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赴港,49岁暴毙街头,娶4妻生15子女,留给后代半个铜锣湾

香港的富豪,最出名的恐怕是四大豪门家族。

其实这四大家族只是抓住了香港房地产发展而出现的新贵,在他们之前还有所谓的“旧四大家族”,今天就说说其中的利家。

一、带血的第一桶金

利家的发家过程很悲惨,但也很不光彩。利家早期创业者,既是中国悲惨历史制造的受害者,也是加深国家苦难的犯罪者之一。

清朝虽然是中国人口剧增的时代,但是社会生产力依然低下,粮食产出总量增加但人均粮食拥有量却比较低。

清朝道光年间,香港利家的始祖利策名在广东务农,生活十分困难。鸦片战争后香港开埠,利策名带着家人想方设法逃到香港谋生。

之所以用“逃”这个词,是因为中国古代对农民的控制比较严格,往往不准随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和农田。

香港和利策名的广东老家一样,地狭民疲,只会种地的他依然没有带领家人走出贫困,不过他的儿子利良奕比较大胆,跑去美国打工。

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还是一个新生的国家,西部有广阔的土地没有开发,急需招募工人开展基建。

1848年,随着一个建筑工人意外在溪流中发现一粒金子,美国加州掀起一股淘金热,吸引大批人前来冒险。

中国人或因为被拐卖去当劳工,或因为也想从淘金热中分一杯羹,从19世纪50年代起大批中国人来到美国太平洋沿岸。

利良奕在1860年去了美国,走上了创业的第一步,但是异国打工的日子太苦了。

美国一方面需要中国人当劳动力,另一方面不希望中国人赚钱,所以出台了一系列压迫中国劳工的法案。

美国的崛起,不仅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也是华人劳工的血泪史,资本主义崛起的第一桶金,处处渗透着罪恶。

利良奕在1879年生下了孩子利希慎,一边忍受美国的种族压迫一边养孩子,吃了多少苦自不必说。

幸运的是,利良奕在困境之中还是攒了点钱。1896年美国排华活动愈加猛烈,他不愿意继续留在美国受苦,就回到香港经商。

利良奕在香港做起了男士服装和布料生意,创建百货公司“礼昌隆”,生活不算大富大贵,但也是小康之家。

商人逐利,抛弃道义不过在一念之间,利良奕发现鸦片生意投资少、收益高,就顺道做起了鸦片贸易。

与现在中国严厉打击毒品不同,那个时候的鸦片贸易是合法的——不仅英国殖民的香港合法,即使内地也没有禁止。

中国因为鸦片开启百年耻辱,尽管有林则徐这样的禁毒先驱,却也曾靠鸦片增加财政收入。

有一段时间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鸦片生产国,讽刺的是打败英国鸦片的不是中国军队和警察,而是中国本土的鸦片贩子,他们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市场。

利良奕知道倒卖鸦片伤天害理,但他经不住诱惑,还是全力投入这一行,不过由于能力有限,鸦片生意始终没做大,直到儿子利希慎进入商场,彻底改变了一切。

利希慎在美国期间没读多少书,17岁跟随父亲来港后被送到著名的皇仁书院学习。有别于学四书五经的传统私塾,他在皇仁书院学了算术、文法、常识等学科。

由于书院采用英语教学、招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名流之子,利希慎在这里积累了不少人脉。

由于学习成绩好,利希慎毕业后曾在皇仁书院当过一段时间老师和翻译,但是他不想如此平淡生活,就跟着父亲经商。

利希慎展现了极高的商业天赋,不仅把鸦片生意扩大,还垄断了香港鸦片贸易。

至20世纪20年代,利希慎成为香港最大的毒枭,他像压迫其父亲的美国一样,挖取了带血的第一桶金。

利家的财富因此暴增,利希慎因此被尊为香港利氏家族创始人,他走上了人生巅峰,也面临巨大的人生风险。

二、被迫走上洗白之路

有了一定资金积累后,利希慎还开起了船运公司,大肆开展鸦片的海上贸易,把鸦片生意拓展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

隐约间利希慎似乎有登上中国最大毒枭宝座的趋势,当时流传着“上海杜月笙、香港利希慎”的说法。

随着财富的积累,利希慎的私生活也十分美满。1898年他娶了第一个妻子黄兰芳,由于香港一直施行清朝法律,所以他后续又娶了三个小妾。

四个老婆前前后后生了7个儿子8个女儿,商业和家庭都幸福,利希慎每天都觉得生活很棒。

利希慎越开心,别人就越不高兴,鸦片荼毒国民、贻害无穷,不管是媒体还是民间贩夫走卒,有良心的人基本都在骂利希慎。

有的商人宁可赔本也不愿意涉足鸦片生意,利希慎却在贩毒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香港人曾编了四句顺口溜:“利己害人,欺贫重富,神憎鬼厌,街知巷闻。”把前三句的第一个字“利欺神”连在一起,在粤语中发音和利希慎几乎一样。

中国的部分有识之士一直在坚持推动禁鸦片,部分地区出现一些禁烟行动。即使是港英政府的表现也比利希慎有良心,开始压制鸦片贸易,导致鸦片价格暴跌。

面对时局变化,利希慎和自己公司的股东开会商量以后的经营方向,结果爆发了巨大分歧。

相当部分股东认为,鸦片生意太丧尽天良,各地又在打击鸦片贸易,还是投资其他生意比较好,既不用担骂名,也能赚很多钱。

利希慎却不这么认为,鸦片贸易利润这么高,干啥能和这个相比?至于被官方打击,则完全不用担心。

中国时局混乱,缺少强有力的行政能力,所以出现的禁毒活动大部分都失败了。

很多军阀为了筹集军费,更是公开以官方名义从事鸦片贸易,所以利希慎不担心鸦片的销售问题。

港英政府虽然开始限制鸦片贸易,但隔壁的澳门依然允许鸦片生意。澳门地方太小,不能像香港那样从事金融和贸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黄赌毒都是澳门经济的支柱。

利希慎认为可以转战澳门,鸦片的国际运输渠道有保障。利希慎说的也有道理,但很多股东不愿意再赚这个昧良心的钱,依然反对。

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利希慎却我行我素,不惜和其他股东们打官司,最终他得偿所愿,成为澳门的鸦片大王。

利希慎赚的钱越来越多,开始大规模购置固定资产,1924年他花费385万美元在铜锣湾买下一半的土地。

利希慎原本打算在铜锣湾开辟一片鸦片种植基地,但他打错了如意算盘,港英政府不仅禁止鸦片销售,后来又禁止种植罂粟。

没办法,利希慎只能在铜锣湾搞商业开发,他在香港财富全部转向固定资产投资、实业经营和文娱产业方面。

利希慎在香港的产业不得不走上洗白转行的道路,但澳门的鸦片生意一直很红火。

大概是坏事做绝遭到老天报应,1928年4月30日,正急着赶往饭局的利希慎在大街上遭人枪击,当场身亡,享年49岁。

枪手利用人流,很轻松就逃跑了,香港警方全力侦查,也没有破获案件;利家开出巨额悬赏,也没有用。

有人猜测幕后凶手是和利希慎有矛盾的股东,也有人猜测是在澳门鸦片生意的竞争对手,但是多年来香港警方调查一无所获,利希慎之死成为一桩悬案。

不管怎么说,毒枭死了是一件让平民拍手称快的事。只是利希慎的儿女要么太小要么在海外读书,利家迎来生死危机。

利希慎一家

三、二代们的出色表现

危急时刻,利希慎的大老婆黄兰芳站了出来,利希慎在遗嘱中说,如果他死亡,一切事务交给黄兰芳处理。

黄兰芳生于商人家庭,虽然商业能力比不上老公,但也能震得住场面。她下的第一道家族命令是立刻召利希慎的长子利铭泽回国继承家业。

利铭泽生于1905年,12岁时被送到英国读书,后考入牛津大学工程系,担任中国留英学生总会会长。利铭泽的生母并非黄兰芳,而是利希慎的二老婆张瑞莲。

黄兰芳的大度安慰了妾室,利希慎的妻妾和子女们没有出现争斗,给利家后来的家族管理、财产继承开了一个好头。

娶妻娶贤,应该是利希慎这一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是吧。

利希慎在世时,有不少商业上的敌人,现在利希慎死亡,很多人对利家虎视眈眈。为此黄兰芳在利铭泽回国前,下的第二道命令就是利家人禁止外出,低调行事,防止被人抓住小辫子。

利铭泽回国后虽然顺利接手家业,但年仅23岁的他还有些稚嫩,面对商场危机,黄兰芳尽心辅佐帮他扫除不少障碍。

利铭泽

利铭泽接任家族掌门之后下立即下令,利家任何人不准再踏进澳门一步。其中原因未向外界公布,大概这与利希慎的死因有关。

也正是从这条命令开始,利家才真正与毒品切割、走上了洗白转型道路。

与其他一些大家族子女不同,利铭泽并没有和兄弟姐妹们陷入争斗,而是合作经营。比如他主管家族对外工作,弟弟成年后则接管了家族企业内部管理。

利铭泽在政府机关担任过不少职务,比如他曾在广州市政府担任秘书,从事过自来水管理、城市基建等工作。

抗战胜利后,利铭泽在港英政府利担任过民生、税务部门官员,当选过社会团体的领导人。

除了当官,利铭泽还积极给学校捐钱,在政府和慈善领域的广泛活动,为塑造家族形象、推动香港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在经营家族产业方面,利铭泽推动业务扩张,涉及地产、贸易、纺织、旅游、酒店、航运、银行、信托、煤气、石油、电讯产业,还争取到香港—九龙海底隧道工程等项目。

利希慎生前买下的铜锣湾,成为利家房地产开发的重要目的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利家几乎拥有半个铜锣湾的产业。

在获取名利的同时,利铭泽并不像父亲那样满身铜臭,而是干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

改革开放后,利铭泽多次带人回到内地访问,推动大笔商业投资,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0世纪80年代开始,利铭泽回到祖籍广东,投资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捐建学校、医院等。

除了利铭泽,利家的二代中最出名的要数老三利孝和,初出茅庐时,他曾经营过汽水厂,在烟草、航空公司和银行担任董事。

利孝和也跟哥哥利铭泽一样,积极担任政府职务,1946年出任中国外交部顾问、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中国首席代表的特别助理。

利孝和(左一)

相比担任公司董事和从政,利孝和最出名的成就是创建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也就是TVB。

TVB是香港第一家以彩色系统播放节目的无线电视台,利孝和被称为香港无线电视的缔造者。TVB电视台在娱乐业上巨大影响,给利孝和个人和家族带来了巨大收益。

利希慎其他的几个儿子也各有建树,有的是家族企业经营的核心成员,有的在艺术等领域有突出表现,只是利铭泽和利孝和成就太高,完全盖过了兄弟姐妹的风光。

利希慎的儿女们皆事业有成,可以说他的家庭教育很成功,让家族得以持续兴旺。

四、三代后的财富传承

家族企业传承,往往面临人才枯竭、争权夺利的问题,美国曾有一份调查显示了家族企业的窘境:

美国的家族企业到第二代能够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还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后依然存在的只剩3%。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利家从事的产业大部分已经面临市场饱和,难以再像利希慎和利铭泽那样可以进入蓝海创业。

鸦片行业无论如何不可能再做了,利家的地产业务大部分局限于铜锣湾,金融、电讯等业务面临的竞争者很多。

利家现在的收入愈加依靠资本增值获利,需要善于经营的人才,接班人的选择马虎不得。

利家的财富传承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家族企业固有的问题,比如产业并非一定交给嫡长子管理,利家二代利铭泽是庶出,三代继承人利定昌为利希慎五子利荣杰所生。

2012年,利蕴莲女士担任希慎兴业的主席兼董事长,看来利家掌门人也并不限定性别。2022年,利蕴莲以12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944名。

相对来说,利家是大中华区家族企业治理最有水平、财务传承最稳健的家族。利家走上“立贤不立长”的道路,而选贤的方式,被外界将此称为“文明摊派”。

按照利家的规定,只要是姓利的家族人,不管平时做什么,每月都可以白拿一份工资,无需到家族企业上班。

当然,利家的儿媳们也有这份工资,毕竟按照香港风俗,女人出嫁后要冠夫姓的。

不过,即使利家子女想回来上班也不容易,利家子女从学校毕业后,会被送到社会历练一段时间,如果能有所成就,才允许回家族企业工作。

比如前面提到的利蕴连,在接替利定昌出任公司主席前,一直在基金公司中担任律师工作。

这样的做法,既不用担心家族掌门人去世导致后继无人,也不用担心兄弟分家的风险。

如果实在无人可用,聘请职业经理人也可以,利定昌执掌利家期间,上市公司董事局内的执行董事大部分已并非利家成员,甚至曾在全球范围内招募过总经理。

目前利家的企业经营很稳健,尤其是在深耕的香港地产和证券行业,即使未来没有突破发展,也不会遭遇什么大风大浪。

有媒体评论,利家财富实现了真正的安全传承,哪怕日后利家人全都躺平,也不会出大事,“文明摊派”应该是家族企业的不错选择。

另外,利希慎的后人和香港另外一个利家——利树培家族关系颇深。两家后人相互之间曾相互关照,为两个家族延续起了很多正面作用。

利希慎后人利汉钊

利树培是利希慎的堂弟,利铭泽和利孝和去世时,利树培的儿子利国伟曾出面帮助利家稳定生意

利家的崛起过程十分罪恶,但利家的后人们从事了正当行业,还为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

人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未来,利家后人在商业和财富管理上的成功,依然可以给我们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利希慎家族:财富传承有章法》;何华真;《沪港经济》2012年06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澳门   香港   美国   鸦片   中国   后代   子女   家族企业   生意   街头   家族   财富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