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张扬行善,有人喜欢默默行善,结果有什么不同?

默默行善与张扬行善都是行善之举,但其结果却不一样。凡是善举没有表露出来,不被人知,均属默默行善,所积之德为阴德,其德是德之上德,善报在事上;凡是善举表露于外,被人知晓,被人宣传、表彰、立为榜样,所积之德为阳德,其德在阴德之下,善报在名上。

若是为了积阴德,刻意去为善不让人知,其善有私,所积阴德之功,在无私阴德之下。所谓无私阴德就是以平常心来处世,把行善视为人的本分,没有什么动机,不是为了积累功德而行善。这才是善之上善,德之上德。其善报则不可思议。

若是行善在不经意间被人发现,并且发现者也没去做宣传,行善者没有得到别人的赞誉,则善果不会报掉,其功德近似阴德;若是被人发现,并被人大量宣传,行善者得到了赞誉,获得了好名声,则善果已被报掉,其果在名;若是大张旗鼓为获得名声而去行善,其心为私,其行则为“伪善”,没什么功德可言。

积福,往往需要积极的去做什么,比如,做工作、做创造、做施舍、做社会救助等等,不停的去做、去干,则会获得更大的福报;积德,往往是不做什么,比如不做损人利己之事、不做高调扬名之善、不做坏事、不去杀生、不恶口,不两舌等等。

行善积德,多指阴善阴德。不是说阳善阳德不好,而是阳善阳德易被别人宣传,只是得名誉之报。不像阴德那样可以传承给子孙。司马光说:“积金于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宋朝范仲淹的家族发展,就很好地诠释了司马光的这段话。范仲淹一生行善积德,虽出生贫寒,却守志不变。在寺庙寄住学习期间,独自发现一个老鼠洞里藏有金子,他却认为金子不是自己的,自己再穷也不能用,他把老鼠洞堵上,并保守秘密几十年,直到该寺院被大火烧毁后,才让人取出来“一半修寺庙,一半赠僧人。”风水先生认为他家是风水宝地,他就把自家献出来让国家办学,希望培养更多人才。

范仲淹用其一生,诠释了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为自己也为子孙积累了丰厚的阴德。他不仅官至宰相,还能远离灾祸,福及子孙八百年绵延不绝,门庭昌盛。他的四个儿子都成为了当朝大员,位至宰相或尚书。后代中几乎每一代都有高官,先后有七十多位子孙列公卿、尚书等高位。这就是留阴德给子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会报   阴德   行善积德   善举   宰相   功德   尚书   寺庙   子孙   发现   喜欢   张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