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厕图,超乎你想象

东汉时,有个贪官叫羊元群,被罢官回家时留恋的不是官印、珠宝、美女,而是官府的厕所,据说这个厕所修建的非常奇巧,于是他把厕所拆了当纪念品偷偷运回了老家,成了当时的笑料。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古代用的是旱厕,苍蝇乱飞,污浊不堪,不但龌龊,而且“回味无穷”。如果你看了宋代的一幅厕所全景,不但会颠覆你的认知,而且会惊讶地发现,1000年前的厕所设施及服务,不输现代星级公共卫生间!


▶ 宋朝公厕设施堪称星级


宋朝时,到大宋学习的日本僧人曾经手绘一本图册,叫《五山十刹图》,其中有一幅图描绘的是东司。“东司”这名听起来挺牛,是不是像“东厂”一样是个神秘的权力机构?这地方确实挺神秘,只不过没啥权力,俗名就是茅房,文雅点叫厕所,皇帝都离不了的地方。


宋朝公共厕所的格局和现在差不多,既有大便的蹲坑,又有小便的池子,让人惊叹的是不但有洗手的地方,而且还提供洁手用品和热水,设施非常完备,和现在公共厕所相差无几。


当你走进宋朝金山寺的豪华公厕,肯定会惊掉你的下巴——“面阔九间,进深四间”,乖乖,至少有六百平方米,现代真见不到这种大场面了。

厕所正中间悬空挂着一根几十米长的竹竿,下面还有带铁篦子的木炭炉。莫非走错了地方,进了大宋朝的烧烤店?


▲ 宋朝金山寺公厕全景


【补脑时间】为何厕所有烤炉?


古人上厕所很讲究,首先得“更衣”,脱了长大的外衣,换成精干的短衣襟,小打扮,然后肩膀上搭上一条干净的毛巾,迈着八字步,悠哉悠哉走向东司。


重点来了,厕所中间的这根竹竿就是——衣帽钩,用来挂衣服、饰品和毛巾的。竹竿有个好听的名字——“净竿”。那下面的烤炉是做什么的呢?就是给如厕者烘干毛巾用的,特别是冬天,即可烘烤衣物,又可为厕所供暖,宋代厕所考虑的相当周全。


▲ 宋朝厕所里有挂衣架和烘烤衣物的烤炉


▶ 厕所清洁程度如何?

金山寺东司里最刺眼的是齐刷刷十八个蹲坑,十八个人亮着白白的屁屁蹲一溜,这也太尴尬了点吧!古人也有隐私也害羞,避免儒生们碍于面子蹲不出来,每个坑间都设了隔板,这个功能除了免除尴尬外,还可以保持清洁。


【补脑时间】 古人上厕所要脱鞋。


古代在上厕所时,首先要脱掉鞋(靴子),而且要摆放整齐。蹲位是木质或竹质地板,脱掉鞋上厕所,足以说明厕所卫生条件达标,还可以防止如厕人不守公德,不对准蹲位。


因为宋朝人喜欢穿白色的布袜,如果地面不清洁,或一时不小心,进的时候白白袜子,出来时袜子大变脸,成黄袜了,那可糗大了。

▲ 敦煌壁画中的脱鞋出恭图


▶ 如厕所须知很奇葩

“如厕须知”详细到管天管地管放屁,比如:


“不得隔门壁共人语笑。”就是上厕所时不能聊天,“食不言,拉不语”!


“不得涕唾狼籍努气作声。”就是不能随地吐痰,不能乱擤鼻涕,最变态的是便秘拉不出来,也得沉住气,憋住屁,暗中较劲,不能吭哧哼哧发出声音,劲太大暴出个响屁,不文雅!


【补脑时间】上厕所为啥弹响指。


古人习惯上厕所弹响指,在“腿跨黄河两岸”之前,要弹响指三声,这是什么梗?佛学讲:六道中的鬼道众生里,有一种吃便便的鬼,如果他正在用大餐,你在上面搞生产,打扰了他,他就会搞恶做剧。


估计当年晋景公上厕所时没打响指,结果掉进粪坑,淹死了,成了唯一个个“遗臭万年”的君王。因此上厕所时,特别是晚上,要给先和便便鬼打个招呼,相安无事。

▲ 汉代厕所


▶ 不能用“厕筹”练字

最开始,大多数人还是如厕用“厕筹”,就是竹片、木片,老百姓为了方便,就用瓦片,便便完刮一刮菊花,虽然硬了点,习惯了就适应了。


厕筹最大的好处是方便环保,用完后洗干净,利用太阳发出的天然紫外线消毒后,还能重复利用。当年没有手机,蹲得很无聊,于是有人用以厕筹为笔,在地上划来划去练习书法,或创作厕所语录。


这是严格禁止的,用臭哄哄的厕所,用刮便便的木头棍做文雅的事,有辱斯文!


▲ 厕筹和现代的卫生纸一个功能


【补脑时间】厕筹能刮干净吗?


用木头片刮,肯定没有纸擦的干净,厕筹只是清理便便的第一步,还有升级任务——水洗。厕所前面放着一个盆架,上面有水盆和舀水的勺子,讲究的人会自带一罐冷水,注意是用“冷水”清洗菊花,古人认为用热水洗容易引起大肠不适,还会引发痔疮。


右手拿水瓢(提水罐),用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轻轻扣、揉、抹、……我感觉这不是宋朝,而是到了印度……


▶ 指头沾上黄汤怎么办?

在东司另一边,设有净架,就是现在的盥洗池,除了热水外,准备了洁手“三件套”,件件能亮瞎你的眼。


第一件神器:炉灰,这玩意经过火炉煅烧后,卫生无菌,碾磨后细沙一样的颗粒可以将指纹、指甲中遗留的黄汤摩擦出来。


第二件神器:土。用蒸过的细土搓手,更细小的渣滓就会粘在土上。


第三件神器:澡豆(皂荚)。澡豆在古代很受欢迎,用澡豆从指尖,到肘前,全部涂匀,认真清一遍,热水冲洗,细菌、浓郁的味道会随着灰土澡豆付之东流……终于完成了一次宏大的大解工程。


【补脑时间】热水从何而来?


在净架旁,有一个“火头竂”,就是锅炉房,及时为大家提供洗手用的热水。现在城市街头的公厕虽然干净整洁,但很少有热水提供,没想到大宋朝的服务如此细致周到。

▲ 下方为洁手处及清洁用品,左方为“锅炉房”


▶ 如何消除臭味?

金山寺东司的每个厕位前都放一只香炉,通过焚香来驱除臭气。这种方法效果肯定不会很好,特别是像金山寺东司这样大型的公厕,香味臭味骚味混合起来,味道更怪异。其实通风比熏香更有效。


▲ 蹲坑前设有香炉驱除臭味


【补脑时间】宣德炉有厕所专用款


史书记载,明朝宣德年间还制作厕所专用香炉——内府御厕深腹鼎,以供皇上御厕雕楚中焚香之用。家里有宣德炉的朋友快去量量,如果是这个尺寸的宣德炉,很可能是皇帝用的,别管他放在哪,值钱就行。


帝王管天管地,还就管不了厕所这股臭气,只能用以香袪臭这种粗放的方法,但公厕设施及上厕所的礼节,折射出古人善待生活的态度远远超出现代人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如厕   金山寺   宣德   响指   公厕   宋朝   古人   热水   厕所   古代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