅名单遂由原来16人改为15人,………(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初评   元帅   中央军委   斯大林   苏联   军衔   草案   人选   详解   鉴定   干部   名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