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冯玉祥后人面见邓小平,提出一个要求,邓公听后摇头:别着急

说起冯玉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大事件中,都有着他的身影。他一生追求民主进步,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被人们尊称为“泰山将军”。

而冯玉祥的后代多年侨居在外,82年受到了邓小平的热情接见,提出了一个要求。邓公听后却说:不要回来。要知道,我党一直是欢迎有识之士回国参与国家建设的,但为何却唯独对冯玉祥的后代不是这样欢迎呢?

而在多年后,我们也才知道邓公决策的高明之处。

不畏蒋介石的泰山将军

冯玉祥将军于1882年11月6日,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康格庄。冯家籍贯本来是安徽省曹县竹柯村,曾祖父本是种地的农民,后来由于天灾逃到了河北。曾祖父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曾进入了曾国藩的淮军,从士兵一直升到了管带。

但仕途的顺利,却让整个家庭初中处于贫困的状态,原因竟然是当时军中盛行鸦片,每个月大部分的月俸都会去买鸦片。

冯玉祥

而那个时候,军中实行世袭制,父辈在军中的时候,儿子才能入伍,后来冯玉祥的哥哥入伍当兵。之后,冯玉祥也顶替了父亲朋友的空额参军入伍。

当时的他年仅13岁,身材却非常魁梧,身高就有1.9米。有一次,军中的人拉着他去赌博,结果却输掉了一个月的俸禄,从那以后再也不赌博。

当他身居高位之后,也在军中规定,军中不许赌博,一旦违反轻者杖责关禁闭、停发饷俸,重者则赶出军营。除此之外,他还严禁在军中喝酒,一旦违法则军法惩处。

抗战结束后,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冯玉祥非常仰慕毛泽东,便邀请到家中总设宴款待,他知道毛主席是喜欢喝酒的,也特意准备了好酒,而当毛主席等人端起酒杯致谢的时候,冯玉祥也回敬,这让在场人震惊不已。

冯玉祥

就连周恩来都惊讶地询问:“冯将军今天破戒了?”冯玉祥笑了笑才说道,他是以水代酒,杯子里的都是白开水,而他这样做,既没失礼也没失敬,还没有打破他的戒律。

要知道,冯玉祥在和蒋介石等其他高官同席的时候,连白开水都不断,可见,毛泽东等人在冯玉祥心中的重要地位。

冯玉祥对待日本人,从未惧怕过,也曾当面打过日本的高官。

冯玉祥在担任北洋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期间,率部来到了常德,当他看到很多商家的店铺门口都挂着日本的国旗,看到此景,冯玉祥心中一阵恼火,中国的地盘上,为什么要挂上日本旗子。

后来派人打听清楚后才知道,这是常德商家为了避免遭到南北军阀的洗劫,才主动找到日本人在他们店铺的门口挂上日本旗。

对此,日本人当然非常高兴,不用武力就能征服常德,而这也有利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何乐而不为呢?

冯玉祥

冯玉祥听后气愤不已,召集常德的商会拔掉了所有的日本旗子。当时的日本人进出常德来去自由,但自从冯玉祥来了之后,都要接受检查,日本兵当然不满意,于是当街打了起来,最后住进了医院。

而横行惯了的日本舰长,听到自己的部下被打,立即找到了冯玉祥要求赔偿。冯玉祥忍无可忍,立即脱下布鞋朝着对方的头部打了上去,日本人的嚣张气焰这才被遏制住,从那以后,日本兵进入常德都要接受中国守军的检查,嚣张气焰有所收敛。

抗战时期,冯玉祥在重庆等后方发起了广泛地支持抗战的献金运动,冯玉祥四处奔走,所到之处,上至达官富商,下至贩夫走卒,都倾力捐赠,加起来足足就有40多万两黄金,而这也都是因为大家非常佩服他的崇高威信。

当蒋介石得知冯玉祥筹集了这么多钱之后,便让他交给国民党部队。

冯玉祥和蒋介石

但冯玉祥却不这样想,于是,他把钱一分为二,一半分给了共产党军队,一半给了国民党政府。

当时蒋介石封锁了抗日根据地,想要消灭共产党军队,而冯玉祥却顶着压力将资金捐赠给了共产党,对此,蒋介石气愤不已,却也无可奈何。

对于蒋介石,冯玉祥早已看透了他的野心,蒋介石的特务迫害民主人士,知道了重庆“校场口事件”,更是让冯玉祥愤怒至极。

他想了个法子戏耍蒋介石,那天白天,他拿着一盏灯走进了蒋介石的住宅,蒋介石有些疑惑便问他什么事,冯玉祥严肃地说道:“太黑暗了,只有到你这个地方才看得到一丝光明。”

蒋介石也知道,冯玉祥口中所说的就是“校场口事件”。

冯玉祥

抗战胜利之后,军政要员要乘坐飞机回到南京,蒋介石也让冯玉祥坐着飞机来,但他却不肯,他和兄弟们一起来到了重庆,抗战胜利之后,自己坐飞机走不太地道,所以他要蒋介石准许他能和兄弟们一起坐着轮船走。

蒋介石也只能依着他,冯玉祥也如愿和两千多兄弟一起乘坐轮船顺江东下。

对于冯玉祥,邓小平都对他赞不绝口,在接见冯玉祥后代时就曾说过:

“冯玉祥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人,他一生有相当长的时间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他也是我们党长期合作的朋友。”

多年后,当身处异乡的冯玉祥的后代回到祖国时,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父亲未完成的任务。

邓小平接见冯玉祥后代

1982年9月,冯玉祥的儿子冯洪志先生被邀请回国,参加“纪念杰出爱国将领冯玉祥诞生100周年”的活动。

冯玉祥一家

这天,当他回到北京饭店得知了邓小平要会见他的消息。冯洪志听后十分开心热切地等待着邓小平到来的消息。

其实,对于邓小平和父亲的故事,他也非常了解,在北伐战争时期两人曾共事,如今的他在世界上都享有声誉的人,所以能见到邓小平,冯洪志也倍感荣幸。

9月14日下午,冯洪志兄妹几人来到了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在会客厅里挨个和他们握手,随后问道老大弗能怎么没来?

弗能和小平曾在苏联中山大学一起学习过,当时她和蒋经国是他们班级里年纪最小的,只有十五六岁。

邓小平主动谈起他们的大姐,让冯洪志姐妹们感觉到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如今坐在他们面前的似乎是他们的兄长。

这天邓小平也非常高兴,讲了很多和他们父亲以前的故事,随后还亲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随后询问冯洪志有什么要求。

冯洪志和父亲

冯洪志也主动提出:

“常言道:故土难安、叶落归根。我年纪也大了,想回国来定居,也好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尽一点心力。”

小平同志听后摇了摇头,回答道:

“我倒觉得你不要着急回来,你在国外这么多年,各方面的人物接触多,关系多,对国外的事情熟悉,可以起在国内起不到的作用,在国外同样可以为促进祖国统一和“四化”建设尽力嘛。”

冯洪志听后也知道邓小平的想法,便点点头答应:“我一定照你老人家的话去做。”

邓小平

这天,小平同志和大家合影留念,第二天就刊登在了《人民日报》上的第一版。

其实,对于祖国的重托,冯洪志很早之前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为国效力。

身在美国的冯洪志,在异国几十年的奋斗,已经功成名就,成为了在高科技领域的专家,曾参与过美国核电站、核潜艇设备的设计工作,成为了高级工程师,担任了世界著名泵生产专业公司,沃尔辛顿公司的副总裁。

冯玉祥

在美国,他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儿女双全,但仍旧是中国籍,有人建议他加入美国籍算了,但他却说道:“因为我是中国人!我的父亲是冯玉祥。”

与父亲成长的那些日子成为了冯洪志一生难以消除的印记。他至今还记得父亲的那场献金救国运动,还记得父亲穿着粗布麻衣去游说千里,和父亲一起高喊“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的口号。

从那时起,小小年纪的冯洪志就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祖国的力量,而这也是他坚持认定自己是中国人的原因。

还记得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穿过大洋彼岸时,冯洪志是最激动的,他想要马不停蹄地回到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但由于当时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使得他们不能回国,冯洪志多次设法回国,最终都没能成功。

黄镇

1973年,黄镇终于找到了冯洪志,一见面,黄镇就称赞他和冯玉祥一样有着一副硬骨头,而他指的是冯洪志是他见到的当时第一个没有加入美国籍的中国侨民。

冯洪志也在这次会见中提出了一个请求,他唯一希望的就是将来能获得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

黄镇表示自己一定会办到,最后还告诉他国内的兄弟姐妹非常想念他,希望能早日回国团聚,而冯洪志也动了回国的打算,归心似箭的他回到国内也想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事情,而邓小平的建议也正中下怀,冯洪志也决心为祖国干出一番事业来。

冯玉祥为祖国奔走,挑起重任

冯洪志挑起国家赋予的责任,决定从两个方面下手。

首先,他决定先从台湾方面入手,做一做两岸统一的工作。

宋希濂

当时的他立即和宋希濂等人联合发起了组织“和平统一促进会”。为了促进两岸统一,冯洪志决定先做蒋经国的工作。

因为在德国留学时,蒋纬国、孔令杰等人都是他们的同学,周末都会在一起打球。蒋经国上任之后,冯洪志便写去了一封信,寄给了蒋经国本人之外,又刊登在了美国的《华侨日报上》。

冯洪志是一个有心人,他知道要想打动蒋经国只能智取,于是在1987年,他特意来到蒋经国的故乡,他父母亲居住过的地方,小时候读书玩耍的地方,以及蒋经国生母的墓前合影留念。

并在毛氏的墓前盛了三杯黄土放在了一个特制的锦盒中,随后将这三杯黄土和一册照片放在了盒子内,又给蒋经国写去了一封意味深长的信件。

信中劝谏蒋经国立即恢复海峡两岸的探亲,实现两岸统一。

蒋经国

在此之前,只要蒋经国谈起这个问题,都会置之不理,但当冯洪志寄出这封信件之后,却在他的心中泛起了涟漪。

他看完冯洪志的信件后泪流满面,随后捧起黄土在母亲的照片上亲吻,愧疚地说道:“母亲,儿子对不住您呀!”

随后又仔细地翻看着那些照片,回想起了当年,故居和儿时玩耍的地方还在那里一成不变,这里承载了蒋经国的整个童年,而当他看到母亲的坟墓已经被共产党修饰得焕然一新。

而他自己亲笔写的“以血还血”的四个大字还刻在石碑上时,触及了蒋经国心中最柔软的一部分,也让他沉思许久。

也许是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的怀念让蒋经国有些动容,于是在9月17日,他决定成立五人工作小组,与大陆商讨探亲问题,很快,就11月2日,台湾同胞获得了赴大陆探亲的许可。可见,冯洪志的行动是卓有成效的。

冯洪志

与此同时,冯洪志也在国外为祖国奔走。

当时的他已经年逾古稀,但他自从在美国见到黄镇之后,已经有三十多次往返于祖国,长途飞机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下飞机的时候腿都是肿的,回去之后休息两天才能缓过来。

有人说他是在自找苦吃,但冯洪志却说道:“为了国家的强大,我吃点苦算什么?”

冯洪志是材料力学的专家,在国外的关系比较广,于是他决定为国内引进先进的技术。

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冯洪志跑了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帮助解决问题,并从中牵线,让上海和国外达成了一项污水处理设备的技术转让合同。

1994年8月,中美双方还达成了合作建设中国第一条输煤管道协议,这条管道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条输煤管道,从山西盂县经过河北省最后达到山东潍坊,长达602公里,投资9亿美元。

冯洪志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冯洪志在引进技术工作的过程中也看到国内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弊端,比如要谈生意的时候,谈判的事情不让专家去,而是让一些党政干部去国外闲逛,为了一项技术,让国内厂家降价,却让外国人占便宜,而这无疑也会给技术引进工作带来困难。

冯洪志知道祖国和其他国家的差异,他曾说道,我们的国家还是属于第三世界的穷国,所以钱不能乱花,要花在刀刃上,不能什么都要从外国买,引进就是要变成自己的东西。

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也总能遇到一些困难,但他从未放弃过,不知劳累地奔波着。这位爱国老人如同当初父亲为救国奔走时那样,不图回报,以国事为己任,前赴后继,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繁荣富强而奔波呼号。

正是有了冯洪志这样的人,国家才有了希望,乘上飞速发展的车轮,一往无前走向未来,才有了现在的中国。冯玉祥和他的后代,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常德   日本人   日本   军中   蒋介石   中国   后代   后人   祖国   蒋经国   父亲   邓小平   冯玉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