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似海师恩

文/白念玉

郑贵云老师是我高中的班主任。1973年5月,原班主任语文老师黄新天(黄悦新)为照顾家庭调回原籍博兴陈户中学任教,政治老师谭延刚被推荐去淄博师专进修学习。6月,郑老师由葫芦台小学调黑旺中学,任我们三级一班班主任并教政治课。

郑老师出生在革命家庭,是淄(蓼)河流域标准的红二代。他的父亲郑志奎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和孙铜山、刁愈之、白金等一大批热血青年一起纷纷涌向淄河对岸的长秋村,跟随冯毅之一道建立起300余人的抗日游击队伍,后被整编为山东抗日第四支队新编第一营,曾担任过排长、连长。他们凭着拯救民族危亡的血性铁骨,以土枪土炮大刀长矛及自制的简陋武器,与武装到牙齿四处烧杀掳掠惨无人道的日伪军展开生死对决。他们穿行于崇山峻岭,奔波于淄河两岸,凭借天时地利游击作战,神出鬼没袭击敌人,扒铁路、炸火车,拔据点、炸碉堡,铲除汉奸走狗,对清乡扫荡的日伪军迎头痛击,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太河惨案”发生后,在夏庄休整的新一营,就象一把尖刀奉命直插桐古,经过一夜激战,夺取了敌据点,取得了“反摩擦战斗”的首战胜利。配合主力部队联合作战,给制造惨案的罪魁祸首王尚志部以毁灭性打击,保证了淄河流域这一连结清河、鲁南、胶东抗日根据地交通要道的畅通。

1939年11月,新一营升编为四支队特务团(3团3营),遵照上级命令,和孙铜山、白金、冯殿笃等12名军政干部一同留在地方,以加强地方党政领导,发展壮大地方武装。“桃行事件”(潜伏在二区中队担任副队长的日伪特务徐继善,派手下许文超趁夜晚溜进县武装科长孙铜山办公室,乘其不备开抢刺杀,孙铜山壮烈牺牲,时年28岁)后,被派往蓼河区,担任区长、区中队长,兼蓼塢乡党支部书记。到任后,大刀阔斧整饬队伍,加强训练,提升作战能力。恢复建立起被破坏殆尽的乡村党组织,建立村农救会、妇救会、民兵联防组织,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激发群众抗日爱国热情。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不断巩固和扩大根据地。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开仓借粮”斗争,使广大群众度过了灾荒。日伪顽相互勾结,对我根据地进行更加残酷的“铁壁合围”、“梳篦式清乡”,抗战到了最艰苦时期。面对严峻形势,迅速将党的组织转入地下,安排确定“两面村长”,隐蔽身份,秘密开展工作。建立地下交通站,传送情报,将武装队伍“化整为零”机动作战,与敌人展开不屈不挠斗争。为分化瓦解日伪势力,加强政治攻势,张贴标语,投掷传单,向据点里喊话,动摇涣散敌军心。不顾凶险只身潜入日伪军洪山警备大队蓼塢中队,经过秘密工作,再三教育争取,策反20余名伪军投诚,在县大队政委白金的接应下顺利返回县抗日大队。随着战略反攻形势的到来,配合县大队集中武装力量与敌展开英勇斗争。组织参加了大白山阻击战、土湾八峪台伏击战、朱崖据点突袭战,取得了辉煌胜利。蓼河区的党组织由地下转为地上,农救会、妇救会、民兵队、儿童团公开活动,宣传党的“向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广大群众激情高昂,纷纷捐款捐物支援前线,送子送夫参军。

1945年8月,日本鬼子投降,经过八年的艰苦卓绝斗争,终于迎来抗日战爭的胜利!青州解放后,受命负责铁路运输及安全保卫工作。后因伤病复发,不得已离职回家休养。郑老师的母亲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就担任村妇救会主任,组织妇女群众筹军粮、做军鞋,积极支援前线。组织群众“坚壁清野”,不顾个人安危掩护“八路家属”迅速转移,躲过了敌人一次次血腥灾难,保护了村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腥风血雨的革命生涯中,与区妇救会主任冯文宝(白金的夫人,冯毅之的堂妹)结下了至亲至爱的深厚友谊。她非常开明,办事公道,在村里德高望重,解放后一直担任村妇联主任。

郑老师从小受家风的熏陶和严格的家教,红色基因一脉传承,他们兄弟三人,个个品学兼优、德才兼备。郑老师在高中读书的时候,就是学校的“尖子生”、担任过班长、学生会主席。在那无奈的动乱年月,不能继续升学深造,毕业后只好回乡担任了民办教师。郑老师教我们的时候才22岁,他英俊潇洒,满腹才华。除给我们讲课本上的内容外,还将一些时事政治、党的革命历史自行编写讲义给我们讲课,课堂上大家听得专心入神。郑老师教育我们要树立信心,要有远大志向,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郑老师担任班主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建班委选班干部。他那别具一格的选任办法,至今记忆犹新。首先将班委组成职位写在黑板上,由班长及学习、文艺、体育、劳动卫生委员五人组成,并将每个职位的职责作一介绍。然后让同学们自荐,将个人基本情况、自身的能力优势及今后打算简要说明,逐个职位依次进行。最后老师根据同学们的自荐情况及平时掌握的在校表现,提出班干部任职名单,请同学们举手表决。在竟职中我有幸担任了学习委员。通过这次班干部选任,我感触颇深:不仅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力,而且还提升了履行诺言敢于负责的自觉意识。郑老师这选人用人的办法,与当今党政机关干部竞争上岗的选任办法,如出一辙。郑老师高明啊,我打心底里佩服!

郑老师对班委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班委是班里的核心,代表着班集体的形象,班干部的学习和日常表现,都会对同学们产生一定影响。要求班委的每位学生干部,要带头遵守学校规定和纪律,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刻苦学习,积极进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事事处处做表率。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心要想在一块,劲往一处使,班里的事情班委集体商量研究,对于重大的事情要向班主任报告。要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团结带领全班同学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积极打造出生动活泼的班级风貌。

郑老师对班里的每位同学都很上心。我们大都是来自山区农家的孩子,家庭条件都不富裕,衣服打着补丁,有条件差的同学,住校过冬的铺盖很单薄。郑老师经过察看询问,调查了解,在班里开展起了互帮互助活动。有两名同学因家里人口多劳力少、家庭生活困难辍学了,郑老师便翻山越岭徒步十几里山路去家访,与家长做进一步沟通劝导。对班里患有先天性疾病的三名同学特别关爱,凡体育运动、集体劳动等体能消耗大的课或活动,一概给予特殊关照。有的住校生因病不能上课的时候,都会去宿舍看望,并安排同学专门为其补习功课。高二的时候,我们班来了一位从海南岛转学过来的同学,因地域的差异,学习、生活习惯不同,初来乍到很不适应,郑老师多次找他交谈了解情况,疏导和化解他的心理负担,减轻了思想上的顾虑,很快融入到我们班大家庭中,并成为班里篮球队主力队员。郑老师对同学们的贴心关爱,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赖,大家有想法、思想上有“疙瘩”都会主动去找老师汇报和交谈,师生之间无话不说。

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良好的班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朝气蓬勃,积极上进。向心力、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强势显现。在全校一年一度的学生运动会上,我们班男女生100米短跑、4×100米接力,女生4×200米、男生4×400米接力,男生手榴弹、铅球投掷、男生跳远等项目比赛中,都取得前一二名,班级团体总成绩全校第一。有些项目是我班保持的强项,白光利同学的短跑、侯希亮同学的手榴弹投掷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全区中学生运动会,都取得很好的名次。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和一张张奖状,同学们兴高采烈、欢欣鼓舞,风光了好一阵子。

为了活跃班内气氛,丰富学生生活乐趣,郑老师常常在课外安排搞些文艺活动。牛秀贞、袁长明、宋乐社同学演唱的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李素珍同学演唱的京剧《龙江颂》选段《让青春焕发出革命光芒》,非常出彩。还有口琴演奏、山东快书、山东快板、独唱歌曲等,很受同学们欢迎。后来,我们班志愿参加土湾至九工地修路劳动,休息期间,同学们主动演出节目,赢得了民工们的一片喝彩和掌声。

我们的学校座落在蓼塢村西北的蓼花河畔。校院中央有数棵诺大的柳树,青枝绿叶遮天蔽日,柳茵下安放着乒乓球台,是同学们放学后自由活动的去处。西侧教室的前后都有着一排钻天的白杨,校院西南边是一片梧桐树林,绿树浓荫掩映着红瓦白墙。随着老校工按时有节奏敲响的钟声,学校的教学、师生的作息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生活在温馨的校园里,求知若渴,好学上进,憧憬着美好未来,追逐着人生梦想。谁料想一浪高过一浪的政治潮流涌进了学校,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冲击着刚刚恢复元气的文化教育秩序。远在山区的黑旺中学也难以幸免,有位老师愚弄着高年级的几位同学,在校园里到处写标语,张贴大字报,矛头直指一心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生文化课成绩的校长。

郑老师年轻气盛,敢于直言,在一次学校教职工会上,对公开指责和污蔑校长的言行针锋相对。他以自身求学不能的伤痛经历慷慨陈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人家把孩子送到这里,是来读书学文化的,不是来瞎折腾!我们这些人哪一个不是经过文化教育,甚至高等文化教育过来的。如果不学文化,没有点知识水平,就不配做一个教师,就没有资格和能耐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课!郑老师的话赢得了广大教师的赞许,很快就在同学们中间广为流传开来,我们为有这样的班主任老师而庆幸。大多老师依然勤恳敬业,坚守着教学岗位,总算没有让那几个人闹腾起来。

高二新的学期开始, 学校将文化课一律改为考查课 ,期中期末不再统一命题考试,考查时由任课老师出题,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区别。按照上面的要求,学习“朝农经验”实行“开门办学”,公社教育组安排一位贫下中农代表进驻学校,参与学校日常管理。教学课程做了调整,取消英语课,开办农业机械、无线电等专业课。教英语的老师当了体育课老师,专业课因缺乏老师和教学设备,不久也就名存实亡了。

我颁(搬)送作业经常出入老师的办公室。每次去郑老师那里,他总是问起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大家有什么问题,对任课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我把平时同学们集中反映的问题,如数理化单元结束后,请老师再系统串讲一遍的建议;理化课增加些实验课;多布置点课外作业练习的建议等等都如实地作了汇报,郑老师都一一作了记录,并将这些建议分别与任课老师进行了沟通。老师们采纳了大家的建议,并将数理化课分别设立了“课代表”,更加便于任课老师及时掌握和解决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情况问题。语文老师列出些古文名篇让我们背诵,数理化老师加大了课外练习作业地辅导。郑老师一直对自习课进行不定时巡查,大家习以为常,自觉忙于各自作业,从不喧闹,班里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郑老师还是校团委副书记。他非常注重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组织开展培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了班团支部,成立了团小组。每到“五四青年节”前夕给我们上团课,还带领我们去洪山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到西崖头村参观张美花事迹展览,请公社放映队到我班专场放映故事片《闪闪的红星》。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们,同学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懂得了共青团是先进的青年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们年轻一代,担负着历史的重任,要一棵红心忠于党,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争做革命事业接班人这样一些革命道理。大家积极要求进步的思想热情高涨,全班同学都先后加入团组织。

在校期间,郑老师多次找过我谈心,最让我难忘的是在毕业前夕,郑老师专门约我一次认真地谈话。他以我前辈的苦难家史教育开导我,从我爷爷带父辈们逃荒要饭,四处流浪,受尽了人间苦难,到我爷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搞土改分田地翻身解放。从我父辈白手起家创立家业,吃苦受累把子女拉扯大,到如今年过半百依然起早贪黑辛苦操劳供我们上学。郑老师动情地说,父辈们很不容易啊!说出身寒门,无所依靠,更应该自立自强,不要辜负父辈的期望。

郑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今后的路还很长,要有骨气,要向高处走,要不断争取进步。为人要诚实,做事要扎实,将来无论干啥,都要留下个好的名声。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取决于你的知识多寡,而丰富的知识来源于勤奋好学,我们这山里就有不少读书成事的人物。要我好好读书,增长才干,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郑老师的话使我豁然开朗,象一盏明亮的灯塔,为我的人生导航,一直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高中的学习(学制缩短为二年半)很快就要结束了。郑老师忙碌着毕业班的各项工作,对每位同学各科学习成绩汇总填表、写出班主任评语并代表学校写出毕业鉴定意见。

1975年6月17日,星期二,天气晴朗,阳光灿烂。郑老师邀请化学老师许世标、数学老师袁会志和我们班同学一起去三十里外的洪山拍毕业照。照相馆座落在一条繁华的街道上,过往的行人熙熙攘攘,按照老师的吩咐先达的同学在门前集合等待。我们班有48名同学,其中女同学10名,这天有3名男同学因故请假。不久,老师和45名同学都陆续到齐,每个同学依次进入摄影室拍一寸免冠照,最后拍了毕业合影,并定下每人洗印一张,留作永久纪念。

1975年6月28日,星期六,是在校的最后一天。郑老师先召开班委会,对班委的各项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同学们的毕业鉴定意见进行了通报和说明。安排以班会的行式举行毕业典礼。郑老师在班会上对同学们学习情况、在校表现作了全面总结,对学习优秀、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点名进行表扬,对班委认真负责、团结同学、遵规守纪、模范带头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对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不怕困难,奋勇争先的良好风气大加赞赏。最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继续坚持和发扬,要求我们毕业后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有所作为,为母校增光添彩。典礼结束后,同学们领取了《毕业证》和毕业照,依依惜别,告别了前来送行的老师,告别了母校,告别了同窗共读的同学,如羽翼丰满的鸟儿各自离巢“出飞”了。

送别了离校的同学,教室里空空荡荡。顿时,心里五味杂陈,说不出是一种啥滋味。郑老师找我说,我们邀请白怀彦老师和家近未走的同学一起去游览南寨山。南寨山又名笔架山,海拔近700米,雄浑巍峨,矗立在蓼塢村的南面。夏日的阳光直晒,满山遍野开满了星星点点的野花 ,我们十几位同学伴随着老师,沿着凤凰岭上蜿蜒崎岖小路,边走边听老师讲有关南寨山的民间传说故事,不时的谈论着毕业后各自的打算。同行的几位女同学,蹦蹦跳跳,轻盈地穿来穿去,时而在林荫间嬉闹,时而又跑向草丛里寻觅采撷山花。调皮的男生更是随心所欲,无所顾忌,有的跑去陡岩旁的树上摘那正青不中吃的毛桃,有的站在路崖边频频向山谷里掀砲石。

真有点少年天性,纵情若狂。经过艰难攀爬,终于登上巨石如磐的山巅,山风习习,汗透的周身顿觉清凉。眼下,峭壁如削,怪石嶙峋,几只山鹰在悬崖下盘旋。居高远望,山峦连绵起伏,翠翠苍苍,好壮美,好辽阔,大家禁不住欢呼雀跃起来,高呼呐喊声在山谷里回荡。有同学指着遥远的西北方向,依稀可见几幢冒着滚滚浓烟的大烟筒便询问老师,老师说那是张店,是“五0一厂”,是国家的大企业。老师鼓励同学们要有志向,下决心走出大山,到外面去闯荡一番事业!在山上我们和老师拍了好多照片,其中最为惬意的是那张同学们聚集在悬崖峭壁前,一位女同学手指远处的山峰的合影照。它留住了我们“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时隔47年了,面对泛黄的老照片,故事虽远,情景如昨。

我回村成了一名社员,随着生产队劳力一起上坡劳动。正是麦收过后,田间依然还散发着麦熟的清香。按照队长的吩咐,日出而作。耪麦茬、挑粪抓稖槌、锄地拔草。赤日炎炎,汗流浃背。手上起了血泡,肩膀磨得红肿,锋利的禾叶剌得身上一道道血洇,汗渍生疼。日复一日,心焦烦气。十年寒窗苦读,竟在这一亩三分地里“耪三垄”,心有不甘,又无知心者倾诉,加上初事农活,力所不支,有的人闲言碎语、冷嘲热讽,愈加憋屈和苦闷。常常怀念起无忧虑的学生时期,愈加想念班主任郑老师。

有天下午收工后,便叫上白念和、土湾村白念禄、孙世秋同学去了葫芦台郑老师家里。此时的老师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家庭生活也不宽裕,可郑老师还是弄了好多的菜肴和酒水招待我们。我们争相把生产劳动的辛苦、情绪的低落、心中的郁闷向老师诉说。郑老师望着被晒得黑黢黢我们,很是心疼。他安慰我们,先在生产队里干着,不要着急,等待时机。现在的出路主要有三条,一是当兵,服兵役,到部队去发展。只要家庭条件允许,个人体检合格,这个路子还是顺一些;二是服工,这几年有的煤矿从农村招工,但指标很少,主要是子女顶替;三是考学,近几年一直是推荐工农兵学员,全公社才1-2名,条件虽然宽松,但没有社会门路就难了。这个路子很窄,难度也很大。招生制度肯定要改,啥时候改,说不准,只能等着看情况。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下目标,一旦机会来了,把握住,走出去,这是唯一出路。我们听着老师的分析,不住地点头称是。一席话拨开了心头的迷雾,心里亮堂了许多,纷纷端起酒杯给老师敬酒。那时我们都不会喝酒,三下五去二,个个都管了“大事”,竟不知道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近半夜了我们才离开,相互搀扶着,踹着泥泞,踉踉跄跄到土湾同学家里住下,亢奋地絮叨老师说的“路子”,嗷天呜犟地吹了一宿大话。

生产队为了提前完成小麦种植向国庆献礼,秋收秋种到了攻坚阶段。早出晚归,身心疲惫不堪。有天中午,母亲还在饭屋忙活着午饭,我乏得迷糊着。在村里干广播的赵锋同学来找我,说大队让我去学校干民办教师,明天就去报到。这突来的好消息,让我惊喜兴奋得竟不知所措。我知道蓼塢自71年以来,曾从民办教师中先后走出了董洪华、白秀兰、冯艳春三位令人羡慕的工农兵大学生。民办教师是当下渴求难得的职业,也许会象郑老师说的那样,是我必须要好好把握的一个机会。第二天报到后,就跑去中学告诉了郑老师。老师为我迈出了一步而高兴,还顺手从他办公桌上拿过一本《千家诗》(七律)赠送给我。我匆忙翻阅浏览,这是郑老师的手抄本,32k书写纸折页装订,规规矩矩、板板正正。题目皆用红色仿宋体书写,正文是楷书,注解是行书,每页一诗一注解。从这隽秀的书法就可窥见老师文化功底的深厚。老师嘱咐我,今后有时间读书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诗词就是文化中的瑰宝,好好学习,很有益处。

饮其流者怀其源,

学其成时念吾师。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时空已穿越了四十七个年头。

漫长的岁月,您的声音,常在我耳畔响起;您的身影,常在我眼前浮现;您的教诲,常驻在我的心田。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电话:13853164811 13210570289 (入会) 18765312921 (投稿)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铜山   散文   民办教师   伪军   班委   班里   班主任   当代   同学   老师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